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课程中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以“人机工程学”课程为例

2022-01-13刘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艺术类思政

刘硕

(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57000)

一、课程介绍

“人机工程学”课程中包含的知识,是所有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学习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是一切设计创作的基础。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人机工程学中“人-家具-室内外环境”的关系。通过人机工程学的学习,掌握人与室内空间环境各种作用关系,并能根据人的体能结构、心理形态和活动需要等综合因素,充分运用科学方法,做出合理的室内、室外空间、产品设计和家具设计,最终达到人在室内外活动高效、安全和舒适的目的。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设计表达能力,通过对人体工程学理论知识的了解进而进行课程创作,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以后室内外设计及产品设计奠定基础。

二、“思政”教学与专业知识合理结合

通过近年来教学实践后发现,很多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尺度不合理的情况,产品或作品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设计成果也不能得到很好应用,因此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好,而这都是由于在课程教学中把“人机工程学”内容只是简单融入教学中,都是零散的教学活动,没有形成完整教学系统,学生获得知识都比较零散,无法较好地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加侧重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到创作作品中,同时也在课程讲授时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学内容。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兴趣来自与价值观引导相关的、与时事政治相关的、与丰富自己知识储备相关的、与性格养成相关的内容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本门课程“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单元内容与目标切实融入思政指标点,在传授专业知识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立足历史文化传统,结合美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从宏观、微观的视觉角度进行教学活动,实施“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中针对艺术类学生专业,考虑艺术生的特殊性,把艺术专业特色与学生特点相结合进行思政课程设计,通过思政教学改革,一方面把“人机工程学”课程系统地设计为一门完整课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中的思政内容分为“组织引导——情感生成——思政预期”三个阶段,可以起到更好推动教学作用,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预期效果。

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不断发掘学生潜力,从课堂教学中去发掘人生观、价值观,寻求创作规律,学习艺术创作精神;同时教学中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提出社会当前热点问题和难点,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人机工程学中人的尺寸、人的感知、人的心理等方面开展主题讨论,让学生真正地把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内容融入到实践创作中,教师对学生所呈现的价值观和思维进行正确引导,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教学中结合教学大纲与课程指标点设计思政目标,从教学本质上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提供必要的保证,让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表现于外。(如表1“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设计)

表1 “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设计

三、课程实践

1.加强学生思想素质与专业素养教育

当前,大学阶段学习的艺术类学生为90 后、00 后,由于艺术类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很多时候更加关注于自己的创作设计作品,而忽略了对文化课和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因此学生看待问题容易理想化、情绪化,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干扰困惑。因此要破解学生思想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美学、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优秀成果,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取向,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看得更远、站得更正、走得更稳、扎得更深。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遵循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塑造养成规律,将思政目标立于教学全过程,欲求学者,先学立身做人。“人机工程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立足艺术类的学生学情,结合专业特色展开教学活动,既在课堂显性教学中设置思政教育目标,突出设计的社会价值属性,又在实践训练中融入隐性目标,体现思政教育体验、渗透、融入、感化的过程,融入学生自身情感展开设计,使思政育人从课堂讲解到实践感知,全方位、立体化拓展的延伸,使学生内受于心,从而提升学生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外化于形,提升专业素养、人文素养,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同时也把“人机工程学”的理论知识以实践的形式很好地融入到创作中,真正实现学生的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同修并重。

2.转变学生课程角色

针对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具有较强自我表现意识,喜欢与众不同,善于接纳外界新鲜事物,同时依据艺术专业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动性发挥,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消除学生对教师、教材、教学的依赖,注重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以活动为载体,放手让学生去分析、推理、创造,增加教学互动性,将抽象的人机工程学的理论讲解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采用现场实践调研、测量,产品模型制作等手法,将零散的各单元模块聚合完整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实践练习中帮助学生拓展高阶思维能力,以用促学。再以成果为导向去指导学生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打破学生课堂教学局限性

建立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单一、内容乏味、课堂气氛枯燥、学用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共鸣,教学和实践难以同频共振。“人机工程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智慧型教学新模式。艺术类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有待提升,但艺术类学生个性鲜明,喜欢与众不同,表现出个性化倾向,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自我表现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艺术类学生的这些特点,利用现代优秀的网络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数据进而给学生提出不同的个性化学习建议或计划,更利于学生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关注教学方式改良,关注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深度思维能力,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强调研究型、讨论型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知识的整合;强调合作学习。统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课前强调前导知识自学,锻炼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和研究思考能力;课中深入研讨,通过指导互动把理论知识进一步讲解传授,采用案例式、情景式、研讨式、项目研发式等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更多思考、启示、检验提高的机会。课后关注拓展活动,给学生安排具有一定综合性、挑战性、创新性的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结组分工的模式、讨论式教学的方法,以实践设计案例为契机,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多方位思考,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处事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引、导、研、析、教学做、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展开教学。“引”课前发布资源,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引入教学知识点做铺垫,如播放课程相关视频、提出思考题、设计畅想等内容;“导”入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思想,导出思政教学指标点;“研”实践调研,通过市场实践调研考察人在空间中的尺寸需求,明确课程学习指标;“析”分析调研内容,结合课程实际,分析总结;“教学做”教师教学讲解、课程总结,学生通过调研分析结果进行设计创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个人创作水平,达到思政指标点,把学生情感素质升华、精神文化提升、责任感提升;“评”评价学生的设计创作,把学习的理论真正融入实践中。

4.教学结果合理植入教学评价体系

艺术类专业有着专业的特殊性,不能仅从作品考量学生的最后成绩,而是要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与作品评价相融合。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细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除了考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外,还要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比较性评价,更多注重学生自我纵向比较,而不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为每名学生建立自我成长参照坐标系,通过个人能力提高实施动态化管控,从知识、能力、素质、思政4 个目标维度,拓展发掘学习深度和广度,增加考核评判的科学性,让学生清晰准确规划出个人学习成长路径。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结果聚焦的是学生最终完成设计成果,而不是局限于学习时间、作业数量,某一次不合格、走弯路的学习或者设计只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不带入最终评价,给学生提供更多纠偏、容错、补差空间,通过采取“合作式”“协同式”“团队式”措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成长为称职的设计师。

结语

综上所述,“人机工程学”课程是设计类课程的基础,因此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合理应用,课程不局限于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成果过程,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的思想素质也同时提升,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素质同修并重。

猜你喜欢

人机工程学艺术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技术人性化视角的工程技术教育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普通汽车遮阳板的改良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