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马桶,帮人类摆脱恶臭
2022-01-11徐璐
徐璐
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据2007年《英国医学杂志》的统计,过去200年中,医学界的最大里程碑,既不是青霉素也不是避孕药,而是现代“卫生设备”。可以说,先进的下水道系统和抽水马桶的两相配合,人类社会才真正迎来卫生环境的新篇章。在4月7日“世界卫生日”到来之际,我们回顾一下现代意义的马桶是如何发明改造又如何为人类公共卫生做出巨大贡献的。
1597年,约翰·哈灵顿爵士(Sir John Harington,1561—1612年)带着他的最新发明——抽水马桶,进献给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哈灵顿是位作家,凝神写作时,家中厕所的异味令他十分困扰。怒气冲冲的哈灵顿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马桶和储水池相连,然后将马桶用管道与房子的下水管连接在一起,如厕过后便打开水阀,让储存在高位的水顺势而下,裹挟着排泄物冲走。
这个想法在当时真可谓奇思妙想。要知道,那时的欧洲人在处理排泄物的问题上,真是一言难尽。
虽然在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石制的坐便厕所,但罗马帝国覆灭后,欧洲的厕所文明竟然出现了倒退,开始了长达千年的随地大小便历史。最先在室内修建厕所的,是中世纪的城堡主们。城堡的厕所藏在向外延伸的塔楼里,一块石板上挖个洞,粪便就从洞口落入下面的护城河。
城市发展起来后,排泄物去向成了大问题。当时的市民们竟毫无顾忌地直接将排泄物倒出窗外,稍有修养的人顶多在倾倒之前大喊一声:“水来了!”好让可怜的行人有点躲避的时间。这时的绅士们养成了走在女士左边的习惯,为的就是在粪便临头之时,“英雄救美”。“水上厕所”在当时也甚为流行,流水带走粪便似乎省却了不少人的烦恼。大名鼎鼎的伦敦桥,在当时竟然是公共厕所,排泄物直接从桥上落入泰晤士河中,但穿过桥底的船舶就常常深受其害。
“它不需要一个汪洋大海,而仅是一个蓄水池,无须整个泰晤士河,只用半吨水,就可使一切变得芳香宜人。”哈灵顿对他的发明非常自豪,还特地用《荷马史诗》中一位英雄埃阿斯(Ajax)的名字为它命名。
哈灵顿的马桶造价不菲,一共生产了两个,一个自己使用,另一个就送给了他的教母女王陛下。但女王用了几次就弃置一旁了,据说是因为抽水声音太大,一拉阀门,恨不得整个皇宫都知道女王刚刚上了厕所。而且,在消除臭味方面,这个马桶的表现也非常一般,笔直的下水管使得恶臭又回到厕所。
工业革命后,抽水马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775年,苏格兰的钟表师亚历山大·卡明对哈灵顿的马桶进行了改进。他将马桶下方的管道设计成“S”形,这样流水既能冲走排泄物,又能存留部分水在下方弯头处,这就会形成一个“密封层”,从而阻隔下方管道传上来的臭味。随后,英国人改造马桶的设计层出不穷。1851年,伦敦举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博览会。在这次万国博览会上,参观人次多达630万。为解决人们的方便问题,第一个现代化公厕被修建起来,82万游客付费体验了抽水马桶。
随着抽水马桶的流行,伦敦市民家中的臭味越来越少,城市臭气却越来越多。因为当时的伦敦缺乏完善的下水管道系统,排泄物进入下水道后,未经处理就直接汇入河流。直到1858年夏天,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加之粪便污染水源,霍乱等传染病横行,伦敦人终于下决心改造下水道。19世纪后期,欧洲的各大城市都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系统,抽水马桶才真正普及起来。
现在,全球仍有20多亿人口无法享有清洁的如厕环境,公共卫生受到严重威胁。希望各国携手努力,共同改善世界环境卫生问题。
(摘自《健康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