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结合公共财政服务乡村振兴思考

2022-01-13唐凯邦吕春龙丁璐王伟亮田仁顺

当代县域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公共财政社会资本乡村振兴

唐凯邦 吕春龙 丁璐 王伟亮 田仁顺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公共财政支持,也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参与。公共财政更多的是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支持,而有了这些支持,资本下乡的热情和动力就会越来越足。本文通过分析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财政引导社会资本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社会资本;公共财政;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举全党全国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本下乡参与乡村振兴,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公共财政面临的问题

——偏重农业生产,轻视多元化发展。“三农”问题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但我国部分地方在投入资金上更多偏重农业生产领域,而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村环境、人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则相对较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实现农村美、农民富是目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由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不透、领悟不深、观念陈旧,加上财力不足等原因,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了“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农业生产领域。

——资金收入难保证,投入数量波动大。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来自乡村地区的税收缺乏一定的保证。2020年,随着全国所有贫困县成功摘帽,全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意味着对于乡村地区资金投入将会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由财政将资金集中脱贫攻坚转变为精准支持合作社和农户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幸福美丽乡村。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同时也意味着基层政府希望开展的部分项目可能缺乏资金支持。

——资金投入整合难,使用效率难监管。公共财政资金对乡村振兴战略投入的领域多种多样,但又多有重叠,例如农业支出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从字面上看并不能看出有什么显著的差别,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地方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投入更加精细化、差异化,但在分类上的重叠和不明确从根源上让资金使用范围变得模糊,从而造成了资金投入整合难的情况。同时,由于部分资金无法确定归属,让其被挪用和占用的情况变为了可能,对于除专项资金以外的资金使用难以实施有效监管,这些都降低了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如果能够把这些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并合理利用,适当退出一些项目,让社会资本取而代之进行弥补,而政府加强监管,在节省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社会资本下乡的挑战

——资本下乡积极性较差,农业领域投入不高。相对于城市来说,目前我国乡村产业结构仍然是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且村民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与城市居民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是在教育、文化、科技等新兴领域消费的差异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洞察乡村市场,不能对盈利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因此各企业下乡意愿较差。而从企业下乡投资产业来看,农业相较于其他产业具有周期长、回报慢、风险大的特点,前期由于基础设施投入成本高,同时伴随着科研、土地等等综合性成本的持续增加,短期难以收回成本,因此企业下乡投资对于农业领域兴趣不高。

——企业与农户联系性弱,融入本地情况较差。在中国传统宗族文化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乡村生活方式,到乡村投资的企业短时间难以改变。企业下乡投资并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板和员工、租客和房东或投资人与被投资人之间的关系,还多了一层外来人和本地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租用土地、选址设厂或者是招募工人,这些事情可能单纯依靠基层政府或村委会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要同村民本人交涉。由于企业与农户之间联系性较差,加之村民们普遍对外来事物有着先天的提防心理,而企业下乡投资可能或多或少侵犯挤占了一部分村民的利益,进而会影响企业下乡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招揽工人等多方面的进度和效率。

——下乡寻找项目难,投资效益不确定。目前社会资本下乡的阻碍还在于下乡寻找项目较为困难,除农业外,第二三产业在大多数乡村并不算十分发达,且规模一般较小,多以合作社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呈现,同时由于物流、通信等基础配套并未完全覆盖,致使一些比较时兴的新电商、直播带货等在乡村并没有很大的市场,也难以迅速推广。调研发现,2021年,很多城镇的商场和货物集散地纷纷转型和建立了直播带货基地,而广大乡村地区的直播带货发展则明显落后于城镇,更谈不上形成产业集群,甚至发生了一些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网红”。这些利用科技手段,打着助力乡村振兴旗号蹭热度的行为实质上对乡村振兴没有根本性的推进作用。

对策建议

——公共财政铺路,社会资本上车。路修到哪里,车才能开到哪里,公共财政要对社会资本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针对企业下乡积极性差、寻找项目困难等问题,公共财政可以对社会资本进行引导性投资,比如引导乡村信用社和银行对特定行业发放乡村振兴创业投资贷款,以及对特定行业进行税收减免等,都能起到对社会资本投入进行正向引导的作用。政府通过引导性公共投资或通过财政政策对社会资本投资进行补助减免,引导其为政府希望对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的特定行业和特定领域投资。

——公共财政撒网,社会资本买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发動全社会共同参与,这些资源包括资金、人力、土地、文化等等。公共财政对于乡村现代化建设资金需求来说相对有限,但是可以利用公共财政及公共资源获取到资金以外的资源,尤其是与本地村民联系等,这不仅是依靠资金就能解决的。我们把各种资源可以比喻为不同种类的鱼,政府和社会力量都希望去做出一盘好菜让人民群众享用,政府有网能捕鱼,企业有调料能烹饪鱼。政府相对于企业来说更加有公信力,能够取得村民的信任,政府应该依托自身优势,利用公共力量为企业解决一些依靠资金解决不了的难题,促进企业发展。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未来的乡村是一片热土,有许多产业蓄势待发,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公共服务建设以及文化、创业等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加强政策支持,能够激发各类企业下乡热情,让多种“菜肴”能够摆上桌面。

——公共财政打地基,社会资本建高楼。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地基就是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企业发展的配套服务等基础性工作。这些基础性建设工作投资较大且难以给企业直接带来利润,中小企业很难负担。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建设好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只有乡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完善,才能吸引来更多的企业进行多样化投资。因此,公共财政要更多地投入到乡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上,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到乡村投资,让企业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产业发展上。

猜你喜欢

公共财政社会资本乡村振兴
区域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论公共财政与市场机制关系问题研究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