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的视障儿童美工教学新思考

2022-01-15

大众文艺 2021年24期
关键词:盲生盲校盲童

张 静

(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苏扬州 225000)

视障学生由于视力缺陷,影响对事物直观的视觉认识,从而导致其认知落后,身心发展不完全健康。当代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党和国家对美育工作给予的高度重视,然而我认为视障学生的美育也是不可或缺的,而盲校美工教学就是一方面对视障学生视力潜能的开发和缺陷的补偿,逐渐形成“以手代目”“以耳代目”的活动方式,另一方面也是美育实施的重要抓手,通过美工教学,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受和欣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我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盲校美工课程标准》的文件精神指导以及多年的盲校美工教学经验的积累,对盲校美工教学谈谈浅见。

一、细读新课标,思考美术课程四个领域的教学要求

低年级的美术课程主要是以造型游戏为主,内容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形成形象概念,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学会交流和合作。“造型•表现”的这一部分内容可操作性强,是盲生学习美工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所占课时较多的部分。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会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因为视障学生视觉图像缺失,很难准确的把握形象的外形特征,从生活实际出发,可以利用学生的触觉进行补偿,学会触摸发现外形特点的方法,教会学生用手去观察的方法,通过语言描述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图像,才能有后期的设计和想法,思考如何化难为易,化解视障生对手工制作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长久兴趣。例如在低年级教授黏土《小青蛙》的时候,通过游戏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运用听觉等多感官感受夏日池塘边的一片蛙声,再通过青蛙的习性介绍,让学生们了解青蛙,对小青蛙感兴趣,从而过渡到青蛙的特点,大大的研究,白白的肚皮,大大的嘴巴等等,然后通过归纳简化小青蛙的卡通形象,通过小青蛙的制作教会学生搓圆,并且粘连成青蛙的造型,低视力的同学提高一些细节的要求。最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表演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能力后,就是培养视障学生的设计和应用的能力。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我们根据视障学生的残疾程度和动手能力进行搭配分组,采用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在《快乐的圣诞节》一课中,每组由低视力学生和全盲学生搭配分组,每组由一名低视力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可以自由下位分配任务,指导全盲学生制作基础零件并合作进行组合,最终完成“快乐的圣诞节”作品,而且这节课每组的圣诞节作品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创意。因此,我认为适度宽松的课堂能够让视障孩子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其实视障学生手视觉障碍的影响激发他们的设计意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的事物,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暂时还不具备实现自己想法的制作能力,但是还是要引导视障学生大胆去思考,适时在制作过程中提供参考意见和援助之手,这样对于培养视障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视障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盲生受视力缺陷的影响,大部分直观印象是依靠双手的触摸去感受外形轮廓和一些细节,因此我常常带领学生去触摸,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指尖去感受美,再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通过不同的手工制作方法表现出来,从而创造美。例如:在《小雏菊》的美工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领到校园中,去感受阳光,触摸不同的花朵,感受不同花朵的花瓣外形、大小、纹理,甚至花蕊的形状手感都有所不同,在比较中让学生找出小雏菊的特点,从而可以更好地创作。回到教室中,学生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手工材料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小雏菊。全盲学生有选择运用超轻黏土去表现,低视力学生有选择运用折纸的方式或剪贴的方式去表现,也有学生选择相互合作运用多种材料综合表现,最后的作品都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是不错的美工作品。

“欣赏•评述”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指出了人的发展所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这一部分往往也是盲校美工课堂中直接忽略的一个部分,因为盲生视觉缺失,无法欣赏名画图片,自然这一部分常常被认为没有必要对盲生开设。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对于盲生而言对于一些最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得知晓掌握,现在常常讲要让残疾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我只希望当孩子们离开学校,在社会上当听到别人侃侃而谈时他们不至于一脸茫然,完全不知,至少知道别人谈的是什么,我想到那时他们能插的上话,能和别人聊上一字半句,既增加了他们的自信,也让别人对盲人有了新的认识。当然欣赏课对于盲生来说确实是枯燥的,没有画面帮助理解记忆,因此这部分内容不必讲得过深,挑重点常识讲解记忆,同时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预习,学生自主查阅,课堂上进行分享,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名画《簪花仕女图》赏析一课中,通过一些文字口述描绘的形式,像学生们介绍唐代仕女们的服饰、发髻和配饰特色,学生们都很好奇古代的服装、发髻和配饰和我们现在的有哪些不同,在通过一些材料收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查找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

“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其实盲校的美工课在低年级起就和我们的数学图形的认知分不开了,美术课上学生通过实物触摸形成空间、方位、图形的认识,运用于手工制作中,例如折纸教学,一开始学生要先认识正方形,知道有几条边几个角,甚至于要知道直角,锐角,顶角,底角的概念,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融入美工的教学过程中,也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图形时脑中的印象更加清晰。

我觉得新课标中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盲校美工课程更加全面和完善,同时也提出了高要求,我相信根据新课程标准选择适合盲生的教学内容,从小抓起,盲生的美工制作水平、创造能力以及美术的知识面都会上一个台阶。

二、切实定位盲校美工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平时的教案中三个目标是统一的,其实盲校与普通学校一样,虽然我们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比较少,但是学生情况依旧复杂,从多维度去分类,可分为低视力和全盲生,有动手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还有学生年龄间的差异,这点是特殊学校所特有的状况,因此常常会感到教学目标难定。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美术的语言,手工类型的制作方法,提升美术素养

要求视障学生了解一些美术专用术语,掌握一些美术常识知识,能够知道每次的手工制作需要什么材料,运用什么方法,例如在泥塑教学时,学生应该清楚黏土的造型特点,可塑性很强,知道可以运用揉、搓、捏等方法改变它的造型,同时还需要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欣赏评述课时学生因为视力原因不能看清画面,但是可以课前自主地去发现,去上网搜索相关的知识,了解这幅作品的背景等等,这个过程中会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了解学习内容画面内容并且带着疑问进课堂,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小组式探究学习。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再加上一节课时间有限,盲生的美工教学很多过程需要“以手代眼”手把手教学,比较耗时,所以常常会很无奈的顾及不到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以中等生为主兼顾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然而这样的课堂即使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但是总觉得有遗憾。因此,会采用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小组式探究学习。我认为在课前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开展个别化辅导,课后再进行个别复习巩固,尽量缩小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课中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不同能力的孩子设定其可以达到的目标,同时再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式学习的方法,以《神奇的衍纸——贺卡》制作一课为例,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全盲的学生巩固练习,制作基本型,而低视力的学生提高要求,通过基本型发挥想象创造图案。一节课下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课中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克服困难,课后共同探索用学到的方法创作更多的作品,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活动充满乐趣,体会和表达美,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美工课在盲校课程中是孩子们比较喜爱的一门动手制作较多的课程,那在课程教学中要不断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创设多重情境,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感受美术活动中的乐趣。然而体会美和表达美是我最希望视障学生能够从美工课堂中所习得的,可能有一些手工操作对于全盲同学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相信通过练习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可能会体现在生活中“扣扣子”这样的小事中,但是因为动手能力的增强孩子们也可以把扣子扣的又快又好,不会扣错开;再例如颜色的搭配,很多人都觉得对视障学生将色彩一点必要都没有,但是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是服装的颜色搭配,让视障学生了解色彩,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场合需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减少以后生活中不必要的尴尬。通过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心里充满阳光到处都是温暖,在建党百年之际组织学生进行主体性手工创作,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结合盲生特点,有效引导,提高盲生的审美情趣

(一)关注盲童心理的特点,增强自信,唤起盲童的审美情趣

盲校美工课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必须让盲生克服“自卑感”,相信自己能行,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多鼓励,必要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树立学生学习制作手工的信心。视障学生由于视力缺陷缺乏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但是他们又迫切想了解各种陌生的东西,因此,视障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喜欢听、问、摸,对陌生的东西兴趣都很浓厚,探究心理十分强烈。盲校的美工课正是抓住视障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把玩和艺术、劳动和技术的熏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掌握盲童的生理特点,为盲童发现美创造条件

盲童由于视力原因,对发现美和创造美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创造让盲童发现美创造美的条件。我们先来说说低视力,低视力的孩子是能看见物体、颜色的,只是在视觉范围、颜色辨别或者清晰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低视力,创造他们能看清的条件和环境,让他们感受美发现美。比如一个在色彩辨别上有问题的低视生,我们可以将美术作品通过电子助视器,帮助盲童加大色彩的对比度,从而让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画面。而全盲的学生,就需要通过听觉和触觉来补偿视觉的缺失,因此,在盲校美工教学中,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实行低视生和全盲学生合作学习,让低视生欣赏,全盲生一边听解说,一边认识样品,让低视生做全盲生的眼睛,通过合作来学习,从视觉、触觉多方面发现美、感受美,合作创造美。

(三)利用盲童已有的知识,激发对手工作品欣赏的想象力

盲童对物体的感知大多通过触觉而不是视觉,因此,在选择美工教学内容时,要建立在盲童已有的知识,可以帮助盲童理解并发挥想象。例如:在学习“折双三角形”时,在适当的时候问视障学生“为什么”或“怎么样”,并提出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如:“能在折的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作吗?”“谁能找到更简便的折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双正方形怎样折,谁尝试一下?”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能够使视障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在问答中得到启迪,鼓励他们展开想象。

我认为盲校美工课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就要让孩子们能对艺术作品产生审美认同,愿意去摸、原意去探索和实践,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运用好除视觉以外的其他器官去进行多感官补偿,尽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真正将美育落实到盲校的课堂中。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常规考评学生美工成绩的方法,往往过分地偏重技术性,这样去评价,往往会影响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再加上盲生由于视力障碍的原因,本身在美工学习上就有“自卑感”,认为看不见手工肯定做不好,因此,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于提高视障学生的美工教学效果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评价重过程轻结果

盲校的美工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熏陶,是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美育渗透,在评价作品时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注重学生制作创作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愿意尝试动手去做,愿意去感受美,教师注意运用情境,激发学生多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让学生在尝试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过程中有所收获,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成功的。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内容的不要单一地停留在作品的评价上,注意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可以时学生在上课时良好的纪律,积极的发言,以及课前主动做了预习查找了相关资料,都是值得去表扬的,这样会让在动手能力较为薄弱的同学也能很好的融入课堂参与活动,树立自信心,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评价多以鼓励为主

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和观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的细心留意,因为这样的细心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对于优秀的作品可以收入学校展示柜,激发盲生的自豪感,增强自信。而对于创造性较强的手工作品,可以师生共同评价,学他人之所长。在课堂中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多夸一夸学生,“你真棒!”“这个小细节你都发现了,你的小手真厉害!”“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等等,给学生多一点赞美,多一点肯定,有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可以高兴好几天的事情,这份获得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不擅长的美工学习也会信心倍增,十分感兴趣。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只有注重盲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实际生活中素材的积累,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盲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立体空间的认知能力,从而帮助其他学科(例如数学图形)的教学,以及生活教育的渗透。

猜你喜欢

盲生盲校盲童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在盲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体育课中提高初中盲生身体素质的实践
Blind boy touches netizens with song of hope盲童用希望之歌感动网民
盲生“现场作文”的教学策略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基于IPAD的盲校职业教育课堂探索*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