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聚落型古村落公共空间特色及保护研究

2022-01-14杨静雯

建筑与装饰 2022年1期
关键词:街巷古村落村落

杨静雯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引言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历史小城镇、古村落众多,它们是各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 反映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1]。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历史文化名村的公共空间是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载体,承载着当地居民的记忆和公共活动,是古村落空间布局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的体现。研究历史文化村落的公共空间,有助于从不同层次研究保护古村落。

1 古村落概况

城村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村,建在武夷山脉与崇阳溪水系交汇聚结的平衍之处,2007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村落南侧为闽越王城遗址,傍闽越王城而建,也因王城而得名。古村落被崇阳溪环绕,水路发达,是“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水路运输的重要商埠。城村具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林李赵是其村中的三大姓氏,村落建造于隋唐时期,发展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败落于民国时期[2]。

2 村落公共空间分析

2.1 线性空间

2.1.1 水系。崇阳溪流域形成了大量的聚落空间,以古村落的方式呈现在山川与河谷之间[3]。城村村落的人居环境不仅体现在民居建筑,其环村的水系特色更为突出。古人利用村周边的崇阳溪溪水,将溪水引入村庄,从北侧绕村而过,从东侧流入崇阳溪。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

2.1.2 街巷。街巷联系民居、村前广场和村后的崇阳溪,是城村重要的交通、商业、娱乐及邻里交往公共空间(图1)。整个村落有3条主要巷道,其中南北向巷道一条,东西向巷道两条,巷道宽度在3~4.5m之间,街巷格局形成于明清时期。其余为次级巷道,宽度为1.5~2.5m。巷道均为直线型,局部地方有转弯,过街亭分布于主街巷交汇处,是村民休憩娱乐的场所。沿街分布有高低不等的马头墙,使得街巷空间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闽北古村浓郁而悠长的地方特色。

图1 城村古村落街巷空间

2.2 节点空间

2.2.1 门户空间。城村对外联通的交通道路为南向,村口广场以古粤门、门楼、坐北朝南的寺庙华光庙与兴福庙横向并列、赵氏家祠、古越民俗风情表演剧场和古民居住宅作为限定内外空间的元素,形象各异,层次丰富,形态优美,广场东、西、北三面围合,南面开敞。

2.2.2 休憩节点。内部的休憩的过街亭位于主街巷交汇处,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空间,居民在此闲话家常,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是整个村落的活力所在(图2、3)。村落北侧的崇阳溪畔有“万里茶道”古码头,现为居民散步或洗衣场所。

图2 街巷交汇处过街亭

图3 居民正在过街亭闲话家常

2.2.3 建筑节点空间。城村村内建筑类型丰富,多为明清时期遗存,主要的公共建筑节点有祠堂、宫庙、牌坊、古码头等,是古村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构成了城村有人文气息的传统居住环境。凡聚族而居者,多建有家族祠堂(图4)。家祠作为凝聚家族精神的场所、宗法制度的象征,其立面造型最具历史风貌特征,门楼的砖雕、木雕、石雕等建筑装饰艺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图5)。

图4 林氏家祠

图5 砖雕艺术精湛

3 保护建议

3.1 村落现状问题

3.1.1 整体风貌与空间格局的破坏。走进村落就能发现近些年城村遭受极大破坏,由于古建筑均为木结构,缺乏保护管理,随着岁月侵蚀,洪涝灾害频发,部分古建筑正在快速破损和坍塌。特别是2010年6月19日,福建发生“6·19”特大洪灾,城村是受灾村庄之一[4]。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也无人居住,大门紧闭。居民自建水泥房随处可见,许多建筑已经影响到村内核心景观区,主街巷两旁新建建筑蔓延,对整体村落风貌和空间格局造成极大影响(图6)。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古建筑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图6 古建筑面临破损和坍塌

3.1.2 保护的现实困难。古村落的保护资金不足,无法承担对传统民居修缮的补贴。传统村落保护资金来源还是要靠政府的财政扶持,资金有限,大多用来修复村内一些重要家祠、宫庙类建筑等重要公共空间节点,没有办法去修复民居,村内保村较好的民居住宅较少。且村落老龄化、空心化严重,房屋空置,年久失修。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形成压力。

3.1.3 人居环境条件差。交通条件、卫生条件、社会服务设施配套情况相对较差。城村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每日仅有两趟通往市区的班车,即使周边还有闽越王城遗址和博物馆等景点,游客依旧寥寥无几。村内以地表径流排水为主,村路与建筑之间有明沟,沟内汇集的污水和雨水、淤泥等严重影响整体的卫生环境。经济相对不发达,旅游开发缓慢,社会服务设施配套不足,整体旅游环境不佳。

3.2 保护建议

3.2.1 整体风貌的延续。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是它的整体风貌和空间格局。城村古村落是一个由自然环境、人文遗存、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元素有机组成的整体,这些都对整体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不仅要保护古村落内的建筑,还有保护村落建筑一定范围内的环境,更要保护古村落的空间格局。

3.2.2 构建公共空间的特色体系。城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应该从历史、文化、生态等多角度出发,从中挖掘出适合城村古村落的特色资源,将闽越王城遗址、博物馆、古村落、“万里茶道”运输的重要商埠等重要历史文化记忆整合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特色体系。将城村的公共空间与重要节点有机串联,强化地域文化特色。

3.3.3 深入挖掘扩大影响。政府应主导城村的宣传、保护与开发,使其成为武夷山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村落经济发展,改善村落环境,加强保护资金的筹集。通过对村落历史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整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名片得到有效开发,促进村落旅游产业的快速壮大,扩大古村落的影响力。

4 结束语

城村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留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理应被良好的保护起来,但随着时代潮流的冲击,以及缺乏合理的保护和管理,古民居的地域特色正在逐渐被钢筋水泥的现代化所吞噬[5]。城村以其独特结构的公共空间为特色,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其线性空间和节点性空间,提出整体风貌的延续、构建公共空间的特色体系和深入挖掘扩大影响的相关建议,扩展了历史文化名村在保护研究中的思路,达到保护整个古村落的目的。

猜你喜欢

街巷古村落村落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边走边唱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培中古村落文化
雨中的街巷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