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驱动法在精神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2022-01-12麦剑欣陈婉华
麦剑欣,陈婉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0)
0 引言
随着临床基础知识和医疗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教育模式不断更新转变,护理专业的实习护生是他们走向临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的重要途径,更好的服务患者。由于精神科工作复杂,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因此对于在精神科实习护生的要求就更高,不仅要有较高的护理技能,同时还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1]。实习护士刚从学校走向临床,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缺少临床经验,对精神科工作性质了解程度不够,面对患者时心理素质差,从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目标驱动法是二十世纪不是年底新兴的教育理念,从目标出发进行反向推导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探究在精神科实习护生带教应用目标驱动法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选择2020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来我院护理专业的实习学生96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习学生学号的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3 例,女45 例;年龄18-24 岁,平均年龄(22.38±3.14)岁;其中大专学历10 例,本科学历38例。实验组:男5 例,女43 例;年龄19-25 岁,平均年龄(21.98±2.88)岁;其中大专学历11 例,本科学历37例。通过SPSS23.0 统计学,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P>0.05,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2],以带教教师讲述为主,按照教学大纲,从理论知识、安全防护、查房等几个方面进行相关技能的讲解,详解典型病例。带教周期为3 个月。
实验组:采取目标驱动法的教学模式[3],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带教周期为3 个月,具体方案如下;成立目标驱动法小组:以护理部主任为组长,精神科护士长以及具有资格的带教老师组成目标驱动法教学小组,以及将实验组实习护士每8 人为一组的目标驱动法学习小组。制定教学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临床经验,实施指导,了解所有实习护生对于学习内容、带教方式,带教老师需要综合实习护生反馈的信息,制定实习护生在实习期结束时应达到实习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多给予实习护生鼓励和夸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根据实习护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教学方案,详细讲解实习结束时实习护生应达到的实习目标。因精神科患者依从性差,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解,结合本科室的特殊性,引导学生主动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向实习护生讲解病理书写规范,有针对性的从工作态度、知识技能、日常护理等方面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实习护生的责任心。每周召开小组会议,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实习心得体会相互交流。如在工作学习上遇到难点、疑点,及时请教自己的带教老师。定期考核护理知识和操作规范的熟练程度。
1.3 观察指标[4]
对比两组实习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满分5 分,代表优秀,0 分代表不及格。分数越高,表示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越好。
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越好。
实习期结束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满分100 分,≥90 分为非常满意,70-89 分为满意,<7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5]
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 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比较
两组实习护生经历3 个月的实习期,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比较情况
2.2 两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
两组实习护生经历3 个月的实习期,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
2.3 满意度调查结果
3 个月的实习期结束,调查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结果
3 讨论
临床实习时期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过渡到专业护士的关键阶段,随着我国医疗护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护理观念的转变,临床基础知识和新的技术方法发生了铺天盖地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常以带教老师的经验教学为主导,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忽略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则以顺序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不明显。目标驱动法以培养护生自主学习为重点,制定具体、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为主导,明确教学目标,及时了解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水平[6-7],优化课程设置、学习和教学方方案以及考试考核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教学,为临床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
本次实验选择2020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来我院护理专业的实习学生96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习学生学号的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 例。对照组实习护生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实习护生应用目标驱动法,实习期为3 个月。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比较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实习期结束后,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目标驱动法可以调动实习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快知识技能的接受速度,增加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水平,目标驱动法在精神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