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观察

2022-01-11靳鹏刘正中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疗效

靳鹏 刘正中

摘  要: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试验组患者则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后2年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年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情和肝功能指标的改善,还可有效避免病情复发,有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对于患者预后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關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0029-03

手术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因部分患者无法满足手术指征,故需要一种效果较佳的非手术方案。相关研究[1]指出,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应用可有效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情的缓解,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本研究旨在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7.26±2.5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7.89±2.5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真实完整;②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HBV和/或HCV抗原阳性)的证据;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血清AFP≥400 μg/L持续1个月或血清AFP≥200 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2]。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病史、沟通障碍和认知障碍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试验组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首先,术前接受肝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灌注化疗的动脉选择,而后将化疗药物氟尿嘧啶(生产企业: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106,规格:500~1000 mg),表阿霉素(生产企业:奥地利依比威药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31,规格:20~40 mg)灌注至选择的动脉中,持续30 min。灌注完成后行肿瘤动脉栓塞术,若患者的病灶组织局限于肝脏某段或某叶,则选择微导管进行超选择;若患者的病灶分布于全肝组织,则选择5F-RH导管进行超选择,应用明胶海绵颗粒(生产企业:杭州艾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国械20193131657,规格:1~2 mm)对栓塞效果进行强化,若治疗后的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提示肿瘤主干染色消退,则表示栓塞效果佳。

对照组患者则行经导管动脉栓塞。首先,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患者的病灶位置、瘤体数目和大小。其次,将5F-RH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并于透视状态选取超液态碘油(生产企业:Laboratorie Guerbet,国药准字H20050307,规格:5~15 mL)作为栓塞剂施行栓塞术。最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生产企业:杭州艾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国械20193131657,规格:1~2 mm)对栓塞效果进行强化,若患者治疗后的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提示肿瘤主干染色消退,则表示栓塞效果佳。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后1周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和治疗后2年的生存率差异。

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病灶基本消失)、部分缓解(较治疗前病灶体积缩减幅度≥50%)、病情稳定(病灶体积缩减幅度<50%或扩张幅度<25%)、疾病发展(病灶体积扩张幅度≥25%或发现新病灶)[3]。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肝功能指标: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均应用肝功能检测仪(生产企业:郑州创宇科技有限公司,型号:CY100)进行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和白蛋白水平的测定。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随访结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年间的生存率为80.49%(33/4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54%(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61,P=0.031)。

3  讨论

手术是原发性肝癌常用的治疗手段,但部分患者不符合手术指征,故临床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案,以延续患者的生命。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能通过对患者肿瘤组织的探查,选取合适动脉进行化疗药物及栓塞剂的灌注,其中栓塞剂的灌注能够针对性阻断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有助于肿瘤组織的生长抑制,有效缩减肿瘤组织体积,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4]。而化疗药物的灌注则可使药物顺着血流直至肿瘤组织内部,从而使化疗药物针对性灭杀癌细胞,不仅能够避免化疗药物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影响,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和治疗效果的提升[5]。王辉等[6]的研究指出,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一研究结果同本研究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本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一焯,苟庆,许荣德,等.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单纯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的回顾性比较[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37(5):855-859.

[2]吴孟超,汤钊猷,刘允怡,等.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2):121-138.

[3]张维,杜海涛.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21,41(3):32-33.

[4]张炫,李晓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5):29-32.

[5]穆锐,赵礼金.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20,42(11):1435-1441.

[6]王辉,潘裕国,夏金堂,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2):414-418.

猜你喜欢

原发性肝癌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三维适形半野轮照放疗技术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3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
TACE序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探析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