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基础课程资源建设与探讨
2022-01-15涂华婵高汉澎刘美鹏李立
涂华婵 高汉澎 刘美鹏 李立
[摘 要] 急救医学基础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集中性反映了一个医务人员的救治素质和救治水平。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急救医疗救治体系,但急救医疗救治的水平和医务人员的急救能力良莠不齐,其主要原因是急救知识的培训主要依靠卫生组织和医院的短期培训。因此,为培养更加优秀的急救医疗人才,促进我国急救医疗事业的发展,必须对急救医疗基础进行课程建设。通过课程优质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为急救医学人才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基于此,針对急救医学基础的相关内容展开课程资源建设,通过线上和线下资源的配合,总体提高医学生的急救能力。
[关 键 词] 急救医学基础;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2-0019-03
急救医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症病诊治等内容。教学实践证明,现有的课程资源、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培养临床实际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利于急救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本课题根据临床岗位实际需求,结合中职学生特点,整体优化了急救医学基础教学内容,开展优质课件、微课及习题集等教学资源建设,提升线上教学资源的质量,为培养高素质急救综合技能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一、开设急救医学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医学教育具有较强的体系性和学术性,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医学专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医学及学术研究型人才。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医学教育医疗保健领域也随之发展变革,这必然对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高新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紧密融合有效推动了以往临床急救过程中采用急救措施的不断优化创新和发展。这种急救仪器设备和救治手段的特殊变化极大地冲击了临床固有的、传统的急诊急救领域,使急诊急救模式、水平和手段有了空前的提高,因而有效地促使急救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形成。这些技术手段和治疗方式的变革也促进了医学固有学科的分化或重组,而且一些新分化出来的学科已经成为我国临床医学中重要的技术力量,其所跨越的知识和技术已经远远超出原有的医学分类范围,这导致高校原有的教学科目设置无法满足现今临床的实际需要。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长、疾病谱的转变及突发公共事件的明显增多,专业急救和急救知识普及日益受到国家、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高校开设急救医学基础课程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
二、急救医学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材理论性叙述比较多,知识和技能比临床实际滞后
纵观现用急救医学基础课程教材,其中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多,一些教学内容完全利用理论性的话语或者学术话语表述出来,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相关课件,才能透彻理解临床急救知识。由于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时缺乏操作能力,只会纸上谈兵,难以将理论性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具体的应用,理论无法结合实际,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中职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枯燥的文字素材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受教材限制,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难以将临床的新技术、新理论融入教学中,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相比临床实际滞后,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教学资源的建设创新性及针对性不够
急救医学基础教学资源建设少,目前已有的资源多是负责人根据个人经验设计教学资源和重新组织课程内容,多表现为教材的多媒体展示,课堂上多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灌输。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凸显出教学内容的枯燥和乏味,学生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较少出于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的考虑来针对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师生互动等特点进行全新优化设计,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忽略了知识传输的逻辑性和完整性。[2]在“互联网—智慧教学”时代,形式单一、内容固化的教学资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急救能力,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资源的建设缺乏组织性
目前大多教师在使用急救医学基础教材授课时,只是单一利用课程教材资源进行教学,并没有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缺乏对课程开发者角色的认识,认为照本宣科地将急救医学基础教材中的内容讲解清楚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课程开发存在盲目性和单一性。学校并没有为教师提供相应的课程开发研究机会,不同教师设置的课程内容不尽相同,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知识系统紊乱的情况。一些教师忽视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一些优秀的网络医学急救基础知识没有得到重视,一些课程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已经不适合现代临床急救的需求,但教师仍然在讲解。一些电子化的教学材料缺乏开放性,而且教师在讲解医学急救基础教材知识时并没有结合电子化的教材内容,二者之间存在独立性,课程资源的建设质量不高,建设内容相对分散。
综上所述,根据中职学生特点,结合就业岗位需求及执业考试大纲进行急救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很有必要。
三、优化整合急救医学基础教材内容
现用急救医学基础是2015年改编的教材,以执业准入为标准,从实际急救岗位出发,采用基础知识、急危重症急救技术、实践三个模块构成的与临床实际接轨的急救医学知识性教材。考虑到中职医学生工作岗位为基层医疗机构,优化急救医学基础教学内容以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宗旨,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整个教材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临床实际需求,设计为38个学时,其中理论为22学时,实训为1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为教材的第一至第四章,主要讲解急救医学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急救医学知识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处理技术,从第五章至第十一章准确介绍临床常见急救医学知识,分别讲述心肺脑复苏技术理论知识、常见急症症状与处理、常见急性中毒、常见环境与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常用急救药物。第三部分为常用急救技术实训,结合基层岗位的实际需求,重点训练心肺复苏术、现场止血包扎术、现场固定及搬运、淹溺电击患者的现场急救、咬蜇伤患者的现场急救。通过以上三部分内容的分析讲解及训练,为提高学生临床急救能力做出有效准备。但是实际上,急救医学是一门跨专业学科,急救医学基础包含的疾病以及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单纯靠教材很难完全讲解清楚所有的基本急救医学知识,因此,教材内容需要不断地拓展有关专业知识,教材内容也需要根据实际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更新,从而应对新的临床问题。
(一)重新调整、设置急救医学基础教材内容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急救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搜集与急救医学基础教材中相适应的教学材料的同时,课题组老师组成调研小组到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赤坎区人民医院进行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医院的急救专家、护士长等医务人员共同研讨急救岗位的工作任务及素质要求。根据工作任务及职业素质要求,结合执业考试大纲对急救医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设置,增加临床现用的一些新技术、新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践经验,调整急救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顺序。通过调整教学顺序,改变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资源,丰富学生的急救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做铺垫。
(二)完成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制作
在进行急救医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临床实践优化教材内容,还需要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制作优质的教学PPT、视频教学资源,利用微课或者翻转课堂的方式,将课程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讲述,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可以设置心肺复苏术、现场止血包扎模块以及其他疾病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中添加实践操作手法,让学生清晰地观看教师操作的每一步环节,并进行简单的训练。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可以下载微课视频资源,随时可以浏览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在制作优质教学课件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添加视频,例如纪录片、电影片段,急救医学文章以及动画操作视频,让学生真实感受急诊室的环境,并对课件内容进行模拟。还可以根据课程知识设置在线习题集,让学生结合微课视频和教学课件,在线完成答题,通过答题查漏补缺。教师在设置在线习题集时,可以結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视频录制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玩偶或者是身边的同学展开实践,结合题目中的具体急救病症,利用实践的方式完成答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答题的情况重新考虑优质课程教学课件的制作,调整课件和课程教学内容。
四、优化急救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一)利用课件设置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教师在创设优质课程之后,可以根据课件内容和教学计划在班级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感悟急救医学知识。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加入医学影像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急救医学的紧张气氛,在感受过程中进行实践体验。可以结合急救医学的相关知识展开情境实践练习,教师需要注意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要提前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可以利用线上习题集让学生通过答题获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并设置基础层、提高层的教学情境,在不同教学情境中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践来检验急救医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课件模拟真实的急救室,让学生在急救室中扮演急救人员或者病人等不同角色,通过设置具有不同病症的病人,让扮演急救人员的学生快速判断该病人所要选取的急救措施并展开救助,让其他学生在观看时找出该学生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二)利用优质线上资源,帮助学生展开实践
现代互联网线上教学已成为全新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教育的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践性人才等,得到了临床教学的广泛认可。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者网络工具实现立体化的教学,将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改革,让书本上生硬的知识变得立体、生动、有趣,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将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而具体。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为学生精细化一些急救的基础知识,同时利用互联网广泛搜集共享性的慕课资源,借鉴优秀教师的慕课资源,结合急救工作实际,让学生在碎片化时间观看慕课,并记录自己在慕课中学习到的医学知识。例如在心肺复苏术的教学中,授课前布置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应的视频观摩,在课堂中老师系统讲述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要点后,学生分组利用标准模拟人设计急救情景,并在标准模拟人上开展操作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学生对比自己在网上查找的视频,进一步明确心肺复苏术CABD的四个步骤,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利用线上优质的资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在小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急救医学基础是中职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学科,目前社会对急救医学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学校应对接工作岗位需求及执业考试大纲,结合急救医学基础教材,重新规划和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建设优质课程资源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促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急救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邓菲菲,邓辉,刘春梅.基于职业能力的《急救护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J].课程建设,2020(2):44-47.
[2]安琪,魏守刚.我国医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22):8-10.
[3]李贺,孙远松,宋凯,等.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在急救医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21,44(1):72-76.
[4]章翠兰.“互联网+”时代中职医学教学的创新改革路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35):48-49.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