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问题与突破路径初探
2022-01-15邱德君
邱德君
(吉林开放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
学分制是传统大学向现代化大学转变的重要标志,学分银行是实施开放教育的重要保障。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是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的重要抓手,对加快“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继开放大学“5+1”试点之后,全国39 家省级电大2020 年底正式揭牌为开放大学,其中19 家单位已正式经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学分银行”,并将其作为省域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机制构建、平台搭建、科学认证体系以及成果转换等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成效,但也存在信息平台功能单一、应用效率不高、普及面不广、参与范围有限等问题。因此,针对如何让学分银行充分适应终身教育发展趋势,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和各类学习者多样化教育需求这一关键问题,在解析开放大学办学定位基础上,导入“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发展思路,以快速激活“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应用效能,切实发挥终身教育“立交桥”功用,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开放大学办学定位阐述
开放大学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首先是制度创新,是按照“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的“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将内容丰富的海量教育资源输送到学习终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学习者对个人发展的需求;二是理念创新,是以服务终身教育为使命,倡导公平教育的高等教育办学实体,不仅是“电大+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简单叠加,更是汇集各类教育资源整合的线上、线下学习服务平台;三是手段创新,是将在线教育和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教育手段,将5G、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作为开放大学建设重要内容,积极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服务平台和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体系,使教育服务功能覆盖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各领域,学习成果积累、转换贯穿人的各阶段成长、职业生涯发展、人生价值实现全过程;四是平台创新,从为有意愿有能力接受教育的人圆“大学梦”的开放大学办学定位出发,致力于做“互联网+”教育中心的开放大学建设新模式,重新审视校对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特色,以及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重点,开发出符合省情,满足终身教育全面需求,具有社会价值的教育服务组织体系。
二、省级开放大学建设需求分析
省级开放大学建设要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随着“十四五”新时期的到来,全国经济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但区域间发展战略定位、产业结构差异、生产力水平、和发展不均衡问题也日益显著,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结构需求更有侧重,原有国家开放大学“大一统”的教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地域产业对人才需求,如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着重发展第二产业的电子信息、医药制造、钢铁、石油化工等领域以及第三产业的金融保险、商业服务和旅游等领域,川渝新区侧重打造智能智造、新能源汽车、航空制造、轻量化材料等重点产业群,东北老工业基地倾力打造粮食深加工、战略能源、装备制造、化工制药等产业群。因此,省级开放大学必将担负起重要教育职能,在创新办学特色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终身教育人才供给结构调整发挥重要作用,建设成整合“教育服务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着眼“互联网+全民学习”,立足“大众教育+特色职业技能教育”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高等院校,避免走入再建设一所大而全的普通高校的误区。如北京开放大学在创建之初,就确定与10 家大中型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开放大学课程,实现课程内容、建设标准、培养模式等与产业岗位群职业技能标准紧密对接,并聘请高级工程专家、技师兼职开放大学讲师,面向北京地区学习者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开放教育,打造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独具特色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三、学分银行建设的思考
学分银行建设要服务社会发展,对标区域人才需求。国家开放大学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框架+标准”的技术路径和以“资历框架”为引领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模式,经过8 年的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开发建成能够支撑亿万级用户使用“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信息服务平台,制定了系列制度文件,形成了学分银行制度推动教育改革的典型应用模式和拓展服务。同时,国家开放大学积极打造线上教学服务平台和教学资源,研发建成“国开在线APP”“国开O 学派”等学习移动端,建设3 期云教室538 间,建成集聚优质课程6.7 万门,网络核心课程331 门,5 分钟课程3.7 万门,使得以信息化建设为特征的终身教育应用推广成为可能。可见,拥有海量教育资源,实现学习者自主选课,完成跨院校、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是学分银行学切实发挥连接学习者和办学机构的纽带作用,为学习成果流通转换提供保障的前提。通过一体化平台,承载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职业教育等学历教育,社区教育、社会培训及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面向社会各类成员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线上学习服务。
学分的互通互认是以学习资源共享流通为基础的,是为了解决终身教育“立交桥”问题,将可获得的学习资源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量化,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相应学习成果,按照一定转换规则对学习成果在各类办学机构间的互通互认,实现打通各类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学习通道,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学习,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目的。按照这一理念延伸,如何通过“质优量足”的学习资源吸引大众,提高教育平台使用效能,增加学习者黏度,提高平台流量和用户活跃度,将在线学习将教育资源转化为个人学习成果,是破解学分银行使用效能低的关键。开放大学要积极建设包括学分银行服务功能在内的“一体化”教育学习平台,与各办学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发、整合优质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提供方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非学历教育中的各类办学机构,企业及社会团体等一切能够提供教育资源的单位,统一构成开放教育体系。
四、省域学分银行系统设计方案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已不存在技术实现障碍,其重要瓶颈是平台使用率较低,学习者参与度和社会关注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尝试在常规建设基础上提出省域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方案。
1.任务与目标
(1)工作任务。联合各类高校、行业、企业、社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行业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激励机制,开展学习成果互认联盟建设、认证单元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通过建立健全网络平台,推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
(2)工作目标。一是以开放大学成人学历教育为试点,研制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证书培训)之间衔接规则,为各类学习者搭建人才成长的上升通道;二是建立职业教育、行业协会与开放大学学习成果互认联盟,探索成员单位之间资源共享互认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教育服务“一体化”平台,探索网络平台与其他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和管理数据集成,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注册、登录、缴费、选课、学习、测试及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查询等功能的“一库多网”公共教育服务。
(3)工作内容。一是建立学习成果互认联盟,教育主管部门确定的高校试点单位为主体,联合行业、企业及相关颁证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学习成果互认联盟,以推动和实现学习成果转换、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二是认证单元标准的制定,选择若干重点行业(专业),根据行业(企业)人才发展(培养)目标,制定基于资历框架的行业(专业)领域认证单元标准。
2.功能模块设计
(1)学习成果存储与认证
主要针对学习者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获得的学习记录(课程学时、成绩)、在颁证机构已获得的学习成果以及无定式学习成果,依据已经开发的基于学习成果框架的分领域认证单元,对其进行存储、认证和标注,确定学习成果所属领域、类型和对应框架等级以及所含的认证单元(基准学分)等信息。该信息即为这一学习成果的认证信息,亦可作为该学习成果实现与其他办学成果转换的参考依据,亦可同时成为该学习成果得以积累的基础(标准化)信息。
(2)学习成果转换
将不同的学习成果,尤其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分别与正式发布的分领域认证单元进行比照,按照绩点确认得到各自所含认证单元数等信息,再将这些比照信息放在一起进行包含公共认证单元的对比,转换成标准学分,其结果即可成为不同学习成果之间进行学分转换的依据或参考。颁证机构以此结果为依据,决定单向认定或协商确定双向互认其中部分或者全部学分等相关规则,在互认协议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转换。学分转换是学分银行的核心功能,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建议从开放大学具有办学自主权的专业课程与部分高职扩招专业课程在共建基础上,统一课程学习标准及考核标准,或开放大学利用现有专业与相关企业岗位培训对接,汇同院校合作开发共建课程,实现以课程为单位的学习成果能够在部分颁证机构专业群内互通互认。
a.纵向衔接
依据各校的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搭建中职、高职、开放教育本科、成人应用本科等不同层次专业之间内容不重复、经过优化而上下连通的职业教育类课程体系,形成纵向衔接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可以在高一层次的专业中设置高级可替代课程(简称“AP 课程”),制定先修AP 课程的条件,并针对不同专业第一层次毕业生分别确定技能类、基础知识类和本专业类补修课程。对于满足条件的学习者可以选择高一层次的“AP 课程”学习,通过考核后,所得“AP 课程”学分可存入学分银行,待其进入高一层次的专业学习时可提取兑换使用,不必重复学习。
b.双向转换
主要存在学习成果依据分领域认证单元进行了针对性改造,甚至是全新开发、可转换学分较多的情形。以非学历证书与学历教育成果转换为例,在此种情形下,可以通过研究比对已发布的分领域认证单元,比较出非学历证书和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在内容知识点、结构即标准等方面(即绩点采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其进行差异补偿性改造,按照分领域认证单元组合、开发、重构非学历证书和学历教育课程体系,从中形成双向互认的课程(称为双证融通课程),并通过相关颁证机构依照协议确定相应的双向互认规则,最终实现不同学习成果的双向转换。
对于学历教育的学习者,注册双证融通课程的学习,经考核成绩合格后,可获得学历教育课程的学分。同时,也可按照一定规则获取相对应的非学历证书。这里的“一定规则”是对有本岗位工作经历的学习者,可以直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没有本岗位工作经历的学习者,可以免去相应理论考试,但须通过培训评价组织鉴定机构的技能考核,方可获得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的深入推进,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已经融合渗透,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教材改革都逐渐与新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想匹配,使得该模块功能的实现更加便利高效。
对于非学历教育的学习者,参加经学分银行认证或颁证机构认定的行业及社会培训机构按照“书证融通”课程及其课程资源开展的线上、线下培训,通过考核获得的非学历证书,可以转换为学历教育“书证融通”对应课程的学分,其转换量由学历教育颁证机构决定:按照“书证融通”的转换规则完全确认,或者参照“书证融通”规则按照绩点采集部分确认。
(3)资源共享与学分确认
该功能模块属于学分银行服务体系的拓展功能,是学分银行信息化与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终身教育模式创新的具体实践。学分银行建设是以优质在线学习资源为支撑的,是以参与单位学习资源数量和质量为前提,其数量要以能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学习者自主选课,个性化学习需求为目的,其质量要符合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为目标,符合党和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实现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全人教育”。通过“一体化”学习平台使得学习者打破颁证机构的封闭教学模式及时间、空间的障碍进行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学习者借助在线课程学习平台,按照在线课程认证(评价)指标和准入标准,对联盟各单位提供的海量课程资源进行选择学习,经考核通过可获得相关颁证机构授予的学分或者所获课程学分被有关机构认可,以此探索课程认证、资源标签的路径与方法,以及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机制。为提高学习者选课针对性,可通过课程标签设置平台推送功能,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实用、更符合其学习需求的高品质课程。开放大学可以按照国家专业建设标准,整合学习平台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平台为学习者制定学习套餐的方式,推送个性化定制学习方案。学习者通过考核实现自动学分积累、认定,符合专业培养标准即可申请兑换开放大学的毕业证书。此种教学模式创新,利于开放大学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在终身教育平台中发挥学历认证和人才培养的教育使命。
(4)网络平台建设与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
学分银行是教育服务平台一项服务功能。当前主流学分银行平台架构具体由门户管理、数据中心、学习管理平台、业务平台、业务流程管理平台、运营管理平台、系统设置、在线支持服务等8 大平台组成。但由于社会及个人教育需求黏度不高,导致学分银行出现“曲高和寡、门庭冷落”的尴尬局面。为应对当前省域学分银行学习者参与度不强,平台流量少,社会关注度不高的问题,需要在平台设计规划阶段,摒弃孤立地建学分银行的思想,立足终身教育体系上建立学分银行,包括制度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把它作为终身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来设计建设,通过异构系统设计手段为实现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支撑。
2017 年11 月10 日,由国家开放大学与新教育研究院、超星集团合作研发的基于学分银行理念的开放学习平台—“学银在线”正式上线开通,它是汇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立足终身教育、推进泛在学习、着眼未来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和面向终身学习服务的未来学习中心。该平台引入了教育淘宝的理念,保证高质量课程与多种内涵的证书之间的自由组合,为学习者提供契合职业发展需要和教学需求的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根据互联网“开放、共享、互动”的理念,遵循易扩展、易维护、跨平台等要求,突破学分银行自身的常规业务(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以教育需求为导向,引入“区域学习生态建设”理念,建设包含数据采集、信息发布、业务办理、学习管理、资源发布、直播课堂等模块,扩充信息化教育平台的服务受众群,实现学习者自主线上学习、便捷获取学习资源、学习成果管理管理和应用等功能的学分银行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在设计时,增加学分银行业务的“前端”—人力资源运用、学习成果使用等,和“后端”—学习资源建设和资源提供机构接入,使整个平台更加开放,业务链条更加完整,增加学习证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黏度,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终身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及信息化服务平台生命所在。因此,要注重拓展终身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对接各类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及行业在线培训业务以及企业对劳动者的用工需求,通过视频课程、PPT 课件、图文资料、学习文本为团体学习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教育服务,特别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合作或独立开发在线直播,通过手机端、PC 端为学习者提供高品质、新鲜互动式线上课堂,提高平台的使用流量,扩大教育服务能力;要注重在学分银行制度架构下,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各种终身学习的信息化定制、大数据分析、档案管理以及能力测评等拓展服务。将企业岗位培训、职工内训纳入平台线上培训内容,通过学习行为记录,转化为可以积累兑换的学习成果,满足企业内训及用工需求及满足学习者求职就业需求。
五、结语
一个成功的开放大学要具有3 个特征:优质海量的教育资源、信誉可靠的校企合作方、功能完备的教育服务体系。学分银行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实现手段和现代开放教育的重要特征,在全国各地开放大学全面揭牌的历史新时期,必将进入到“百舸争流”的加速发展阶段。可以预见,省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只有与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发展,与终身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同步建设,才能为地方学习型社会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构建发挥更为充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