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与CT诊断的应用意义

2022-01-1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积气敏感度椎间盘

严 君

(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放射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骨科患病人数较多的腰椎疾病[1],主要是指脱出的髓核组织对邻近脊神经造成压迫,进而引发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2-3],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困扰,故需尽早施行有效诊断,以便施行有效救治。目前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以影像学检查为主[4-5],如X线、CT、MRI等。为探究MRI、CT诊断价值,本研究对6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施行MRI、CT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信封随机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5月我院6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60例疑似患者年龄为35~78岁,平均(52.69±2.62)岁,男女分别为32(53.33%)、28(46.67%)例。纳入标准:①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②20~80岁者。排除标准:①造影剂过敏史者;②意识障碍者;③无法耐受CT、MRI检查者;④精神障碍者;⑤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①MRI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采用德国SIMEMS MAGNETOM Avanto 1.5T核磁共振仪施行扫描,取仰卧位,施行多序列扫描,即对患者施行矢状面T1WI、T2WI及横轴面T2WI扫描,其中T1WI:TE、TR分别为16、2 000 ms;T2WI:TE、TR分别为90、100 ms,扫描期间认真观察椎体形态及椎间盘信号变化情况,并注意观察脊椎和硬膜是否存在受压问题。②CT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排螺旋CT扫描仪,管电流、管电压分别为200 mA、120 kV,层厚、重建层厚均为0.625 mm,矩阵参数设为256×512。取仰卧位,先施行预扫描,然后设置相关参数,在定位图像中设定扫描线,对腰L3/4~L5/S1椎间盘施行常规扫描,每个椎间盘间隙至少扫描3层,认真观察患者腰椎间盘相关情况,如形态、密度、位置等,并对椎体、椎弓、椎小关节等病变施行观察。

1.3 评估指标

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MRI、CT诊断效果,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反之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一致性检测行Kappa检验,>0.7、0.4~0.7、<0.4分别提示一致性良好、中等、较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

60例疑似患者中,经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显示,52例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CT、MRI检查显示,分别有48例、52例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CT误诊、漏诊分别为3例、7例,MRI检查误诊、漏诊均为1例,见表1。经一致性检测可知,CT、MRI检查Kappa值分别为0.749、0.893。

表1 两种检查方法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 单位:例

2.2 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比较

在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方面,MRI分别为98.08%、87.50%、96.67%,CT分别为86.54%、62.50%、77.50%,MRI敏感度及总准确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MRI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比较[%(n/m)]

2.3 CT、MRI影像图表现比较

CT椎间盘积气、钙化检出率高于MRI,但MRI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MRI神经根受压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MRI影像图表现比较[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人群以中老年群体较多见,多由外伤所致,随着近些年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上述疾病患病人数明显增多,且趋于年轻化发展,不仅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还使其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影响[6],故尽早施行诊断和救治十分必要。

目前影像学检查已经成为众多疾病的常用诊断手段,尤其是骨科类疾病,随着医学技术飞速发展,检查工具亦逐渐增多,其中CT检查主要借助X线扫描病变部位,经计算机处理后,从而达到检查的目的,其能直接反映机体病变部位某些征象,具有检查范围广、检测时间短、检测费用低等优势[7],但上述检查依然存在一定不足,如分辨率较低、有辐射等;而MRI检查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结节数量,不易出现伪影现象[8],且上述检查无放射性,对机体健康影响较小,但MRI检查耗时较长,检查费用较高。

此次研究显示,CT误诊、漏诊分别为3例、7例,MRI检查误诊、漏诊均为1例,经一致性检测可知,CT、MRI检查Kappa值分别为0.749、0.893,提示和最终诊断结果相比,MRI检查具有更好的一致性,更有助于减少误诊、漏诊率。同时,数据显示,在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方面,MRI分别为98.08%、87.50%、96.67%,CT分别为86.54%、62.50%、77.50%,对比可知,MRI敏感度及总准确均较CT更高,亦提示施行MRI检查的敏感度及准确率更高,更有助于医师分析患者病情,对拟定治疗方案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研究显示,CT椎间盘积气、钙化检出率较MRI更高,但MRI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检出率较CT更高,而CT、MRI神经根受压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提示在诊断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方面,MRI的优势更明显,但CT在诊断椎间盘积气、钙化方面具有较好优势,故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经济状况合理选择检查手段。

唐冰等[9]在文中亦详细对比了MRI和CT的诊断价值,通过研究其发现,MRI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检出率较CT更高,而CT椎间盘积气、钙化检出率较MRI更高,该结果和本研究类似,故认为,MRI、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各有优势,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检查方案。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MRI的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较CT更高,但CT在诊断椎间盘积气、钙化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猜你喜欢

积气敏感度椎间盘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新型EL1SA检测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