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2022-01-15刘唤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实训

刘唤唤 葛 斌 陈 辉

(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

0 引言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是高校针对非计算机理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是继计算机基础课程如《计算思维导论》之后又一门关于计算机的基础课程。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同时,程序设计语言的有效合理学习是学生把现代信息化技术与自己专业进行有机结合的敲门砖。

1 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程序设计语言类的课程,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困惑:

(1)课程的设置:大部分学校开设此类课程是在大一下学期,课程设置为通识教育类。部分学生会延续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学习思维和习惯,采取走马观花式地学习态度,没有从主观思想上认识到该课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大多采取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交流少,学生有问题没机会问;实践课课时偏少,所学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3)课程考核: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考核采取通过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学生考核合格的标准。历年都有考试题库,部分学生会采取考前背题库的学习方法,难以达到新工科过程性考核的要求。

因此,本文以学校2020级通信工程专业1-2班、光电信息专业1-2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践过程,探讨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可行性,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2 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课程的教学主要从教学平台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改革,如表1所示。《C语言程序设计》在通信工程专业、光电信息专业的开设主要借助多个线上教学平台来展开的(如图1所示)。学生在课前自学Spoc课程视频(学习时间自由),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放问卷、测验等活动;课中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答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后学生完成超星学习通的线上测试等任务以及Educoder平台的实训作业对重难点进行再巩固;QQ群为师生的及时沟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学生的学习行为将在各大平台都有实时记录,为实现过程性考核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表1:线上线下多平台多方法教学

图1:教学平台展示

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状态在线、学习效果可达,本课程的理论课教学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有内容,难点问题有反馈。学生课前自习Spoc视频,做到学习内容心中有数;教师通过学习通的调查问卷(如图2所示),进行疑难问题的统计,在备课的过程中,做到教案设计有目标、教学方法有策略、教学内容有突出。

图2:课前问卷调查

(2)课中:教师讲授有侧重,课堂活动有章法,分组讨论当“主人”。授课过程中,针对课前统计的问题,教师讲授要做到内容有侧重,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适当准备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了保证和测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课前及课后适当的时间段内在学习通发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测验,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测验的同学,会获得相应的课堂积分;优化合理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师管理课堂纪律:比如学习通的选人、抢答、手写作业(如图3所示),优秀作业展示等。针对较为重要或者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分组讨论,由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全班同学汇报分享(如图4所示),教师适时的给予点评和肯定。

图3:小测验示例

图4:分组讨论(线上分组讨论)

(3)课后:发放作业重实训,活学活用很重要,实操难点平台找。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每周一次课,如果仅靠课堂上的90分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后的练习就尤为重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学习通发放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在课下花费时间进行程序设计的练习。比如,在数组这一章节,授课教师结合当下情形,要求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对每天各国疫情确诊病例进行排序,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如图5所示)。在Educoder.net实践教学平台开设同步实践教学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上机练习的机会。该平台配有微信小程序,可为没有电脑练习的学生提供上手实践的机会。图6展示了顺序结构实践训练学生完成的情况。针对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疑问的知识点,教师通过软件的实操,演示程序的编写思路,录好视频,放到学习通章节里,供学生反复体会学习。

图5:分组任务及学生上交报告

图6:Educoder实训平台任务完成情况

为了督促大家的学习劲头,每周把学习通的综合成绩在班级QQ群里公示一次,起到督促学习的作用。

综上,本课程的理论课教学,授课教师通过多方法、多平台的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钻研进取、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4)实验课程强监管:本课程的最终成绩由线上理论课教学的平时成绩(课堂积分、作业、分组任务成绩等)、实验成绩以及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组成。在本课程的实验课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法来督促学生复习和练习。每次实验课,布置实验任务,课后必须上交代码;课堂上教师在教室里不断巡回,务必保证所有学生的手都在键盘上,一方面起到积极监督的作用,一方面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图7展示了通信工程20-1/2班学生实验报告的发放与上交情况。

图7:学习通平台实验任务发放及完成情况

3 教学效果与反思

2020年底的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以通信工程和光电信息四个行政班级共141人为例(如图8所示)。省考成绩不及格的有8人,30分以下的1人。通信工程1/2班72人,及格率97%,优良率57%,比全校的及格率和优良率均高了近20个百分点。光电信息1/2班69人,及格率88%,优良率45%,比全校的及格率和优良率均高了近10个百分点。

图8:2020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分布(以通信1/2班和光电1/2班为例)

进一步统计发现,139人中注册并加入Educoder实训平台的人数为127人,其中有67人线上实训成绩大于0分,最高分为793分。在这67人中,省考成绩90分以上的占比率接近50%。在未加入 Educoder实训平台或实训成绩为0的学生中,省考成绩90分以上的占比率为30%。这说明虽然实训平台的训练,不一定是决定学生成绩高低的唯一因素,但是理论课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实训平台的编程训练,确实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编程思维。

在不及格的8人中,有6人超星学习通章节资源学习的次数几乎为0,3人作业成绩低于60分,6人的Educoder线上实训平台的成绩为0;也有个别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但线下实验课没有好好复习,导致成绩不理想。这说明纯粹线上理论课教学客观存在弊端与不足:客观学习环境的限制、主观自控能力的不足,导致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这也提醒授课教师未来在线下课程教的过程中,务必要采取得当的监管方法,保证每一名学生不掉队。

4 结语

在《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非计算机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中,采取了多平台多方法混合教学模式展开了教学,并使用Educoder实践教学平台展开了线上实训课程的尝试与探索,在理论课结束后的实验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督促学生勇于动手,积极实验,虽然有个别学生因为特殊原因学习效果不佳,但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该教学方法对后续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地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实训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