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2022-01-11蓝海鹏
文|蓝海鹏
怎样做能更好地探索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可采用以下教学环节。
一、逐步探索,构建模型
1.分清“方向”。
如图1、2,小兰在“我”的什么方向?小明、小华、小芳呢?学生回答。2.明晰“方向”和“角度”。
图1
图2
(1)如图3,小兰和小芳分别在“我”的什么方向?有什么异同点?
图3
学生完成后交流,得出:小兰和小芳都在“我”右上角(或东北面),不同之处是小兰“靠上一点”。
(2)如何区分小兰和小芳的位置?
①如果把小芳和小兰所在的线想象成公路的斜坡,哪个更加陡峭?这与什么有关呢?学生从“陡峭大小”初步感受“角度大小”。
②做一做。把量角器中心点放在“我”的位置,量角器的水平线右边与带右箭头的横线重合,你发现什么?(图略)学生直观得出:用角度能更好地区分小兰和小芳的位置。
③如图4,小兰和小芳分别在“我”的什么位置?3.领悟“方向”“角度”“距离”。
图4
(1)如图5,小兰和小芳在“我”什么方向?她们的位置有何不同?学生完成后交流,得出:都在“我”的北偏东40°的方向,小芳距离“我”近一点。
图5
(2)要更准确地区分她们的位置,需要知道什么?
(3)已知小芳和小兰分别距离“我”100m和180m。小芳在“我”的()方向,距离“我”()m。观测人(点)是(),被观测的对象是()。小兰呢?
(4)怎样确定被观测对象在观测者(点)的位置?总结:先在观测者(点)处建立方向坐标,再确定被观测对象所在方向和距离。
二、变式理解,深入本质
1.观测者不变、观测点改变。
如图6,你能说说从乐乐家到超市、从超市到学校的行走路线吗?学生按“从()出发,往()方向走()m到达()”进行表述。
图6
2.观测者改变、观测点也随之改变。
如图7,小兰在“我”的什么位置?小兰在小芳的什么位置?小芳在小兰的什么位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学生边表演边理解,并与同伴交流。
图7
以上教学,学生经历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方法的探索过程,层层深入,有效发展学生有序思考、有条理的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