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生态治理与修复典型案例之三守护碧海蓝湾,擦亮海洋生态底色
——辽宁省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综述

2022-01-11刘艳秀董欣

辽宁自然资源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海洋公园渤海滨海

文/刘艳秀 图/董欣

水清、岸绿、滩净、湾美……潮起潮落3年间,辽宁省渤海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中唯一针对专门海域的攻坚战,源于渤海的特殊性。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自然生态独特、地缘优势显著、战略地位突出。然而,近年来,渤海湾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生态环境风险持续增加,难以支撑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加快改善渤海生态环境状况,2018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近日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达到73%左右,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左右,滨海湿地整治修复规模不低于6900公顷,整治修复岸线新增70公里左右。

“辽宁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一场硬战,是一场多部门联动的大战,在这场战役中,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上下齐心,统筹联动,根据国家《行动计划》的要求,辽宁省一下部署了锦州白沙湾、小凌河口、大凌河口,营口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鲅鱼圈月亮湾和珍珠湾等14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进行部署实施,至此,辽宁省自然资源系统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了!”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涉及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天津市三省一市。2018年年底,国家启动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辽宁省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考核指标:2020年年底前,修复滨海湿地项目规模不低于1900公顷,岸线岸滩整治修复长度不低于30公里。

辽宁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一场硬战,是一场多部门联动的大战,在这场战役中,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上下齐心,统筹联动,为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坚持以生态问题为导向,按照保证生态安全功能、突出生态系统功能、兼顾生态景观功能的次序,主要针对渤海沿岸的锦州白沙湾、小凌河口、大凌河口,营口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鲅鱼圈月亮湾和珍珠湾等14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进行部署实施,至此,辽宁省自然资源系统一场三年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拉开大幕!

上下联动,为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此次渤海攻坚战涉及辽宁省大连、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五个城市,接到任务后,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立即组织召开由各市分管领导参加的专项动员部署会,按照《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和自然资源部关于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具体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要求各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照行动计划分解任务、细化目标、制定措施,形成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形成联络有专人、推进有专班、落实无死角的工作机制,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成立了由省、市、县三级政府都成立了专项领导机构,切实做到领导、责任、工作、投入、督察五到位,为做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科学管控,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项目顺利实施的“助推器”

为确保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省自然资源厅先后开展了6轮全面督导12次实地调研和30余次重点项目、重点地区专项督导,建立了“周报告、旬督导、月调度”工作机制。对于工作中遇到难点、问题,省自然资源厅采取专家组实地调研和季度调度会的方式,通过座谈研究、现场办公等方式,及时对各市提出的个性问题,逐项明确处置办法和政策依据,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对工作进展缓慢、推动不力的地区进行批评通报,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市、县(区)政府领导进行约谈。

同时为保障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先后制定印发了《辽宁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渤海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管理工作通知》、《关于推进渤海综合治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此次渤海攻坚战涉及辽宁省大连、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五个城市,主要针对渤海沿岸的锦州白沙湾、小凌河口、大凌河口,营口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鲅鱼圈月亮湾和珍珠湾等14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拆除平整养殖围堰及清理其他构筑物、疏通潮沟等措施,修复滨海湿地,实现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把蓝色还给海洋。”

营口生态修复,形成“团山经验”,打造“团山模式”

2020年9月22日,营口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之一——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在全国率先通过省级验收。与会专家经过现场踏勘,审验相关材料,听取总结报告编制等单位的汇报,并经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营口市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项目通过验收。专家组给予了该项目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完成了设计工作内容和工作量,达到了预定的考核指标要求,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滩涂植被和海岸景观优美。要求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凝练项目实施经验及修复效果亮点,提炼“团山经验”,形成“团山模式”,做好宣传示范,在北方加以推广。

营口市的滨海旅游在辽宁省内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年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亲海、赶海,体验海洋文化。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是营口市重要的滨海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然而,2006年以来,在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北侧开始形成了围海养殖圈,该养殖圈一方面占用了近岸滩涂,造成滨海湿地消失,围堰堤坝前沿淤涨,湿地生态功能受损;另一方面围海养殖池也直接导致自然岸线消失,造成岸线景观及生态功能破坏;同时围海养殖排放的养殖废水也对近岸滩涂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二次影响。围海养殖的开发利用,使自然岸线及滨海湿地原生景观遭受破坏,严重影响了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造成旅游景观的重点缺陷,极大制约了营口市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为修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需拆除围海养殖堤坝,恢复近岸海域滩涂及自然岸线,营口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要求,针对营口市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区域因开发导致滨海湿地、岸线受损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对应的生态修复方案,以恢复滨海滩涂湿地、修复岸线、提升海洋资源环境及生态价值。营口市开展了以自我恢复为主的原则下,辅以人工种植的措施逐步修复团山海洋公园北侧滨海滩涂的芦苇-碱蓬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修复是打赢渤海攻坚战的重点内容,是我国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营口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渤海滨海湿地、岸线整治及修复工作,以政府为主导,自然资源、发改、交通、水利、渔业等行政主管互相配合、分工协作,为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管理保障。

营口市在进一步总结评估以往实施海岛生态修复经验以及考察借鉴秦皇岛市、山东省、厦门市等海域海岛整治修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邀请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相关技术研究,为此次修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9月,营口市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三省一市”61个项目中率先完成省级验收,项目共修复滨海湿地70.38公顷(超额完成指标2.38公顷),修复岸线2124米(超额完成指标424米),大大超出方案批复的修复滨海湿地68公顷,整治修复岸线1700米的任务指标,圆满完成了攻坚战任务。此次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项目采用了无外来物种投放、无硬化工程建设、无废弃土渣外抛的“三无”措施进行修复。修复后的岸线前沿恢复了砂质、泥质自然属性,临岸的芦苇及滩涂的翅碱蓬生长旺盛,“红、绿”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岸线整体呈自然状态,实现了“岸绿滩红”的生态修复目标。

经过修复的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效益显著提升。通过修复改善了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滨海湿地及植被的退化问题,对于修复项目区域生态系统环境,提升湿地环境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提高项目区域地貌多样性和底栖生物多样性,作用显著。同时, 公园一直以来存在海岸侵蚀的问题,通过此次生态修复通过在破损的558米岸线上摆放天然块石进行防护,有效的防止了波浪、水流的侵蚀,遏制了岸线退化,增强岸线防护能力。

如今的团山海洋公园滩红、水绿,沙滩洁净,生态修复既修复了海岸线、湿地,形成岸线景观功能,又治理了海岸脏、乱、差的状况,改善海岸带和近海生态环境,还碧海于人民。

盘锦湿地修复,为海鸟量身打造家园

盘锦湿地位于渤海辽东湾的顶端、辽河入海口处,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诸多河流冲积而成,是我国海岸湿地的北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海陆交接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浩瀚的苇海和广阔的潮间带滩涂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是多种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和繁殖地。大凌河入海口东侧部分湿地为黑嘴鸥的重要的筑巢、繁殖地。

翅碱蓬群落是黑嘴鸥的主要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分布于滨海潮沟两侧,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大凌河口湿地植被退化、人类活动干扰,黑嘴鸥的食物——翅碱蓬、灰绿碱蓬逐渐减少,然而随着翅碱蓬、灰绿碱蓬的退化,黑嘴鸥的繁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因此,大凌河口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大凌河是辽宁西部最大的河流,以大凌河口为界,东侧是盘锦,西侧是锦州,两侧同时开展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大凌河口东侧的综合整治修复项目可以说是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量身打造”的。考虑到黑嘴鸥喜欢在具有稀疏植被的海岸环境筑巢,还经常在栖息地四周的潮沟上方来回巡视、伺机俯冲捕食,所以在大凌河口东侧的黑嘴鸥繁殖地实施了疏浚潮沟工程,可以整体恢复黑嘴鸥保护区水文动力环境,就像护城河一样把黑嘴鸥繁殖地保护起来了。同时还实施了底栖生物增殖,为黑嘴鸥提供食物,恢复碱蓬植被,营造出适宜的筑巢环境,让黑嘴鸥在一年一度的繁殖季节安心归来。

通过在大凌河口东侧近岸潮滩区域实施潮沟疏浚、翅碱蓬植被种植、底栖生物增殖等修复措施,共完成潮沟疏浚13474米,底栖生物增殖恢复38公顷,恢复滨海湿地619公顷,碱蓬种植面积33公顷,全部通过省级验收。修复后黑嘴鸥栖息地生境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了该区域湿地植被退化、食物来源减少、生存环境破坏的问题,初步恢复了滨海湿地资源,提升了湿地的生物栖息地功能性等生态功能,初步改善了湿地景观效果,提高了大凌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价值。

如今的大凌河口,不时有鸟类在滩涂上觅食,在翅碱蓬草中栖息,越来越多的野生珍禽被吸引来湿地“安家落户”,渤海湾更添光彩。

“截止2020年底,辽宁省14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全部完成验收,修复滨海湿地面积2844.28公顷,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944.28公顷,完成率149.7%;整治修复岸线长度47.33千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17.33千米,完成率157.8%。修复滨海湿地面积、整治修复岸线长度均大幅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辽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环渤海五市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去年12月底,辽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14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全部完成验收,修复滨海湿地面积、整治修复岸线长度均大幅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辽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修复项目的完成,保护和修复了受损海洋生态系统,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构筑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改善海岸线杂乱无章的状态,提升岸线整洁度,随之而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日渐显现。

生态效益有目共睹。通过治理显著提升了渤海地区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等功能,恢复了海岸自然活力,改善了滨海湿地生物栖息环境,大凌河口、月亮湾、珍珠湾、复州湾等项目区,底栖生物及鸟类资源量显著增加,慕名赶海、观鸟、摄影、游玩者流连忘返、络绎不绝。进一步巩固和发挥了岸线的防灾减灾功能,今年9月温带风暴潮红色预警期间,葫芦岛市依托连山、龙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抵御了海洋灾害,实现了零伤亡目标。

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不仅保护和修复了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同时改变了海岸脏、乱、差的状态,打通了亲海通道,拓宽了近海空间,极大满足了民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葫芦岛连山区、龙港区、锦州原第40军虾场项目拆除了养殖围堰,建立了兼顾生态和安全的生态海堤,打通了下海的最后一步通道,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旅游、度假的理想港湾;芷锚湾、白沙湾、月亮湾、珍珠湾项目,保护了珍贵的砂质岸线,打造了全新的滨海旅游景观;修复的辽河口碱蓬-芦苇滨海湿地,为教育、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后续生态修复项目湿地修复种类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借鉴。

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优质的生态环境必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通过环境的改善,我省渤海海洋生态系统原材料和基因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打造了红滩绿苇、鸥鹭齐飞的滨海景观带,带动滨海地区旅游产品价值增长,拉动旅游业发展。产生的生态产品以及在固碳方面的潜力,为生态补偿研究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渤海湾,天更蓝了,海更阔了,沙滩变得金黄。三年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已经全面结束,但渤海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还没有结束,迈入“十四五”,老百姓对碧海蓝天、洁净沙滩更加渴望,因此,渤海湾的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务,未来,我们将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基础上,研究新措施,在落实保障上拿出新成效,努力在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向自然资源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海洋公园渤海滨海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滨海白首乌
江苏滨海: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滨海顶层公寓
海洋公园找港府拨款100亿
情牵候鸟 守护童年
渤海国文化浅析
海洋公园度假村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