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准确性分析

2022-01-12段晓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前列腺癌准确性影像学

段晓惠

(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 四川 遂宁 639000)

基于现代西医病理学基础理论,前列腺癌是发生在人体前列腺组织上皮细胞之中的恶性肿瘤疾病,是发生在男性生殖系统之中的常见疾病,其临床发病率测算数值在所有目前已知的男性恶性肿瘤疾病之中长期处在第二位,且具备逐年持续上升的发展演化趋势[1]。择取和利用适当方法推进针对前列腺癌患者群体的检查诊断技术环节,以及治疗处置技术环节,有利于逐步减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优化患者的生存体验质量。文章以我院部分前列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为其开展了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前列腺癌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参照组年龄49~80岁,平均(70.71±6.67)岁。研究组年龄48~79岁,平均(70.68±6.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过程中入选的所有患者均严格满足中华医学会制定发布的前列腺癌疾病临床诊断参考标准,患者自愿参与调查研究,明确签署知情同意书纸质文本,随机分组处理过程,以及完整调查研究工作方案。

1.2 临床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

参照组常规性MRI序列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研究组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选择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充足的影像科医生,基于规范化技术操作方法推进针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干预环节,支持患者获取到具备充分准确性和有效性的临床影像学检查干预结果。

选择飞利浦Achieva 1.50TMR扫描仪设备,检查前叮嘱患者适量喝水以保持一定的膀胱充盈度,但以不尿急为度,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盆腔,使用腹部相控线圈。DCE扫描参数,梯度回波T1各向同性高分辨,加脂肪抑制,TR<8.00 ms,TE<2.00 ms,FOV 19.00 cm×19.00 cm,定位与平扫序列一致。一共扫描6期,第1期为对比剂注射前,相当于本底,第2期为对比剂注射同时启动扫描,第3~第4期为手动连续触发扫描,约间隔时间为30.00 s,第5~第6期适当延长触发间隔到40.00 s,全程约耗时3.00~4.00 min。对比剂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0.20 mL/kg,护士于10.00 s内快速团注完毕。

1.3 观察指标

测算对比两组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以及检查诊断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检查诊断准确性比较

研究组的检查诊断准确性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查诊断准确性比较

3 讨论

前列腺癌疾病是发生在男性生殖系统中,具备较高临床发病率测算数值的恶性肿瘤疾病,在各国男性人口群体之中,该种疾病的发病率测算数值,通常会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持续提升的变化趋势。前列腺癌疾病的发病率展示出快速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客观上给我国中老年人口群体的身体健康水平造成了严重破坏,给我国中老年人口群体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不良影响,在前列腺癌患者具体存在的肿瘤病理组织恶性程度相对较高条件下,甚至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存续状态造成严重威胁[2]。在前列腺癌疾病患者临床发病之后,患者通常会形成和展示出一定程度的尿频症状、尿急症状、排尿功能障碍症状、血尿症状,以及尿潴留症状[3]。前列腺增生疾病(BPH)是发生在老年期男性患者群体生殖系统之中的最为常见的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表现特征与前列腺癌患者群体之间具备高度相似性,且有一定比例的前列腺癌疾病确诊患者,既往曾经具备前列腺增生疾病病史[4]。

基于现有的泌尿外科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前列腺增生疾病和前列腺癌疾病的治疗技术操作方法存在显著差异,在前列腺疾病患者发病早期阶段,做好针对患者病变组织的检查发现工作,并且做好针对前列腺癌疾病和前列腺增生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是泌尿外科临床医生,以及影像科临床医生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5]。

在常规性MRI扫描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应用基础之上,在DCE检查技术的具体运用过程中,借由观察跟踪对比剂物质在肿瘤病理组织内部发生的代谢分布生理过程,能够支持实现对肿瘤病理组织内部血管组织通透性表现状态的检查技术目标,继而遵照肿瘤病理组织实际展现的血流动力学表现特征,具体辨别分析肿瘤病理组织实际具备的良恶性表现程度。

针对前列腺癌疾病患者展开临床诊断工作环节,其重点在于针对患者机体内部形成和分布的肿瘤病理组织展开诊断确定,具体需要考量的肿瘤病理组织类型,涉及癌肉瘤、叶状瘤、恶性黑色瘤,以及副节瘤等。而在实际开展的诊断工作过程中,切实做好针对患者机体内部分布的癌细胞的辨别工作环节,区分癌症细胞与正常细胞,是临床医生需要参与完成的重要工作环节。

源于人体内部分布的部分良性腺体生理组织结构本身存在发生基底细胞缺失问题的高度可能性,因此开展针对前列腺癌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不能单纯依赖基底细胞分布状态变化形成结论,必须通过与其他辅助检查技术结果的相互结合形成临床确诊结论。

在人体罹患前列腺癌疾病之后,神经组织内部实际分布的分泌细胞数量通常会呈现出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且有临床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在神经组织结构内部分布的分泌细胞发生神经炎症样长树枝形状形态学演变过程条件下,通常会对患者机体内部的利尿激素类物质分泌生理过程造成显著改变,且在患者机体内部发生癌症性病变条件下,上述现象的表现程度通常会极其明显。在针对前列腺癌疾病患者开展临床诊断干预环节过程中,通常可以借由对相关性临床症状的分析,对患者是否罹患前列腺癌疾病展开排除性判断。

在人体罹患疾病之后,血液环境内部的各种细胞数量比例,以及化学物质组成结构通常都会发生显著变化,从这一角度展开阐释分析,针对血液样本展开检验技术操作环节,是推进针对前列腺癌疾病患者临床诊断工作的有效方式。针对血液样本中的游离PSA物质含量和总PSA物质含量展开检测,且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5],游离PSA物质含量百分比和总PSA物质含量百分比降低是在前列腺癌患者群体之中存在的特有现象。针对血液样本中分布的早期性前列腺癌抗原物质展开检验,继而参考结合检验技术环节开展过程中获取的数据结果,具体形成针对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结论。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检查诊断准确性高于参照组(P<0.0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针对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能确保获取优质良好效果,值得引起密切关注和推广运用。

综上所述,在肿瘤科临床中,针对前列腺癌患者开展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诊断,能显著改善提升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准确性,支持患者获取到及时系统有效的治疗,适宜普及运用。

猜你喜欢

前列腺癌准确性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微小RNA-424-3p和5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和迁移影响的比较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