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研究

2022-01-13任丽芬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12期
关键词:白洋淀村落新区

■任丽芬

(河北美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北新乐 050700)

雄安新区拥有大量传统村落建筑和红色历史文化遗产,这些传统建筑用建筑独特的艺术形式记载和见证了该区域历史发展的文化进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立足于城市文化内涵建设,从历史文脉中探索城市的未来发展,注重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城市的历史在文化的延续中得到传承。以白洋淀水乡文化为底蕴的雄安传统建筑是该区域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也留下了中华文明的印记。从白洋淀本土文化出发,运用科学方法对雄安传统建筑进行文化价值发掘与价值评估,能够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历史延续和更新利用,对于雄安新区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自信建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概况

雄安新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北京、天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国家的“千年大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1],同时国家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其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表,作为非首都功能的承接地[2],雄安新区受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白洋淀文化的滋养,以区域内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形式多样的传统建筑为载体,在雄安新区现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传统建筑的起源与分类

从历史来看,雄安新区1770平方千米的规划范围内,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雄县、安新、容城三县均有一千多年的建城史;从区域位置来看,该区域属于燕南赵北标志性地区,悠久的历史蕴含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该地区发展的重要源泉;从自然环境来看,整个雄安地区以平原为主,水资源丰富,历史上就有人类活动;从建筑历史的角度来看,白洋淀地理环境适宜,材料便利,利于土建工程的开展,现存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到古代土建工程的历史遗迹。

雄安新区的传统建筑,经过笔者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历史资料整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民居建筑。雄安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整体具有北方民居建筑的样式特征和院落空间布局,以雄县李林庄陈子正故居为代表[3];另外受时代发展的影响,个别民居采用西方建筑设计手法,安新县的陈调元庄园,中西方建筑元素交叉使用,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民居建筑体量不大,院落、建筑、街道等空间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图1)。

■图1 雄安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体量对比

■图2 淀中村落建筑空间

■图3 淀边村落码头建筑空间

(2)传统村落建筑群。建筑村落的形成一般与自然环境和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习惯有关,白洋淀依托优良的水资源环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民众与水共生共融,利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建立了特有的村落建筑空间形式——淀边村落布局与淀中村落布局[4]。其中,淀中村落特征更为明显,利用水域中面积较大的岛屿开展生产生活(图2),村民出行主要依靠水路。淀边村落一半与陆地相连,一半临近水源,处于半邻水状态,以堤岸和码头为据点建立村落和建筑,村民利用堤岸码头优势(图3),发展码头产业和造船业,开展生产生活活动。以安新县端村镇马家寨村为代表,是白洋淀地区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淀边传统村落,便利的水路和陆路交通为该村发展码头和造船业提供了优势。淀中村落主要靠船只与外界进行交通往来,主要集中在安新县的6个乡镇,淀中村落较为零散的分布在水域当中,一块岛屿就是一个村落,村民依水而居,依靠养殖业、渔业为生,是典型的北方水乡村落。

(3)纪念性建筑。雄安新区具有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传统,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战的革命事迹以纪念性建筑的形式记载下来,烈士祠、烈士塔、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纪念性建筑用建筑特有的语言诉说着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彰显着白洋淀地区的红色文化印记。纪念性建筑体量高大、空间开阔,建筑物庄严肃穆,空间氛围凝重(图4)。

(4)宗教建筑。包括安新县三台镇山西村明塔、安州镇桥南村天宁寺、以及容城县晾马台遗址明月禅寺等,这些宗教建筑是宗教在传播过程中与区域地方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产生的建筑形式,既有宗教性建筑的特征,又具有建筑的地方性特征。宗教建筑的空间环境统一,主殿与配殿对比明显,形成具有宗教特性的空间环境(图5)。

2 雄安传统建筑与本土文化

2.1 雄安新区本土地域文化

雄安新区的本土地域文化是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历程,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形态过程,受区域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历史人文特征影响[5]。雄安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整体开发建设程度不高,具有巨大的建设发展空间。

雄安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白洋淀水乡集聚和产生了多种类型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安新区本土地域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北方水乡特点的白洋淀艺术文化和民俗文化;

(2)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3)具有民族融合与多民族发展为特征的宋辽文化;

(4)基于雄安本土地域文化历史底色的畿辅文化;

(5)彰显雄安新区历史传承的文物古迹与传统建筑文化。

2.2 传统建筑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雄安新区传统建筑的种类特征与当地本土文化、地域文化有着深厚的内涵联系。白洋淀文化是雄安新区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主体,白洋淀水乡孕育出了雄安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样式,当地民居建筑中的影壁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装饰造型的特征、山墙外部的装饰纹样是雄安本土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体现[6],北方水乡特色的淀边村落、淀中村落建筑群成为该地区的特色村落建筑样式;在红色文化方面,雄安新区的革命纪念馆、烈士祠、陵园等建筑是雄安地区民众抗战的红色历史资源,传统纪念性建筑以建筑的形式记载了白洋淀军民英勇抗战的红色历史,也是未来城市文化发展的光辉历史;雄安新区处于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结合区,因此民族融合文化在该区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另外雄安距离北京近,文化上也受到北京文化的影响,民族融合与畿辅文化在传统建筑上表现为建筑形制上的融合与大度,能够融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最后,雄安地区悠久的历史也为我们留存下来多处文物古迹和传统建筑,对于研究该区域本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文化特色分析

建筑是承载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雄安新区传统建筑在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近代人文特征,形成了建筑种类多样,建筑装饰特征明显,文化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文化,从本土文化的角度把握雄安新区传统建筑,从中提炼本土传统文化元素[7],对于传播雄安新区传统文化,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要意义。

3.1 民居建筑

目前,在雄安现存的村落民居建筑中,一些传统建筑构件得以保存,通过实地调研,从中可以提炼出彰显雄安传统民居历史文化内涵的要素。雄安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影壁、雀替、门枕石以及建筑材料等都受到当地地域历史文化的影响。

首先,从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材料来看,目前雄安新区尚存的民居建筑几乎都为木结构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如梁、柱、雀替以及家具等都是以木材为材料。木材是中式建筑的主要材料,通过对木材的应用,体现了朴素、亲近、自然的中华建筑之美;在装饰纹样方面,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图案和纹样多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如吉祥文字、花卉、植物、动物以及象征美好生活寓意的吉祥图案纹样,民间传统图案纹样朴素真实,而且寓意美好,是百姓日常生活的艺术升华,体现了普通百姓质朴美好的生活向往[8]。雄安新区当地的白洋淀文化具有典型的时空连续性和地域特征,白洋淀自古受到燕山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上当地自然特征与人文历史,形成了特有的北方水乡文化,滋养着该地区的风俗民情,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制、材料、装饰无不彰显当地的历史文化。

■图4 纪念性建筑空间体量对比

■图5 宗教建筑空间体量对比

3.2 白洋淀水乡村镇建筑群

白洋淀地区的传统村落建筑群既具有北方传统村落的特征,又与北方水乡特征分不开,传统村落建筑形式统一、因地制宜,以白洋淀传统的淀边村落和淀中村落为代表。这两种传统村落形式与当地地域文化紧密相连,村落建筑群依托白洋淀水域进行选址,以有利于生产生活为主要依据,淀边村落以安新县马家寨村为例,村落内的建筑历史久远且保存完整,依托白洋淀发展的造船业成为该地区的特色产业,村内保留着许多传统技艺和历史文化习俗,与传统建筑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村落建筑生态体系,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习俗的重要实物[9]。

3.3 纪念性建筑

雄安新区的纪念性建筑,主要反映了白洋淀地区民众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红色精神文化。这些红色革命历史通过纪念馆、烈士祠、烈士陵园等建筑的形式传承下来,既有保护革命遗产,弘扬革命精神的作用,也是缅怀先烈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这个过程中,建筑的文化教育价值得以体现。纪念性建筑文化特色鲜明,历久弥新,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文化的根基,是凝聚城市民众的价值纽带。

3.4 宗教建筑

雄安新区宗教建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宗教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宗教元素的提取和宗教文化的内涵两个方面,宗教文化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主要为宗教艺术形式,包括宗教绘画、宗教雕塑等,在传播的过程中,宗教建筑与当地的社会文化习俗相结合,产生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建筑形式。以晾马台遗址中的宗教建筑明月禅寺为例,晾马台本身是古代战争场所,属于商周时代遗址,而明月禅寺原本始建于唐代,是古代该地区与北方交战的重要场所,相传杨六郎杨延昭曾在此屯兵驻扎,在宋朝末年的连年征战中,明月禅寺也毁于战乱,现今的明月禅寺是在古代晾马台遗址的基础上修建的,对于宗教建筑而言,有历史有文化便有了传承的基础,建筑的历史延续性也不言而喻。

4 雄安新区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分析

雄安新区传统建筑是白洋淀地区历史文脉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表达了当时社会大众对建筑空间形制的艺术表达与审美需求,也成为该地区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记忆。

4.1 历史文化价值

就历史价值来说,传统建筑相对于历史典籍和文献资料而言,更具直观性、历史性特征。建筑本身可能就是为了纪念一段历史事件或特定历史人物而建造的,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10],雄安新区有多个传统村落建筑群,对研究白洋淀地区传统历史与文化民俗有重要意义。以马家寨传统村落建筑群为例,村落建筑的选址、空间布局、街道、景观设计等都反映了当地的社会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11],对于研究雄安新区近代社会历史文化提供了大量“活”的历史研究样本。

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建筑对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其中承载的宝贵历史信息。以安州抗苇税亭为例,六角形亭中央有记录抗税斗争历史事件的石碑,记录了1925年发起的抗席苇税的事件,是当地人民顽强斗争并取得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向民众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增加了城市的历史厚重感。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讲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延续了城市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4.2 艺术价值

雄安新区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结构设计、建筑装饰以及建筑室内的细节设计;宗教建筑则表现在佛像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上,通过对装饰图案的艺术加工和形象化处理,使建筑更加符合当时社会大众的文化审美需求。由于雄安新区北方水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建筑受到选址及材料的限制,需要对建筑结构及建筑形制细部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从而形成了淀边建筑特有的建筑风格,也实现了建筑艺术形制的多样化发展。

传统建筑艺术价值的考量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有重要作用,将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经过艺术加工应用于现代公共建筑空间中,结合白洋淀区域建筑艺术特色,从淀边村落、淀中村落建筑群中汲取灵感,设计具有白洋淀水乡特色的公共建筑。在建筑装饰上通过建筑纹样、雕塑、壁画等装饰手法体现白洋淀水乡的芦苇文化、渔家文化,可以将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放大,以现代艺术加工的方式体现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能够让普通民众从雄安新区建筑中感受到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4.3 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反映社会生产生活最直接的因素,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是其经济价值的体现,有效的活化开发传统建筑的经济价值对于推动白洋淀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雄安新区传统建筑的经济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留传统建筑的功能性价值,主要是保留传统建筑的使用功能,能够唤起民众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自觉[12],留住乡愁,有助于更好培育民众的社会价值取向,让民众在传统建筑中找到精神归宿;二是作为文化旅游景点为城市旅游开发提供价值,在公共旅游景观中注重以该地区传统建筑文化元素为主题进行设计构思,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引导参观者进行传统建筑红色文化洗礼,同样具有凝聚民众价值纽带的作用。通过旅游开发建立传统村落建筑博物馆,保存当地生产生活场景,利用旅游为白洋淀水乡打造经济增长点,发展旅游业服务地方经济,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发扬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是雄安新区城市建设的根基,城市的繁荣首先表现在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繁荣的标志就是城市有历史、有底蕴、有内涵,发掘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内涵,能够为雄安新区的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弘扬区域传统文化是增强城市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13],夯实城市文脉的根基,也是塑造城市形象和城市名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5 雄安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核心精神体现

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深入推进,文化成为城市崛起的风向标。雄安传统建筑文化价值体现的是雄安新区“文化兴城”的城市文化精髓。建设雄安新区需要树立大文化思维,从大历史观角度和全球化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注重文化的核心精神体现。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传统建筑的形式传承下来,成为现代城市设计的不竭动力和设计源泉。现代城市设计通过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发掘其现代设计价值,将传统建筑元素与传统文化进行重组、更新,使之成为新的设计语言为现代城市设计发力,使现代城市的设计不失历史感与厚重感,彰显城市文化底蕴与魅力,更好的体现时代核心价值,让凝结红色文化民族精神的雄安精神文化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发挥力量,彰显国家形象、展现大国担当。

5.1 雄安传统文化肩负民族复兴的文化象征

设立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雄安传统建筑文化为新区“文化兴城”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14],雄安之魂在文化,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大文化”战略的精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谋划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的大手笔、大布局、大历史观,雄安新区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象征。雄安新区的崛起将给中华民族复兴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对于确立国际话语权,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有重要意义。民族的复兴首先在于文化的复兴,从传承和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开始,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发扬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象征。

5.2 雄安红色文化凝结民族精神

红色文化凝结民族精神,它的兴起完全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渴望。革命遗址、纪念场所等红色建筑文化是红色文化教育的最佳题材,能够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一起拨动中国人民的心弦,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红色文化是城市血脉相成、薪火相传的文化名片,红色建筑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根本,对于传承红色血脉有强根固本的作用。雄安红色文化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以此引领社会风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民族精神文化。

5.3 雄安传统建筑文化彰显国家形象、展现大国担当

建设雄安新区,建筑是城市骨架,传统建筑文化价值是根基。从传统建筑文化中,我们能够找到城市的历史文脉,雄安新区的建设需要从当地传统建筑文化价值中汲取设计灵感,在雄安现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白洋淀地区传统建筑、历史文脉进行疏理和提炼,将现有的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进行保护利用,让传统建筑的文化魅力与现代化城市文明有机融合、交相辉映,让新区建设能够融贯历史、绵延千秋万代。

6 结语

雄安新区的发展,需要凝练雄安文化特点,挖掘传统建筑文化价值,塑造城市精神,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凝聚雄安新区文化发展的社会共识。分析雄安当地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可以得出: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建设雄安新区要具有大文化思维、大历史观和全球化高度,从雄安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核心精神出发,凝结城市文化力量,树立文化兴城思维,以文化自强彰显国家形象、展现大国担当。

猜你喜欢

白洋淀村落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加强太行山和白洋淀综合治理推进环首都地区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