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历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

2022-01-15洪炯灿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华融合传统

洪炯灿

[摘           要]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继承并创新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教学要求以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中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应顺应这一改革趋势,借助中职历史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通过多元化融入策略的实施,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关    键   词]  新课标;中职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2-0031-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厚而广泛的中华文明,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的象征。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学被提上了日程,成为各学段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历史学科的传承优势进行多元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策略的探究与实施,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不断的融合与渗透中实现学生文化素养、道德认知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形成,为其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中职历史教学内容及形式的丰富与拓展

在以往的中职历史教学中,浅层次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能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而对于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则无法进行理解,使中职历史“鉴古通今”的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地实现。而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历史的融合,教师更注重对历史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深刻挖掘,并通过教学方式的优化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丰富了中职历史的教学内容,拓展了中职历史的教学形式。

(二)有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发展对未来合格人才的更高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广泛,涵盖着人们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方面。因此,通过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师会利用历史学科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与引导,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全面浸润中获得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良好的传承与弘扬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基础。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在吸收大量先进技术、理念的同时,不断涌入的西方文化思想和道德理念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导致人们崇洋媚外、道德滑坡。因此,在中职历史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合,使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刻认识的同时,形成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并自觉地担负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历史重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二、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历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

(一)增设传统文化教学版块,进一步完善中职历史教学目标体系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中职历史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了由以往“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能力本位”的转变,并分别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角度进行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使中职历史教学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随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历史的融合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教师从历史教学的目标体系入手,通过传统文化教学版块的增设,来优化、完善中职历史教学的目标体系。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百家争鸣”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掌握了其中重要知识点、历史意义以及各家思想核心的基础上,还应对学生进行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介绍与讲解,使学生受到孝悌伦理、仁义教化、尊师好学等传统美德的熏陶,促进中职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结合专业教学,优化中职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摇篮,其中包含的专业众多。在新课标指引下的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人本教学理念的贯彻,结合各个专业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来实施具有差异性的历史课程教学。因此,在中职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中,不分重点、没有差异的机械性教学是完全不可取的,这就需要中职院校的领导积极地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与历史教师进行跨学科的校本课程教研,开发出具有专业特性的中职历史教学课程,这样不仅增强了中职历史教学的针对性,还有助于各个专业的学生在自己所属发展领域中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应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历史内容的模块化整合,进行中职历史课程体系的完善构建。在中职历史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课程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传统文化体系中思想文化、艺术文学、科学技术、工艺等几项重要内容进行中职历史课程模块的构建,并在相应的模块中融入传统文化融合教育的目标,以此实现中职历史课程体系的完善构建。如,在“工艺”内容版块的教学中,教师既应对学生进行古代青铜器、雕刻、丝织、陶器、瓷器等方面工艺的介绍,又应融入工匠精神的探讨,使学生在对这部分历史内容进行学习时,实现良好的劳动意识、爱岗敬业品质以及协作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其次,教师应针对各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中职历史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在先进、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对不同专业中职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时,应对其发展需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并通过教学内容的适当增删以及教学方向的适当倾斜来满足各专业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不同认知需求。如,在对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中职历史教学时,其校本课程中更注重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发展内容的融合,使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的了解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教育创新意识,有助于其在今后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中的良好发展。而在对建筑专业学生进行中职历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我国古代建筑风格、工艺发展历史的着重介绍,使学生能将中职历史学习与自己的专业学习进行融合,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深刻理解。

(三)优化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方式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新课标的提出为教师教学形式的优化、创新开拓了思路,同时也实现了中职历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更有效地提升了融合教育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文化情境,以此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情境教学模式是中职历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情境侧重点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教育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中职历史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侧重地进行相应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引领下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中职历史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如,在中职历史教学中,为实现学生对我国古代礼仪文化、祭祀文化的深刻了解,教师结合中职历史教材中关于古代帝王进行祭祀场景的描写以及相关影视资料的搜集,引导学生对其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对这一祭祀场景进行再现,在学生对一些礼仪、行为进行一板一眼的模仿过程中创设浓厚的传统礼仪文化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的感染下获得传统文化中良好的道德意识、思想文化的熏陶,促进了学生传统文化认知以及道德修养的形成。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进行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因素的展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大多与我们生活的年代距离久远,仅通过课堂讲解很难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辅助技术,具有强大的演示功能和数据库功能,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发挥着显著的教学优势。因此,在中职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运用,搜集更加丰富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实现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还能使学生在观看这些教学视频、图片资源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此获得了更加良好的融合教育效果。如,在教学“先秦时期哲学与教育”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对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事迹以及他的哲学、教育观点进行搜集、整理,并辅以相关的影视资料片段,来进行其主张及思想的阐释。这样学生在这些历史资料的展示中就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有效地拉近了自己与历史教学的心理距离,体会到了历史学习的深刻内涵和浓厚乐趣。

最后,教师还应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存在很大的争议性,而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实施,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理解、合作讨论的机会,使学生能针对具有争论性的历史内容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学生道德意识、思想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如,秦始皇是极具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有人认为其具有雄才伟略,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也有人认为秦始皇横征暴敛、统治残酷,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结合这一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辩论活动。经过这样深刻的认知,学生就会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进行科学、辩证的认识,从而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四)拓展融合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中职历史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视程度的提升,相关政策及制度的制定为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在中职历史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外界因素,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融合教学活动,以此拓展了传统文化与中职历史的融合方式,优化了传统文化与中职历史的融合教育效果。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从中了解当地的发展历史以及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以此深化了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中职历史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走进民俗村”“学习传统工艺”“学唱京剧”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以实践的形式参与到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增强了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五)增强文化储备,积极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专业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组织者、实施者以及引导者的职能对教师的知识体系、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中职历史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更注重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以此发挥自身更有效的引导作用。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在中职历史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最直接的实施者,其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具备的传统文化素养发挥着巨大的渗透教育意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通过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榜样,以此优化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效果。如,教师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专业培训,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中实现自身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示范、引导作用的发挥,以此激发学生对中职历史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认知、意识。如,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传统文化认知的积极传递,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产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渗透教育效果的优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历史课程的教学作为中职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家国情怀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发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教学功能。因此,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应通过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模式、融合方式的拓展以及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来促进中职历史教學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以此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坚定文化自信心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同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西部素质教育,2020(9).

[2]樊鑫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相关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0(10).

[3]安丽梅.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逻辑理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2).

[4]高邵广.历史学科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教育观察,2019(40).

[5]徐礼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J].江西社会科学,2020(5).

[6]陈肖玲.学习国学经典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96-97.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中华融合传统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