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治疗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及对FIM 评分的影响

2022-01-11庞洪波

医学信息 2021年24期
关键词:脊髓脊柱下肢

庞洪波,李 强

(1.天津同安医院/天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肢体康复科,天津 300000;2.天津市宁河区医院骨科,天津 30000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脊柱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可降低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还可加大残疾发生率,引发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在脊柱骨折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可减轻脊髓损伤程度,缩短患者康复周期,改善预后[2]。以往针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复位骨折端,解除神经根压迫为主,忽视了对脊柱功能的管理,且治疗时为充分保障手术效果,常规康复治疗多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错过了最佳的康复训练时间[3,4]。有研究显示[5],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早期给予康复治疗指导可显著减轻脊柱损伤,促进康复,但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实施效果及对FIM 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3 月-2021 年2 月天津同安医院肢体康复科收治的68 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每组34 例。纳入标准:①经X 线及临床体征检查,符合脊柱骨折诊断标准[6];②ASIA 分级为Ⅰ~Ⅳ级[7]。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者;②合并入院前1 个月脊柱手术史者;③合并认知障碍者;④合并肝肾等器质性障碍者。常规组男11 例,女23 例;年龄20~59 岁,平均年龄(31.52±3.11)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9 例,高处坠落12 例,重物撞击7 例,其他6例;L3段11 例,L3~4段13 例,L4~5段10 例;体重20~55 kg,平均体重(31.52±3.33)kg;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Ⅰ级1 例,Ⅱ级3 例,Ⅲ级13 例,Ⅳ级17 例。早期组男18 例,女16 例;年龄19~58 岁,平均年龄(30.39±3.24)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4 例,高处坠落10 例,重物撞击8 例,其他2 例;L3段9 例,L3~4段12 例,L4~5段13 例;体重18~52 kg,平均体重(29.85±3.11)kg;ASIA 分级:Ⅰ级2 例,Ⅱ级2 例,Ⅲ级15 例,Ⅳ级15 例。两组年龄、ASIA 分级、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入院后24h 行骨折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并给予止血、抗凝、吸氧、消炎等基础治疗。治疗后2~3 周,指导其开展康复训练,疗程6 个月。

1.2.2 早期组 患者入院8 h 内,经静脉注射20 mg 地塞米松(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0723,规格:2 mg)消炎、预防感染。连用3 d 后实施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术后24h 开展康复治疗,具体如下:①体位管理:术后24h 内以绝对卧床为主。睡硬板床,去除枕头,使头部、腿部、脊椎位于一条直线上。每隔1 h 协助体位更换1 次。更换时,以4 手操作为佳,1 人站于头部与腰部之间,1 人站于腿部。2人4 手共同发力,滚动式协助患者翻身,使其保持直线式侧卧体位,患侧向上;②四肢管理:患处局部冰袋冷敷,控制术区温度。指导患者平躺于病床上,全身放松,双手自然放于两侧,尽力抬高腿部,以30°~45°为佳。10~15 次/组,2~3 组/d。指导患者屈伸下肢,伸展下肢时脚背尽力内弯,20~30 次/组,2~3 组/d。指导患者背伸、背屈踝关节,维持10~15 s,20 次为1组,3~4 次/组;③腰椎功能训练:术后2~3 d,牵引带牵引患者腰椎,指导患者借助头部、双肘、双足作支撑,挺胸,尽力抬高,使背部、臀部、双下肢离开床面,维持10 s 后缓慢放下,3~4 次/组,2 组/d。训练时,护士在旁陪同,纠正患者错误动作,并做好防护,避免跌倒。术后2~3 周,指导患者俯卧于病床上,双手置于两侧,抬头、挺胸,头后仰,两上臂尽力后伸,同时,伸直下肢,并向上抬,将头部、胸部及下肢抬离床面,仅留腹部着床。维持30 s 后缓慢放下,后期可逐渐延长维持时间,3 次/d。训练量逐次递增;④关节训练:术后7天,患者取仰卧体位,在护士或家属帮助下被动开展腰椎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训练,重复8~10 次,2~3 组/d。术后2~3 周在上述基础上增加腰椎关节旋内、旋外训练,重复8~10 次,2~3 组/d。训练期间,每个动作均尽力活动,以扩大活动范围。术后4 周,患者取站立体位,分别开展腰部前屈90°、后伸50°~60°,侧屈90°及左右旋转训练,重复8~10 次,2~3 组/d。患者取侧卧位,一侧下肢伸直,一侧下肢屈曲,使髋部及骨盆延相反方向旋转,停留2~3 s 后,全身放松,重复8~10 次,2~3 组/d;⑤仿生生物电刺激:术后24 h,使用佳福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JEST-2 型(贵州佳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施治疗,频率:50~80 Hz,电流:0~40 A,脉宽:220~250 μs。皮肤常规消毒后,电极片分散张贴于各节腰椎关节处,连接电源。10~15 min/次。适应后实施强化电刺激治疗,5 min/次,每次间隔10 s,3 次/周,疗程6 个月。

1.3 评价指标 ①FIM 评分:治疗前、后,使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8]评估患者生活独立性。该量表由运动功能(91 分)、认知功能(35 分)两个维度构成,总分18~126 分。分数高表示生活独立性好;②康复指标: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③血流变:红细胞比容(HCT)、全血粘度高切(WBV)、红细胞电泳时间(S)、纤维蛋白原(FIB);④疗效[9]:显效:骨折愈合良好,脊柱功能基本恢复,无并发症,可正常开展日常生活;有效:骨折基本愈合,ASIA 分级较治疗前上升Ⅰ~Ⅱ级,无并发症,基本可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ASIA 分级无变化,甚至下降。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FIM 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FIM 评分均上升,且早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FIM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FIM 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组比较,#P<0.05

2.2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 早期组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d)

表2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d)

2.3 两组血流变比较 治疗后,两组HCT、WBV、S、FIB 均上升,且早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脊柱骨折创伤可破坏脊髓生理结构,而骨折产生的血肿块、骨折断端、腰椎间盘突出物可压迫脊髓血管神经组织,改善脊髓血流动力学指标,阻碍脊柱的供血,引起脊髓损伤[10,11]。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可影响机体上、下肢功能,影响其生活独立能力,加重家庭、社会负担[12]。因此,临床治疗应以改善患者脊柱功能,提升其生活独立能力为目标[13]。本研究中早期组FIM 评分、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且早期组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与苏浩等[14]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脊柱骨折可阻断脊柱供血功能,伴脊髓损伤时,病情加重,对脊柱节段的影响更甚[15]。在脊柱骨折早期阶段,即给予骨折断端清理、骨折端复位、钢钉内固定等基础治疗,并尽早开展康复治疗,有利于脊柱血供恢复,减少对上、下肢功能的影响[16]。同时,早期开展康复治疗,还可减少外界因素,如环境、并发症、细菌感染等不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进而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17]。

HCT、WBV、S、FIB 是血流变常用的评价指标,脊柱骨折可引起失血,血流变指标异常。HCT、WBV、S、FIB 指标水平越低,表示机体血液黏度越小,流动性越大,失血越严重,脊柱供血越不足[18]。本研究中治疗6 个月后,早期HCT、WBV、S、FIB 高于常规组,提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机体血流变指标恢复,可能原因为早期康复治疗通过加强体位管理、四肢管理、腰椎功能训练、关节训练等康复指导,可促进脊柱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营养脊柱神经,维持正常的腹背肌、腰肌等肌肉运动,恢复其肌张力,重建脊柱正常解剖结构,恢复脊柱正常的血运,而仿生生物电刺激通过电刺激疗法,可通过反馈刺激,进一步增强脊柱对外界刺激的反映能力,加速血液流通。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FIM 评分,改善脊柱血流变,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

猜你喜欢

脊髓脊柱下肢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