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死满忧伤(评论)
2022-01-12行超
行超
在中篇小说《李海叔叔》中,作者尹学芸曾描述了这样的场景:正月初一,父亲像许多年来所有的这一天一样,如约守在河堤上,“河里的水因为结了冰,又被寒冷冻裂了,发出了咔啦咔啦的响声。零星的鞭炮清冷寂寥,厚重的夜色像水墨一样铺排,把村庄整个都包裹了……暗淡的星光下,父亲矗立在河堤上,像一棵长了腿的树。后来这棵树越来越矮,直至消失。”父亲等待的李海叔叔终究没有来,此后多年,两家人心生芥蒂,甚至于不满和怨恨。我愿意将这段描写视为尹学芸小说的底色,那是包裹在热闹与欢腾中的巨大孤独,是在“晚来天欲雪”之中的翘首以盼,盼望着冰天雪地之间,能够生出一点点破碎而微弱的温情。尹学芸善于发现人与人之间那种游丝般的情感,更能够原谅我们所有人性深处的残酷和凉薄。这正是尹学芸小说的动人之所在,她体恤万物又用情至深,她与自己笔下的人物唇齿相依。在她的小说中,李海、蓝芬,从来不仅仅是人物名称或者肉身符号,更是与“我”的生命紧密相伴的亲人,他们是“我”的叔叔、“我”的姐姐,是“我”所有情感的来处与归所。
小说《蓝芬姐》讲述了一场一波三折的死亡。躺在床板上的蓝芬没了血压、没了脉搏,甚至没有心跳,人们因此宣告了她的死亡。但是,蓝芬的身子却始终是热的,这实在让人为难——“想死就快点死,这样不死不活,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正当一家人不知该怎么对待眼前这个“活死人”时,“我”掀开了盖在蓝芬姐脸上的青布,却见她大睁着双眼,喊了“我”一声:“彭蓉”。蓝芬的死而复生,让“死亡”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为沉重的事件,几乎变成了一场闹剧。一面是蓝芬几近荒唐的胡言乱语,她管弟弟、弟媳叫爸、妈,又将“我”认成死去多年的彭蓉。她像变了个人似的,奋力反抗欺负了她大半辈子的弟媳妇、拒绝接近以前天天跟她睡在一起的侄子;另一面,人们相信,经历了一次死亡的蓝芬掌握了“过阴术”,是可以游走在生死两个世界之间的通灵者。于是,来找她参透前生、预知未来的人蜂拥而至。眼前这具令人费解的诡异的躯体,所承载着的再也不是往日那个勤劳、隐忍,一生深陷于流言蜚语的蓝芬,人们惊异于整个事件的离奇,或是热情投入这场谣言的狂欢,没有人真的关心,原本那个蓝芬到底去了哪里?
在小说中,蓝芬姐的一生一死,映照出人性中微弱的友爱和良善,也映照出在日常秩序内难以被察觉的凉薄。尹学芸的语言散淡、克制,即便是在生死这样的话题面前,小说家也并不追求浓墨重彩。在她笔下,日子缓慢流淌,那些人与人之间微妙又细碎的感情也一点点地经历着淘洗和消磨。而恰恰是这种缓慢与细碎,切近了现实生活的某种真实。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不正如同小说中的“我”一样,克制着爱,也克制着恨。在蓝芬姐的生死闹剧中,“我”的缄默不言终究是一份善良,但碍于若有似无的人言可畏,“我”始终没有勇气站出来,为蓝芬姐辩白或是阻止闹剧的深入。因而,这份善良又无疑是有限的。扣子媳妇蛮横、跋扈,看起来是个恶人,但这种小恶根本不足以抗拒真正的恶。当“复活”的蓝芬变成了比她更强悍的恶人时,扣子媳妇一下子变得低眉顺眼、忍气吞声。同时,经由死亡这一极端的人生事件,平淡日子里的暗流涌动迅速演化为翻江倒海,人们既盼着蓝芬活,又盼着蓝芬死,所有以往被紧紧包裹起来的小心思、小算计被和盘托出,善与恶、爱与恨,在这场闹剧面前变得难以分辨,甚至随时都可能发生转换。
伴随着蓝芬一起“活”过来的,是那个几乎被遗忘的彭蓉,以及与此相关的一段隐秘历史。蓝芬与彭蓉之间的恩怨,说到底不过是两个女人的情感纠葛,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空中,竟一步步发酵成了巨大的生命悲剧。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爱情战争。蓝芬本无可厚非的小小自私,不仅间接导致了彭蓉之死,也葬送了自己的后半生。漫長的余生中,蓝芬始终在赎罪,她以最大的宽容和忍让去承受孤苦,独自吞下所有的猜疑与诽谤,但这一切似乎都是徒劳,她注定无法挽回彭蓉的性命,也终究难以逃脱自己内心的责难。这是蓝芬姐一生的悲哀之所在。她到死都没能放过自己,在那段死而复生的日子里,蓝芬最惦记的就是彭蓉,她让自己成为另一个人,试图回到那段不曾伤害彭蓉的旧日时光中,仿佛她们的人生可以重新开启。就像当年小赵不辞而别,蓝芬始终不肯换下自己的冬衣,仿佛只要这样,冬天就不会结束,与小赵的爱情也没有终止。也正是因此,当“我”最后一次以“彭蓉”的身份与蓝芬姐见面,并且不留情面地想把她从虚妄中扯出来时,蓝芬心中那座苦心搭建的堡垒崩塌了,迎接她的就只剩下死亡。
尹学芸的小说从不渲染情绪的跌宕起伏或者生活的波澜壮阔,在她笔下,几乎见不到大善大恶,也没有什么大喜大悲,一切都不过是一念之隔。如同《李海叔叔》中那个雪夜的场景一样,所有看似不可逾越的爱与恨,最终都融化在漫无尽头的冰雪大地中。小说《蓝芬姐》由一场具有传奇色彩的生死事件开启,逐渐牵扯出背后所潜藏的历史、情感与人性的秘密。它生发于坚实而厚朴的大地,却又腾空而起,携带着并不突兀的轻盈。小说最后,蓝芬姐像多年前的彭蓉一样吊死在树上,没有人知道她是怎么把自己挂上去的,似乎也不会有人再去关心。这场一波三折的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谣言四起、众口铄金之中,蓝芬姐的秘密逐渐被遗忘,而当死亡真正来临,人们甚至忘记了悲伤。就此,笼罩在整个故事之上的忧伤氛围呼之欲出,这忧伤始终潜藏在作家不动声色的笔墨之下,它细小、微弱,并不致命,却如同时光一般悄无声息地渗透、蔓延在所有人的心里。
责任编辑 张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