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筚路蓝缕奋斗不懈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2022-01-14夏一璞

中国图书评论 2021年1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史中国共产党

□夏一璞

【导 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坚持史论结合,在党史中阐发科学理论,以科学理论筑牢理想信念,从理想理念中汲取精神动力,并以三者共同发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该书深刻体现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指导思想,是一本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权威教科书。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嘉兴南湖上的一艘小小红船启航,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如今,这艘红船成为满载民族共同期盼、带领人民实现美好向往的巨轮。从红船到巨轮的沧桑巨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砥砺奋进,是百年大党发展进程的生动写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如何从百年党史中获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与实践的力量,是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人民面临的重要课题。2021年2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以来发表的一系列聚焦党史的重要论述,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宝贵的理论结晶,全面构筑中国共产党人坚实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崇高的价值体系,系统阐释“中国之治”的实践方略。通过阅读该书,我们找到了百年大党永远年轻的青春密码、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初心不改的意志密码,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力量密码。

一、以科学理论说服人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2]122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历尽千辛,守得始终,是因为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历久弥新,风华正茂,是因为有科学理论的涵养。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冲破万险,坚守大道,是因为有科学理论的护航。

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之前,马克思就深刻认识到理论能够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习近平再次强调,“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2]123。理论如何做到彻底,如何抓住事物的根本,不能仅由理论自身来验证。理论虽然属于意识范畴,但不应受困于“思辨创世说”,更不应端坐在自我意识至高无上的封闭体系中。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思想,实践催生能引领其发展的新理论。理论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现实需求紧密相关。因此,验证一种理论是否彻底,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实践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彻底的理论抓住事物发展变化这一唯物主义的根本,以开放的胸怀,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

实践是不断发展中的历史,历史是对不断生成的实践最忠实的记载。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我们无数次地看到科学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说服人、掌握人,并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的。在《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一文中,习近平回顾了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山高险峻、沟壑纵横的巍巍井冈之中开辟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往昔。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点燃撒播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并最终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在于我们掌握了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始终立足中国革命自身的发展需要,科学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在上井冈山之前,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以“农村为中心”开展革命道路的理论,亦没有任何先例与经验可借鉴。中国共产党既没有故步自封,亦没有食洋不化,而是顶住党内“左”倾路线和教条主义的巨大压力,力排众议,扬弃苏俄的革命模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革命中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带领广大军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发展壮大革命根据地,验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实行“党指挥枪”“把支部建在连上”的三湾改编,将部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从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易于军事割据的实际特点出发,制定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由创新理论引领成功实践的正道。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党史是对风雨来时路的铭记,是奠定辉煌中国梦的基础。科学彻底的理论能够使我们正确地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是《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非常重要的篇目,它集中阐释了党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以及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决批判。如何认识理解以改革开放为界限的前后两个时期,在社会和理论界中有着长久的争论。将两个历史时期相互对立,彼此否定的思潮也一度甚嚣尘上。对此,习近平指出,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对党史、革命史与新中国史造成污名化、虚无化的恶劣影响,进而动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断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途。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开宗明义,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2]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理论,在于它清晰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人类主观意识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在人与客观物质条件互动中创造出来的。从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可以看到这两个历史时期均是历史必然的选择,既不能互相割裂,又不能简单拼凑。即使两个历史阶段在具体方针与实际工作中有着很大差别,但其指导思想与初心使命始终是一以贯之的。我们要以“国之大者”的胸怀来看待历史,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不能一叶障目。两个历史阶段彼此成就与共同发展,才开启了今日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二、以理想信念感召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将革命人“无论风云变幻,我自初心如磐,信仰如山”的心声娓娓道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理想信念的坚定是最根本的坚定。而三十年前,顷刻之间,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倾覆。苏共亡党的悲剧告诫我们,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思想意识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以理想信念感召人是学习党史的重要任务。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2]160《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深情追忆那次感天动地的“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2]140。翻越“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的夹金山时,疲惫不堪、缺衣少粮的战士们睁眼尽是皑皑白雪,闭目只听见凛凛寒风。他们人挨着人,手牵着手,艰难地在冰上滑行,跌倒了又顽强地爬起来。没有粮食,就拿野草树皮充饥;没有房子,就在树丛茅草中栖身;没有药品,就用草药治疗伤病;没有子弹,就用刺刀石头去杀敌。红军战士们心中怀着对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的执着,胸中燃烧着唤醒民众和坚持真理的热火,肩头担负着保家卫国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完成了“鸟儿”和“凡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在风雨如晦的长征苦旅中,“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2]141。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2]140《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以多章节分专题的形式,全面阐释了在勇闯新路的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到彪炳千秋的漫漫长征,在捍卫国家主权的英勇斗争到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抢险救灾,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甘于奉献到维护世界和平的奋不顾身等奋斗历程中,理想信念是如何发挥铸魂育人的灵魂指引作用的。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崇尚人民英雄和造就人民英雄的历史。人民英雄有的在革命斗争中视死如归,有的在社会建设中忘我劳动,有的在平凡生活中无私奉献。他们被誉为“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不在于他们天生不惧生死,不在于他们天生体壮如牛,而在于他们的灵魂无比高尚,他们珍视理想胜于生命,看重信念大于天地。阅读至此,读者不禁深思,铸就坚定信仰的根源在哪里?

对此,《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给出了它的答案:“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2]149坚定的革命信念在中国这片自强不息的大地上萌发、生成、发展与筑牢,并非从天而降的恩赐,更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在清醒的理论认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之上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历史的必然与时代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准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矢志建立一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4]的联合体,第一次在全世界高扬最广大人民的价值与利益。信仰的形成源于对真理的坚信,筑牢信仰之基的根本途径是“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2]149。只有当我们坚信我们遵循的是规律、走向的是光明,我们才会超越平庸的汲汲营营,为实现规律指向的目标而奋斗不已。

三、以崇高道德鼓舞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146百年党史既是壮丽的社会革命发展史,也是伟大精神的锻造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在诸多篇章中描绘与赞颂了党政军民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类英模和英雄事迹,总结归纳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伟大精神,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学史崇德,旨在以德固住为人的根本,以德修养自身品质,以德护航前行的道路。学习党史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由旁观的他者融入本体的进阶。当我们初次面对美丽的灵魂和高洁的情操时,首先引发的是内心强烈的感动与崇敬,甚至产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敬佩与追寻。然而此时,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依旧处于对象性客体位置。随着学习不断深入,情感上的震撼深化为理性的反思,学习主体和作为榜样的客体逐渐交织相融,我们从内心深处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肃发问:在相同的情境下,自己是否会作出同样的选择?第三阶段是主客浑然一体,榜样融入了我们,我们要成为榜样。榜样不仅在思想上升华了我们,而且在行动上塑造了我们。

要促成以上三阶段环环相扣,层层深化,一方面需要我们个人加强自身学习与修养,另一方面需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我们看到很多令人动容、催人反思、饱含动员力的好故事。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老英雄张富清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在张富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如何从他人的高尚品质中汲取力量,自觉修养成为同样高尚的人的过程。并肩作战的战友牺牲在他的眼前,不求功名,只为大义。从那一刻起,张富清决定深藏功名,扎根人民,默默奉献。60多年来,他就像一棵无言挺立的大树,无人知晓他曾经历的风雨,无人听到过他曾谱下的赞歌。在战争时期,他是战斗英雄;在和平时期,他是敬业模范。一棵挺直的树,在哪里都能给当地带来阴凉;一颗火热的心,在哪里都能温暖别人。个人名利,淡若浮云,多年之后终将消散。将个人名利融于国之大义,如同“孤光一点萤”,映照月黑之夜,终将“散作满河星”,点亮光明征程。

英雄榜样的感召力跨越时空,他们以高尚道德品质鼓舞带动中国人民,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携手向前。伟大精神的凝聚力历久弥新,根深叶茂的精神谱系之树紧紧团结中国人民,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开出繁花,结出硕果。

四、以实践力量塑造人

崇高的道德法则如果不能够在实践中被确证,只能永远停留在头顶浩瀚的星空中。以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思辨与行动的割裂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长期潜藏在西方文明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则一向主张“知行合一”,将“知”所涵盖的人的尊严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并不断由“行”来深化“知”的程度。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有着奇妙的契合。中国共产党人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马克思主义真理相结合,由人的理性依据科学理论判断实践是否可行,由人的道德感评估实践是否应行,由人的信仰与意志决定实践是否能行。三者紧密结合,转化为强大的实践力量。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我们看到大量有关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论述,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兴办经济特区以及浦东开放等的宝贵经验,提出“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2]192。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能够充分调动中华儿女奋斗动能的,将“知行合一”蕴含的实践力量充分发挥的康庄大道。

回望近150年前,清政府重臣李鸿章慨叹国家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后,中国人看到列强环伺之下凶狠贪婪的嘴脸,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被强悍的海洋文明大加挞伐,骄傲自恃的“天朝上国”被资本主义制度冲击得七零八落。对近代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场毫无尊严、任人宰割的被动变局。百年来的抗争与奋斗,不仅是对屈辱的洗刷,更是自信的昂扬与力量的彰显。如今,我们再一次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不再是被瓜分的对象,不再是被裹挟的配角,而是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襟,积极参与世界格局的调整与变革,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相隔百年,两个大局,两种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不断发挥实践力量,并将这种力量传递给世界的历史。在两个一百年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与交汇点上,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我们骄傲地对世界说:“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6]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时代号角催人奋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一新发展阶段,改革攻坚“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会迎来大大小小的危机与变局。当我们偶有困惑时,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指明前行的道路。当我们偶感迷茫时,党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校准发展的航向。当我们偶生疲惫时,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滋养前行的动力。

注释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2.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1).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