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

2022-01-12媛,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内口盆底尿道

朱 媛,李 静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压力性尿失禁指的就是人体腹压升高后无法控制尿液,使尿液向尿道外口流出的情况[1]。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妇女中约有45%者都存在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且约18%的产妇会在产后早期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后恢复,所以,尽早诊断病情,对患者预后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2]。目前,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盆底超声检查应用十分普遍,能够充分体现患者盆腔状况及病变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为此,本文现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80例进行研究,分析盆底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8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产后妇女280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经检查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②无药物过敏史;③可正常交流。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智力障碍;②合并恶性肿瘤;③伴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④依从性差;⑤临床资料不齐全。观察组:患者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32.15±3.68)岁;BMI最小18 kg/m2,最大24 kg/m2,平均(21.03±1.01)kg/m2;孕次最少1次,最多4次,平均(1.66±0.35)次;产次最少1次,最多3次,平均(1.01±0.31)次;患者最小体重49 kg,最大体重69 kg,平均(58.97±3.59)kg。对照组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32.08±3.74)岁;BMI最小18 kg/m2,最大24 kg/m2,平均(21.10±1.02)kg/m2;孕次最少1次,最多4次,平均(1.68±0.37)次;产次最少1次,最多3次,平均(1.03±0.32)次;患者最小体重48 kg,最大体重69 kg,平均(58.76±3.64)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盆底超声检查,仪器选用迈瑞Resona 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经腹、经会阴、腔内超声联合检查,超声探头频率在3.5 MHz~9.0 MHz之间。在检查之前,指导研究对象排空大便,等待30 min后进行检查。检查时取膀胱截石位,将耦合剂涂抹在超声探头前端,并套上一次性避孕套,置入阴道顶端予以检查,之后将超声探头置于阴道口与尿道外口之间,予以正中矢状切面检查,由腹侧向背侧依次检查耻骨联合、耻骨后间隙、膀胱、尿道,之后对耻骨联合全貌予以显示,最后在静息、Valsalva呼吸状态下,对受检者膀胱颈形态、尿道情况予以详细观察。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膀胱颈旋转角(θ)、尿道膀胱后角(As、Ar)、膀胱颈移动度(Mu)、膀胱颈到耻骨联合后下缘的距离(Ds、Dr)、尿道内口漏斗形成为观察指标,并统计对比观察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指标比较

观察组θ、As、Ar、Mu、Ds、Dr数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超声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超声指标比较(±s)

?

2.2 两组研究对象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比较

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为21.43%(60/280),高于对照组的14.29%(40/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0,P<0.05)。

3 讨论

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产后盆底损伤是引起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与正常产妇相比,伴有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产程时间更长,其原因可能为:盆底组织在持续伸展状态下使得尿道局部组织支撑力下降,从而引起尿失禁[3]。除此之外,女性尿控系统一般包括盆底、膀胱、尿道等组织,各组织关系密切,一旦某个组织出现损伤,就会影响尿控系统的其他组织,所以,加强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对产妇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盆底肌力测试、X线造影、MRI等方法应用十分普遍,但上述检查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盆底肌力测试而言,只能对肌力状况予以评估,无法对盆腔脏器及功能予以了解;针对X线造影检查而言,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加之软组织图像信息不足,使得临床应用的局限性比较大;对于MRI检查来说,无法予以动态观察,加之价格比较昂贵,无法用于对伴有金属移植物的患者进行检查[4]。经临床研究发现,盆底超声检查是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常用方法,特别是随着三维、四维超声成像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盆底超声检查应用越来越普遍[5]。在盆底超声检查中,能够动态观察患者盆底状况,加之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缩肛动作、Valsalva呼吸,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6]。与此同时,在盆底超声检查中,通过特殊的会阴视窗,能够对患者膀胱、尿道等情况予以清晰显示,且不会受到骨骼、肠气等因素的影响,临床诊断准确性更高。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θ、As、Ar、Mu、Ds、Dr数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7-8]的研究报道十分相似,由此可以看出,盆底超声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非常高。当然,本次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

综上所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应用盆底超声检查,能够有效体现产妇膀胱支持结构与功能、尿道内口情况,是一种值得临床推荐应用的诊断方式。

猜你喜欢

内口盆底尿道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陌生的尿道肉阜
外口切开盲端旷置内口结扎术治疗老年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大鼠肛瘘术后内口不愈组织修复影响的研究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