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工作者在战“疫”中的时代担当及未来发展思考
2022-01-15秦彤
秦 彤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沈阳 110004)
2020年1月全国人民相继返乡欢度新春佳节,此时新冠肺炎已悄无声息地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疫情的肆虐使得这个春节变得格外的冷清与漫长。在此危难时刻,已有80多高龄的钟南山院士逆行而上,连夜赶往武汉,一批批的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集结,驰援武汉,共同战“疫”,经过76天的封城,按下了暂停键的武汉终于在4月8日再次按下了重启键。文艺工作者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成为逆行而上的守护者,但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多样的艺术形式,用丰富多样的舞蹈作品来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抚慰人心,以艺术为号角吹响了新时代的最强音,体现了舞蹈艺术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担当。
一、舞蹈艺术工作者在“抗疫”中的时代担当
(一)云端教学——探索新媒体舞蹈教学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有效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减少大规模人群聚集给疫情防控带来的压力,各地高校纷纷推迟学生返校时间,在此情况下,课堂教学由线下转为线上教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课程线上教学已经实现较为成熟的运用,但舞蹈课程线上教学与其他文化课程相比更具挑战性,这是因为舞蹈教学属于接触式教学,线上教学很难实现即时性的理解与沟通,学生不能直观的感受老师的体态示范,老师也容易忽略学生的动作细节,不能进行直接、细致地指导。全国各地高校的舞蹈老师在云端教学时,对于这种网络授课形式从最初的迷茫困惑、不能接受到慢慢习惯,进而到现在的逐渐适应,慢慢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舞蹈老师可以将课堂上教学讲解内容保存下来,供学生课后复习训练,更好地做到温故而知新。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在线上教学平台中发布的学习任务,将舞蹈录制成小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上,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舞蹈动作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记忆。虽然云端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舞蹈训练的正常开展,但是网络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以往教学中欠缺的地方,当大家汇聚在云端课堂时,更有利于探讨舞蹈方面的理论知识,即时上传相关文件,学生也不是一味地听取知识,可以课后查阅资料,课上积极分享提出自己的见解,多方面吸取知识,从而进行了更深入地学习与理解。
(二)舞蹈是“抗疫”的良药
在新冠疫情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下,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是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的重要一环。舞蹈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既能提高患者心理素质又能提高患者身体品质的治疗方式,在疫情蔓延时期极大地发挥了治疗及康复功能。2020年2月10日,武汉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带领轻症病人随着歌曲《火红的萨日朗》跳起了蒙古舞,浓浓的草原风情扑面而来,感觉到身心的自在,积极乐观的氛围一扫往日方舱病房的沉闷,使患者缓解了紧绷的神经压力与烦恼等负面情绪,沉浸到了自由奔放的舞蹈之中。方舱舞蹈一经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关于舞蹈治疗和康复的讨论,并且催生了云舞蹈和居家舞蹈等一些新的舞蹈形式。运动是良医,“舞医结合”在战“疫”中能帮助患者释放焦虑,快速适应疫情下的外部环境,给身体和情绪一个转换空间,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新媒体短视频以舞战“疫”创作风潮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全国舞蹈艺术工作者们积极加入抗疫工作中,全力打赢这场抗疫之战,为我国疫情的快速控制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相比,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大。舞蹈创作者们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创作了大量的舞蹈影像作品,通过镜头为战“疫”助力发声,更是在新媒体平台上掀起了以舞战“疫”的创作风潮。青年舞蹈家郭爽发起的手语舞《平凡天使》接力活动得到了全国各行业人士的纷纷响应。此外北京舞蹈学院的《旭日必东升》,澳门舞蹈家协会的《信•心》等等舞蹈短视频作品用舞蹈传递正能量。隔空在互联网上“以舞抗疫”是中国舞蹈历史上第一次以新媒体短视频为媒介的主题创作,作品形态多样,主题鲜明,是舞蹈创作形式的一次自我革新。
(四)“抗疫”文艺的多种表达
两汉傅毅的《舞赋》中曾言:“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舞蹈是肢体的语言,优美的舞姿总能给人带来心灵和视觉的盛宴,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能温暖人心,带来力量。2020年5月12日,在第109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全国首个以抗疫为题材的舞蹈诗《逆行》生动讲述了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赞美了中华儿女的人间大爱。2020年全国首部抗疫舞剧《向北•行天岸》进行公演,其根据疫情防控的真实经历改变,生动再现了中华儿女勇于战胜疫情的感人故事。2020年11月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主办以“疫情•人类命运•舞蹈”为主题的BDA舞蹈论坛,该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近千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舞蹈教育与舞蹈艺术对生命、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展现了疫情期间国内外的舞蹈学者在舞蹈表演、编创、教育等领域的观察、思考与行动。
在中国,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多样的表达内容,在疫情期间催生了方舱舞蹈、云舞蹈和居家舞蹈等新模式。人们积极主动地以舞抗疫、以舞健身,找寻到抗击疫情的一味“良药”,也值得每个舞蹈艺术工作者深思舞蹈之于社会和人类的重要作用。
二、后疫情时代关于舞蹈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疫情下,谁是舞者
舞者,一般是指职业的从事舞蹈演出的,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魅力和表达情感的专业人员。然而在艺术蓬勃发展、舞蹈短视频浪潮袭来的今天,舞者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所有热爱、尊重、享受和传播舞蹈的人都有权享有“舞者”之称。
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里,我国舞蹈专业院校、舞协和舞蹈工作室的舞蹈艺术工作者们通过互联网开展公益课堂,进行公益教学,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舞蹈教学视频,通过以舞抗疫、以舞健身等一系列活动,用肢体语言传递温暖,让大众重新认识了舞蹈,为全民抗击疫情提供了舞蹈艺术工作者的舞蹈处方。此外,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众多参与“以舞抗疫”的人民大众,网络上兴起了全民舞蹈的热潮,同时也促进和催生了“居家舞蹈”和“云舞蹈”等新的舞蹈样式,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群体效应。疫情期间,众多医护工作者以血肉之身筑起钢铁长城,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控制了新冠疫情的肆虐。这群最美逆行者们不仅能从死神手下抢回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还是“防护服下的舞者”,身穿笨重防护服的他们带着轻症患者跳起了广场舞,防护服下的他们舞动着象征希望的舞姿,被大众亲切地称为“方舱舞蹈”。
(二)后疫情时期舞蹈未来发展的思考
舞蹈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艺术的教育与发展深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在疾病、灾难等影响下,艺术何为?舞蹈何为?
正如我们至今未揭开新冠疫情神秘的面纱,仍存在许多困惑一样,我们在自己熟悉的舞蹈表演、舞蹈传播和教育等领域仍存在许多认知缺陷,需要我们静心钻研,探索未知,发现规律。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疫情期间催生了方舱舞蹈、居家舞蹈和云舞蹈等新的舞蹈模式,这些新的舞蹈现象体现了舞蹈与人类命运密切相关,在新环境下需要创新舞蹈艺术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舞蹈专业的培养模式。
去年武汉方舱舞蹈广泛传播之后,更多的人意识到舞蹈治疗的重要性,但在我国舞蹈治疗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目前同时具备舞蹈、医学和心理综合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极其稀缺。舞蹈治疗可分为浅层次治疗和深层次治疗两个维度,其中浅层次治疗更多的是起到唤醒的功能,通过肢体动作进行情绪释放、情感疏导和改善人际关系等。而深层次舞蹈治疗则是从治疗和干预的角度去关怀和帮助身体残疾、精神疾病、行为障碍的群体,帮助其平衡和调整偏离的自我,助其恢复健康。今后,我们不仅需要完善舞蹈动作训练体系,还需要大力培养舞蹈治疗专业人才,让舞蹈治疗惠及更多人群。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愈加重视精神文明需求,舞蹈成了闲暇时光的第一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便是群众舞蹈。群众舞蹈在短视频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更具多样性和普及性。新时代的舞蹈作品更加突出艺术的人民性,聚焦社会变革、将群众与文艺创作密切相连,并着重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因此,新时代舞蹈作品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更注重艺术的服务性和教育性等功能。
三、结语
以舞为名,让爱前行,在全国14亿人的战“疫”过程中,涌现出一幕幕感动的画面。毛泽东主席在《送瘟神》中写道:“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随着猖獗的新冠疫情在国内逐渐得到控制,人们生活逐渐恢复日常,相信不久的将来,胜利终将属于我们,新时代的舞蹈艺术也将迸发出巨大能量,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