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知识产权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专利工作为例
2022-01-13李龙飞
摘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其中提到“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1)。以质量为引领,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需要从追求数量到提高质量,由知识产权大国迈向知识产权强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强调应用技术开发的单位,需要更加重视高质量知识产权的管理运营工作。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就要重视其三个要素,即技术要素、保护要素和转化应用要素。本文将以高职院校专利管理运营工作为切入点,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从质量管控、管理运营以及等几个角度探讨提高知识产权质量的路径,从而做到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知识产权;质量提升
在2021年11月2日,国家发布了“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健全高质量创造支持政策,在立项和组织实施各环节强化重点项目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布局和质量管理。”,这就要求高校科研与知识产权工作要有机结合,以转化应用为前提,提高知识产权质量。但是目前高校知识产权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高职院校更是鲜有产出高质量知识产权。笔者认为,阻碍高职院校知识产权质量提高,特别是专利质量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专利申请无序化,成果技术含量较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教师仅仅是为了职称评审、项目申报等原因来申请专利,普遍不重视申请质量。并且由于管理意识不强、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学校对教职工专利申请普遍缺乏审核,导致大量劣质专利涌现。
2.专利与产业、科研结合不强,市场认可度不高。学校技术供给与企业技术需求难以有效衔接。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日趋迫切,但是高职院校教师能够迅速捕捉此类需求信息的能力仍显不足,而企业对学校教师已有的科技成果又不够了解(2)这就会导致学校科研工作闭门造车,与市场脱节,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3.高职院校专利运营模式落后,水平不高。受限于学校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落后以及部门与人员不足的限制,一般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仅仅局限于专利申请,授权后维护以及转让工作。高职院校基本没有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人员,没有引入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运营团队。也鲜有专业的专利信息检索人员及代理人员,缺乏专业化的市场人员去对接学校科研团队、联系企业和开拓市场。尽管不少学校也逐步认识到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相关工作人员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但是依然存在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要提高专利质量,就要明确什么是高價值专利。刘洋等学者认为“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文本质量,较高的权利稳定性,市场应用前景好,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当前或未来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强的专利就可视为高价值专利。”(3)因此,围绕高价值专利的基本属性,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来提升专利质量: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全过程介入学校科研工作。高职院校应该把知识产权管理体现在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实施、结题、成果转移转化等各个环节。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高职院校应积极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按照通行做法,多数高校都会在图书馆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对科研项目及发明创造活动开展专利导航服务、专利检索等服务,从源头上保持知识产权与科研工作的紧密联系。学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可以为师生提供专利查新服务,重点把握专利是否具备新颖性。也可以参与到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当中去,通过信息检索和专利分析等方式,对知识产权进行价值预估。这样可以帮助师生把握科研方向,避免无效投入,也可以帮助学校集中资源开展重点科研工作。如不具备条件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第三方专利运营机构开展上述服务。
2.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对于高价值知识产权加强保护。为了从源头上提高专利申报质量,减少对学校资源的浪费,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可以通过成立学校专利审查委员会或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从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角度对师生拟申请专利的技术进行评估。发明人应主动提交技术交底书,并从专利技术水平、技术保护手段及市场应用价值等方面提交专利申请自评报告,由专业机构进行审议。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开展了专利预审评估,例如“清华大学建立了集专利申请前评估、概念验证项目评估、成果转化前评估、成果经济价值评估为一体的“4W”评估体系。”(4)。当然,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发展定位,设立符合自身需要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切勿在评估环节矫枉过正,过度打击师生开展创新研究的积极性。此外,对于高价值知识产权应采取多样化成果保护方式。学校对于对于高价值技术成果,要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技术壁垒分析。对于技术破解难度低,模仿风险高的技术成果,要在研发阶段就充分考虑专利申报,尽快获得法律保护。对于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可观且较难被破解模仿的专利,可以以技术秘密的方式进行长期保护。
3.探索设立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基金。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划拨专项经费,利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等途径,筹资设立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基金。该基金可用于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利导航、专利布局、专利运营等知识产权管理运营工作,培养技术经理人或技术转移人才。专项基金的配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师生进行发明创造的风险,可以加强学校对高质量知识产权研发工作的扶持力度,激励师生进行高质量发明创造,从而形成科研到成果转化再到反哺科研的正向循环。
4.加强与中小型企业合作,精准服务,提高成果转化率。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科研能力较弱、科研投入有限的问题,可能无法满足一些大型企业的高端技术需求。而中小型企业往往资金有限,无力委托本科院校或科研机构进行长期科研工作,而且它们的需求主要是现有技术的改进或是一些技术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创新。因此,高职学校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服务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或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以德国为例,“高校知识产权技术转化与中小企业的创新对接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风险,提升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创新程度”(5)学校拥有技术、人才和平台,企业拥有资金、生产能力和市场渠道,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寻求与中小企业合作来寻求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知识产权成果的质量,才能有针对性地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5.发挥高职院校优势,加强应用型科研投入,重视成果落地转化。高职院校应发挥校企合作、追踪行业动向的优势。坚持质量优先、转化导向,这才是提高知识产权质量的核心。当前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对各类成果要确立务实有效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应该重视成果的转化应用。一定要让广大师生树立这样的理念,那就是对于知识产权工作来说,不能得到应用的成果就是无效的。要让科学研究落地生根,能够真正应用到经济民生当中。要引导师生瞄准应用与实践的创新活动,对社会明确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专利管理与运营工作是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高职院校专利质量提升路径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其他方面也是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高质量知识产权的创造需要以产业为先导,以专业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其次,高职院校应通过积极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或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专利导航与专利申请前评估,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强化科研与产业相关度。最后,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應用性技术研究和改进,与本科院校以及其他科研院所错位发展,形成有高职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EB/OL].(2021-9-22).http://www.gov.cn/xinwen/2021-09/22/content_5638714.htm.
[2]金欢阳,方益权.立地式研发: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破局之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114-118
[3]刘洋.高价值专利指标探讨—基于中国金奖专利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1(08):80-84
[4]田海燕. 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中美差异及启示[J].创新科技,2021,21(03):49-56.
[5]赵丰.德国高校知识产权政策的路径及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21(08):75-79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促进高质量转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508,主持人:李龙飞)
作者简介:李龙飞(1988-),男,河北涉县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科研管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