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改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

2022-01-15张志元

大众文艺 2021年24期
关键词:音乐改革课程

张志元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从20世纪开始,就逐渐对国内的教育机制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顺应国家发展形势的内在要求和趋势。社会科技、文化、经济的发展都与人才、教育密切相关。在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下,政府、高校开始逐步思考构建新型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模式。而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也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其中的整体性、系统性进行优化完善。音乐教改的目标不仅仅是对高校音乐课程进行调整和补充,更多的是考虑到重新看待音乐课程的价值、地位和对学生的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标准和方法。国内高校的音乐教改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改革方式,在以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变革的基础上,同时引入西方优秀音乐文化。在继承中发扬和拓展,才能促进国内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的发展壮大。

一、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和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方向探究

1.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和实践

从实际价值来看高校音乐教育,其价值体现并不是主要由音乐本身来表现的,更多的是从社会整体阶段发展和社会个体意识两个层面来深入体现的。尤其在当前高校总体教育目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教学目标更多是向着技能型和素质型转变,对于教育结构的合理性要求也在提高。因此高校音乐教育的体系改革和标准重构应该是需要涵盖到这些内容和目标的,这样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通常情况下,高校音乐教育的体系标准的构建整合是需要通过各个教育机构的审核批准的,在这其中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建设首先是需要顺应音乐教育改革需求,在总体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将知识体系教育和实践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出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作用,构建出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框架;之后,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教材内容方面,是需要在原有教学任务基础上,增添新的学习和培训目标,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证学生学有所用,可以将知识转化是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还不需要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目的,在学生自由探究学习的时间基础上,可以适当凸显学生自我学习和价值的体现,支持鼓励学生的自我探究、交流合作等。从而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学生自主的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然后再经由教师的教学引导来构建音乐教学双线教学体系,更好地让高校音乐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和中外音乐文化关系分析

传统音乐文化是经过中华文化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发展才逐步积累下的财富,是我国音乐领域重要文化遗产,无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如何,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决不能抛弃的,这是中华文化宝贵文化和精神财富的象征之一。因此,在对待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上,应该始终秉持两个观点,即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需要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保证其精华部分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另一点则是需要在完善高校音乐教育整体框架时,需要用发展和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变革,通过探究中外音乐文化发展的关系来重塑国内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伴随社会文明、物质的不断发展进步,音乐文化认知、鉴赏也是不断变化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的认知水平和态度也是会有不同差异的。也就意味着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在衍变发展。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音乐文化在大众的眼中也呈现不同的意义。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必须要首先确定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地位,但是也不能全盘否定西方音乐文化对国内音乐文化带来影响和变化。从辩证角度来看,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并不代表着文化入侵,事物的上升进步必须要学会得动接纳外来的新鲜事物,再结合自身需要将其转化为革新的动力。所以在高校音乐改革和教育过程中,既需要研究和尊重大众所认同的音乐文化,还要重视对各个历史时期中的传统音乐文化探究,以此来增强音乐教育的历史饱满新和文化继承性。将音乐的大众性和独特性有机融合,促进其不断发展创新。

二、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具体路径分析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将音乐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在德国高校教育中,音乐课同数学、物理等课程一样都是作为一门主课;俄国在苏联时期的音乐教育体系就已经十分完善;美国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注重通识教育,因此美国的上千所高校中都设立的专门的音乐学院,并设立了专门的音乐课程体系,学生选修音乐课程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而与之相比,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起步较晚,音乐教育的实施中还存诸多问题。发展现状不甚良好。在对一些普通高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时,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音乐且认为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学生当中,能够简单识谱的学生比例连10%都不足,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乐器的也仅占5%,系统化学生音乐理论更是不足1%。大学生对于音乐教育和学习的愿望和实际的音乐素质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到目前为止,除去一些专门的艺术高校,普通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仍旧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教育基础薄弱、普及率不高。因此高校的音乐教育需要尽快树立主体意识,研究高校和社会发展上升的规律。普及和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并不在于可以培养少数的音乐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音乐通识教育,来提高每个时期阶段,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间接的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1.明确高校音乐教育目标

目标确立与高校音乐教育任务、内容、发展方向紧密相关,明确的目标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不断提升,有更加清晰的上升目标,学习的目的性明确。但是当前国内并没有与教学大纲明确配套的统编教材,各个高校中的音乐教学往往也都是各自为政,难免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高校在确定音乐教学改革下,首先要明确一个适应大众认知的目标,使得高校音乐教育有明确的方向指引。

2.普通高校音乐课程优化设计

更新高校音乐教育的观念认知,同时优化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设置。首先可以将部分音乐课程作为必修课,来加强通识教育。高校重塑一套融合必修知识、选修知识、课外讲座的综合性教学模式。不过考虑到目前多数高校的音乐教学师资力量和器材状况,可以逐步构建起一套一主多辅的课程教学体系,然后建立起循序渐进式、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在主要的课程层次设计上,将重点放在音乐赏析、基本理论和技巧方面。

必修课的设置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学校和音乐欣赏方面,开设必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评价能力。通过基础能力的培养逐步将必修课从理论向实践技能发展,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会直接体现出审美能力的高低,而要全面化的提升大学的基础音乐文化素养,就需要现从基础知识开始,广泛普及相关的各类音乐文化和作品,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高校开展音乐综合必修课,可以首先确立音乐课程教学知识点,从音乐基础知识、乐感的培养锻炼、视唱练耳、理解音乐表现手法等,然后通过高校的师资力量来将知识技能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不断突破音乐教学的基础层级。然后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实际能力,不断充实选修课的内容,丰富选修课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化自身音乐能力的渠道,可以将选修课分为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来构建,比如分成几个教学大类:第一,中外音乐室和优秀音乐作品鉴赏,教师可以具体讲解各个国家的音乐发展历史、表演形式手段等;第二,音乐表演实践,可以让学生组织音乐团体来进行合作交流;第三,个人技能类培养,培养学生声乐、器乐、指挥等能力。总体来说,可以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方式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体系架构。必修课重点研究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鉴赏、分析能力。而选修课作为学生深化自身音乐技能的途径。

从政策方面来看,国务院教育部门首先需要完善宏观教育机制,做好教育立法工作,这也是推动国内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依据。让各地区政府和高校有据可循、有法可依,避免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盲目性、随意性。从国家层面来优化顶层设计,设计合理的统一化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各个高校再依据自身教学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改革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之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改革备忘
音乐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