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部分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和发展路径

2022-01-14康江辉舒华平宋良元黄志剑

湖北体育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频率居民社区

易 念,康江辉,郑 轩,舒华平,宋良元,黄志剑

(1.湖北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21世纪后,我国的基层管理进入了“社区制”时代[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健康社区”的方针,要体现出社区体育的多重功能[2-3]。社区体育,指由社区居民使用社区内简易健身器材和场地,经过各种体育活动实现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目标的群众体育活动。

随着全民健身的发展,社区居民的锻炼需求逐步增大[4]。现有研究多是从政策设计或实施策略路径等宏观层面对社区体育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例如,杨小帆等人通过分析美国社区推行体育锻炼的成功经验,提出改善我国社区体育行为的途径[5];曹垚等人结合了“三社联动”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现状[6];舒宗礼等人提出了推进社区青少年体育治理“三社联动”改革的路径[7]。相对而言,从具体社区以及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视角出发,对社区体育现状进行描述性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我国社区体育开展的真实情况。

受疫情影响,本研究选取武汉市和宜昌市部分社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大趋势下各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包括体育设施的安排、体育活动的形式、动机和频率等;调查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态度和评价;对不同地区的社区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剖析出现差异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合理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问卷调查了7个社区的居民,共70人,包括武汉市大桥新区17人、金岭小区10人、东湖景园社区5人、华园社区10人、喻家湖社区9人,当阳市沙坝河社区8人、宜昌市橘颂社区11人;并访谈各社区1名工作人员。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过程

本研究编制了《社区体育现状和参与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问卷包含社区体育设施、组织,居民参与度、态度等维度;发放并收回83份问卷,70份有效,有效回收率84.34%;对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问卷总体信度α=0.796,信度较高。访谈内容涉及社区体育开展的政策、条件和活动组织等问题。

1.2.2 统计方法

本研究利用Excel统计问卷数据,SPSS 26.0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各社区体育活动的差异性和影响个人锻炼频率的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

访谈和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金岭小区约90%、喻家湖社区约66.6%的居民较了解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金岭小区约90%、沙坝河社区约50%和华园社区几乎所有居民较了解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大桥新区约11.70%、沙坝河社区约12.5%、喻家湖社区约11.1%的居民反映社区体育设施有损。

表1 各社区设施数量、管理和完好度及居民了解情况

2.2 社区体育的组织及形式的现状

2.2.1 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访谈结果表明沙坝河社区有工作人员组织的体育活动,其余社区均为居民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问卷结果如表2,大桥新区约64.6%、沙坝河社区约50%的居民不了解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表2 社区活动组织形式及居民了解情况

2.2.2 社区体育活动的形式

由表3得,社区体育活动的拟合优度检验有显著性(p=0.000),各活动形式的选择比例有明显差异。具体来看,广场舞、健身器材等2项体育活动形式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其他形式高。

表3 社区体育活动形式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汇总表格

2.3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现状

2.3.1 居民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度

访谈结果表明,居民对健身器材和场地的利用率较高,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也较高。但在访谈中未能获得利用率和参与度的具体数据。

由表4得,东湖景园社区约40%、华园社区约50%、橘颂小区约45.4%的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对比发现,居民实际参与社区体育活动频率较低,与访谈结果有出入。

表4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占比的情况(%)

居民未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原因的拟合优度检验无显著性(p=0.201),各项选择比例较均匀。对比发现,大部分居民表示未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没时间。

居民对活动场地选择的拟合优度检验无显著性(p=0.057),各项选择比例比较均匀。居民表示除社区外,相对主要的锻炼场所是城市公园。

居民认为社区未组织体育活动原因的拟合优度检验无显著性(p=0.286),各项选择比例较均匀。居民认为主要原因是社区无经费。

2.3.2 社区体育活动参与人数

如表5所示,金岭小区约80%、东湖景园社区约60%、华园社区约70%、喻家湖社区约44.4%的居民表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数是15人以下;大桥新区约23.5%、沙坝河社区约50%居民表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数是16~30人。大部分社区的体育活动规模较小,不超过30人。

表5 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人数占比情况(%)

2.3.3 居民每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频率

如表6所示,东湖景园社区和橘颂社区的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华园社区;其余社区的大部分居民每周参与频率为0次。

表6 居民每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频率(%)

2.3.4 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占比

如表7所示,东湖景园社区、华园社区和橘颂社区的居民在社区锻炼时间占个人锻炼时间比例较高,华园社区>橘颂社区>东湖景园社区,这3个社区的居民在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占个人业余时间的比例也较高,华园社区>东湖景园社区>橘颂社区。

表7 居民在社区进行体育活动时间的占比(%)

2.4 居民对社区体育活动的态度

2.4.1 居民对社区体育活动组织必要性的态度

如表8所示,大桥新区、金岭小区、沙坝河社区、东湖景园社区、余家湖社区超75%以及华园社区约100%居民认为有必要组织社区体育活动。

表8 居民对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的态度占比(%)

2.4.2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由表9可得,除金岭小区外,其余社区超过75%的居民参加社区的体育活动积极性较高。除大桥新区、喻家湖社区外,其余社区超70%的居民表示对社区体育活动满意。

表9 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占比(%)

2.5 社区体育活动的优缺点

2.5.1 社区体育活动的优点

社区体育活动的优点的拟合优度检验有显著性(p=0.000),各选项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受调查者认为,社区体育活动的优点主要是能促进社区居民的感情交流,增强身体素质,丰富日常生活,释放压力等。

表10 社区体育活动优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汇总表格

2.5.2 社区体育活动的缺点

社区体育活动的缺点拟合优度检验有显著性(p=0.000),各选项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受调查者认为,社区体育活动的缺点主要是设施不够多样化,锻炼形式单一,设施、场地太少,居民太多,过于拥挤等。

表11 社区体育活动的缺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汇总表格

2.6 各社区之间的差异性比较

通过非参数检验得,各社区之间的设施数量(p=0.000)、设施管理(p=0.000)、每周锻炼频率(p=0.000)、家庭成员每周锻炼频率(p=0.002)、满意度(p=0.009)、积极性(p=0.000)、在社区锻炼时间占个人锻炼时间(p=0.003)和个人业余时间的比例(p=0.001)都具有显著差异性。

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社区所处地段、社区发展现状、居民职业、工作状态以及收入水平有关。例如,大桥新区是经济开发区,管理制度、人员安排等整体体系尚未健全,对社区体育重视程度不够;且居民大多以中老年人为主,锻炼方式以广场舞和健身器材为主,但是大桥新区的锻炼场地和器材数量太少,居民对社区的不满意度偏高。华园社区位于江滩附近,设有体育公园,社区的发展水平较高,供居民选择的场地、设施更多,锻炼积极性普遍偏高,且对社区体育的满意度也偏高。

2.7 影响居民锻炼频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选取每周锻炼频率为因变量(Y),年龄、性别、设施数量、设施完好度、设施管理、体育活动组织者、参与人数、家庭成员锻炼频率、满意度、积极性、占个人锻炼时间比例、占个人业余时间比例、社区活动组织的必要性为自变量(X)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模型引入家庭成员锻炼频率和占个人锻炼时间比例2个自变量,可以得出R=0.767,R2=0.588,调整后R2=0.575,表明模型的差异有57.5%是由上述2个变量决定的。表12可得出回归方程为:Y=0.242+5.436X1+4.84X2

表12 影响居民锻炼频率因素回归分析中的统计量

Y为每周锻炼频率,X1为家庭成员锻炼频率,X2为占个人锻炼时间比例。家庭成员的锻炼频率和占个人锻炼时间比例等2个变量对个人每周锻炼频率具有正向作用,2个变量重要性大小是家庭成员锻炼频率>占个人锻炼时间比例,其系数分别是5.436、4.84。

上述结果表明,家庭成员可以带动个人对社区体育的参与,社区可以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体育活动;主动了解居民的锻炼时间段,合理安排器材和场地的使用,增加居民在社区内锻炼的时间。

3 讨论

本研究从具体社区以及居民和工作人员的视角出发,对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最终结果反映了部分社区的体育开展现状不太理想,不够重视体育活动,不能满足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和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积极性;且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认识与期望较低,即使社区体育的发展存在一定问题,依旧表示满意。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家庭体育促进个人在社区的锻炼行为,提升锻炼频率。从具体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增加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频率,提升积极性,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但是作为一项初步研究,进入社区实施调查研究,将是研究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起点和必经之路;其次,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的对访谈较为谨慎,访谈内容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也需要进一步确认,这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最后,部分社区在调查期间(2021年8月)因局部疫情的原因,调查结果受到一定的影响。未来对社区体育的研究可以从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认识与接受,以及社区体育的独特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本研究调查的大部分社区体育设施种类和场地面积的覆盖度较小,缺少网球、篮球、羽毛球等球类体育设施。且大部分社区都有专人管理体育设施,但检修工作存在漏洞。

2)大部分居民对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了解较少,广场舞和健身器材锻炼这2种体育活动形式普及率较高。

3)大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较低,在社区中锻炼的时间占个人总锻炼时间和总业余时间比例较低;个别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在社区中锻炼的时间占个人总锻炼时间和总业余时间比例较高;且大部分社区体育活动规模较小。

4)大部分社区居民认为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是必要的,愿意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对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较满意;个别社区居民表示社区体育活动没有必要,小部分社区的居民表示不满意社区体育活动。

5)各社区之间的体育锻炼现状存在差异,可能与社区的发展水平、居民的职业类型、工作状态和收入水平相关,对社区体育锻炼的需求层次不同。

6)家庭成员的锻炼频率和个人锻炼时间占个人锻炼总时间的比例对个人在社区的锻炼频率有正向作用。

4.2 建议

根据目前社区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查者的反馈,本研究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增加社区体育设施种类和场地的覆盖度,满足居民在社区锻炼的需求。增设篮球、羽毛球等场地,保障未成年人的锻炼安全。第二,增设社区体育相关岗位,加强社区体育的治理。社区体育治理是保障居民体育权利、享受体育服务的重要保障[8]。增加社区设施管理员、体育指导员等岗位[9],落实社区体育管理工作。第三,创造具有吸引力的社区体育。社区应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提供在社区锻炼或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优势,使居民积极地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第四,增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宣传。举办社区体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分发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页[10-11],降低群众对社区体育的认识的误区。第五,提高社区发展水平和居民健身意识。居民健身意识与社区层次呈正相关,层次越高,参加锻炼的频次越高,同伴关系越强,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也越高[11]。政府需发挥社区体育供给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加强发展水平相近社区的体育“内卷”[12-13]。第六,开展以家庭体育为主的社区活动,提高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社区可以组织例如社区亲子体育或社区夫妻体育等活动,丰富社区体育形式,增加居民在社区的锻炼时间。

猜你喜欢

频率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振动与频率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
影像社区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导航频率源的同步与控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