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表软组织内肿物的高频彩超表现及临床意义

2022-01-12申兰泰赵庆利通迅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浅表脂肪瘤性病变

申兰泰,赵庆利(通迅作者)

(冠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山东 冠县 252500)

浅表软组织肿块是指位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的体表肿块。包括非真性肿瘤的肿瘤样肿块和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瘤。常见疾病有脂肪瘤、血管瘤、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纤维瘤及纤维瘤样病变、神经纤维瘤、黑素瘤、皮肤癌、瘢痕组织。目前高频超声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发现的浅表软组织肿物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当患者使用高频超声检查时发现浅表软组织肿物声像图不规则时,必须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结合进行全面检查。本研究2018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浅表软组织内肿物的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浅表软组织内肿物的患者,男50例,女50例。年龄3~70岁,平均年龄(27.5±5.2)岁。纳入标准:患者同意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检查。排除标准:患者具有严重疾病患者(含心、肝、肾等);患者不同意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检查。

1.2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浅表软组织内肿物的患者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7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频率为8 MHz~11 MHz频段,给患者检查时选择身体合适的位置,检查时患者必须完全露出被检测的部位,然后直接采用探测法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同时需要记录患者病变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内部超声的回应,最后观察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

1.3 观察指标

根据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进行诊断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囊性病变资料

10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浅表组织有肿物,大多数不同的囊性病变为无回声,边界清楚,内部无血供;但少数囊肿超声表现不好,其中低回声为鳃裂囊肿和腱鞘囊肿,内部可以清楚看见细密点状回声。脓肿为内部混合回声,可以看见脓腔和分房之间有分离间隔,脓腔内部可看见细小点状回声,分离间隔内部可以探测到血流的信号。见表1。

表1 患者囊性病变资料(±s)

表1 患者囊性病变资料(±s)

?

2.2 患者实性病变资料

良性病变中最常见的有脂肪瘤和血管瘤。超声表现为脂肪瘤的种类很多,大概有48%表现为高回声,然而52%的病变内部明显可以看见高回声。其血管瘤可以发生在真皮层、皮下层和肌层内部,大多都表现为混合性低回声。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示,肿瘤内部大多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或者只见少数的血流信号。淋巴管瘤表现为呈单发或者多发,以颈部、纵隔和后腹膜等区域多见回声。左侧腹壁肌层异常回声,显示左侧腹直肌内大约5 cm的条型肿物。恶性病变中的脂肪肉瘤中高分化脂肪肉瘤在左前臂的皮下脂肪层和肌层内,和脂肪瘤比较难区分开来。滑膜肉瘤位于前臂大腿腰背部的肌膜和筋膜上,非常少见于关节内。见表2。

表2 患者实性病变资料(±s)

表2 患者实性病变资料(±s)

?

3 讨论

浅表肿物是指位于体表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的各种占位性病变,包括各种良恶性肿瘤。常见的浅表肿物,良性肿瘤包括有脂肪瘤、皮脂腺瘤、纤维瘤、腱鞘囊肿、淋巴结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恶性肿瘤包括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皮下癌结节、淋巴结转移癌等[1]。浅表软组织肿块需根据每种疾病具体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手段来进行明确诊断,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其它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化疗、放疗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而制定治疗方案。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性高,在临床运用广泛。

目前高频超声在临床中检测浅表肿物越来越多,与术后病理相比,准确率高。为了可以及早地发现浅表肿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检查患者内部有没有肿物,区分开非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其中包括囊肿类型。囊肿大多数都表现为无回声和无血供,后方的回声也急速增强[2]。表皮样囊肿是胚胎时期皮肤外胚层残留或后天创伤所致,常为良性,通常多见于年轻人,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以颅内最常见,脊柱、皮肤、睾丸、脾、肾等也有报道,少见于盆腔腹膜后。由于囊肿的部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发生在颅骨的囊肿大多有脑积水、神经症状、炎症等症状,发生在其他脏器则会产生局部肿胀、疼痛[3]。有的囊肿会压迫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生存。表皮样囊肿非常特殊,大都表现为低回声,其中有部分会出现分层的现象。鳃裂囊肿和腱鞘囊肿有时也会表现为低回声现象,脓肿一般是在急性感染的过程中,腹腔内、组织内或者体表的皮下间隙内,因为病变坏死液化以后形成的脓液积聚。脓肿是局部的炎性反应、到达化脓期所形成的内部含脓液的肿块。囊肿是局部的结节囊性变所产生的,内部是液体或者有陈旧出血的情况[4]。脓肿的内部是脓液成分,是跟炎症密切相关的。囊肿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是一种良性的肿瘤。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本文中良性病变占的比例较大,恶性病变占的比例非常小,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实性回声且边界清楚,其内部回声大多都表现为低回声,但是形状不一,可侵入到周边的组织血供丰富。上述检测中血管瘤、脂肪瘤在良性肿瘤中最常见[5]。脂肪瘤在超声下密度等于或略高于正常的脂肪密度,主要好发于脂肪层较厚的地方。血管瘤大多都表现为混合性低回声现象,内部明显可见管腔样无回声区没有血供。脂肪瘤可发生于皮下组织,大小不一,分界清晰[6]。除了影像学特征之外,还可以结合患者的年龄来进行具体分析,大多数为50岁以上患者最常见就是脂肪瘤。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来进行影像学诊断,脂肪肉瘤发生在四肢、臂部、腹部等尤其是比较厚的分隔及大于1 cm的结节;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可以发生在腹膜后的脂肪组织,很少见于肢体,从而导致发病的原因不明确。脓肿具有软组织的红,肿,痛,并且有波动感;脂肪瘤发生在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可以见与患者的全身任何部位,一般引发脂肪瘤因素都是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过大和不良生活习惯。浅表的脂肪瘤表现为局部肿块,少数深部脂肪瘤如瘤体长大可压迫神经、血管,伴有疼痛及其他压迫表现[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浅表软组织内肿物采用高频彩超进行检查诊断,诊断率非常高,同时,高频超声在判断体表软组织肿块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可避免发生误诊。

综上所述,高频彩超对浅表软组织内肿物的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安全、快速简便,比常规的CT和MRI价格便宜,可优先作为浅表软组织肿物诊断方法[8]。在临床中对浅表软组织肿物超声声像图特征的识别应该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浅表脂肪瘤性病变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