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治疗中应用现状
2022-01-11戴祺洁
1 针刺治疗的原理
针刺治疗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作为一种外治疗法,其基本技术来源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实践经验与总结。针刺治疗主要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但目前经络学说尚未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认可,因此其治疗原理尚不能准确阐述。在《针灸学》的“十二五”规划教材中有描述:针灸防治疾病主要依赖于人体自身抗病能力的提高,鼓舞正气以驱邪。既往有文章指出,针刺治疗是一种主动的多层次的生理调节过程,包含多种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或认为针刺是诱发体内一系列类药理学的过程
。还有文章指出,针刺是一种微损伤性疗法,通过针刺病患穴位而达到刺激周围神经干的感觉神经,向大脑传输电信号,而“得气”就是一种“得电”的电信号,是机体精准自我修复的过程
。总体来说,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2 针刺疗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
2.1 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很多,包括皮肤干燥、血磷水平较高、毒素清除不充分等,目前临床治疗多以降磷、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皮质醇激素或增强透析等单一靶点治疗为主,尚无特效疗法。针刺治疗皮肤瘙痒则是通过中医辨证取穴,通过穴位的刺激作用激发机体自我调节修复功能,通过综合调节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有研究发现针刺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皮肤瘙痒疗效显著,能降低血清尿素氮、肌酐、甲状旁腺激素、血磷、β
微球蛋白水平,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还有研究发现针刺血海、曲池穴位可有效降低患者组胺水平,进而改善瘙痒症状
。
这时,另外两个当班的周燕和李洪也来上班了。这两人是与刘莉一个组的,他们资格也比刘莉老得多,所以常常迟到也是正常的。周燕说:“有了小刘我们轻松了不少啊。”胖乎乎的李洪也哈哈笑着说:“那是,小刘这丫头就是勤快,今年我们一定报她为站内的业务标兵。”
2.2 透析中高血压 透析中高血压是指透析过程中或刚结束时平均动脉压较前升高至少15 mmHg(1 mmHg=0.133 kPa)
,其血压的上升通常不随超滤量增加而下降。目前研究多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 激活、交感神经活化兴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因素相关。有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可以调节机体RAAS系统,减轻肾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内皮细胞损伤后修复的作用
,还可通过调控机体氧化应激及神经机制来降低血压
。多项实验研究比较针刺和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治疗透析中高血压发现两者效果无异,可作为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高血压的替代疗法,还可减少药物带来的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
但是,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阶段,对这部分知识的讲授未能达到实际应用所要求的深度。大多数院校在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中讲授相关内容,在运动学方面,介绍质点在三维空间的运动以及刚体的“平面运动”;在动力学方面,介绍质点在三维空间的动力学以及少量刚体“平面运动”的动力学。讲授多个刚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的院校较少。而实际应用中,机械系统大多是多个刚体组成的系统;而且很多情况下,刚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并不能简化为“平面运动”,如行驶的车辆、飞行的飞机、卫星、多关节的机器人等,且二者在理论上区别较大,自学难度较高。
2.5 其他 MHD患者并发症较多,除以上常见问题外,通常还存在不宁腿综合征、便秘、恶心呕吐,周围神经病变等其他常见症状。有研究发现耳穴贴压联合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MHD患者口渴症状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可缓解血液透析患者恶心、呕吐
。李丹琦
对血液透析合并便秘患者采用1次/d,5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的针刺治疗后发现总有效率达80.6%,明显高于口服麻仁丸的对照组疗效。针刺穴位阴陵泉、足三里可治疗MHD的不安腿综合征重症(影响夜眠者),效果较单纯药物治疗显著
。此外董卓渊等
指出针刺还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避免口服抗抑郁药物被透析清除的困扰。
村内缺乏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主要收集点垃圾站。收纳方式主要为垃圾箱,无垃圾房,无分类垃圾处理站。现状垃圾收集设施较完善,但质量较差、破败不堪,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现象,加上村庄养殖设施缺乏管理和规划,环境污染较严重。
3.2 相关文献质量水平不高 目前所发表的针灸临床文献中,以国内文献居多且文献质量水平较低。张维教授指出,目前临床针灸文献存在多种问题,包括试验过程中实验设计不严谨,随机分配方法不正确、组间基线资料比较缺如、样本含量评估不精确、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统计方法不正确等
,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血液透析患者是中国近20年来逐渐发展壮大的新群体,将针刺技术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文献相对来说较少,主流或高端杂志更为罕见,因此针对目前已有的相关临床实验,很多医家仍保持一个观望态度,普遍认可度较低。
2.3 痉挛 痉挛是透析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轻者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感,严重者可能要停止透析。曹玫等
研究发现针刺治疗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肌肉痉挛可有效减少痉挛的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和疼痛程度评分。冯胜奎等
使用针刺联合含服人参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肌痉挛并发症的发生率。
3.1 相关实验研究文献逐年减少 检索针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文献发现近5年来文献较少,多数文献停留在5~10年前,甚至部分实验研究只在10余年前研究过,此后基本无进一步相关研究。目前临床所行的实验结论均提示针刺治疗疾病简、验、廉、便,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而后期研究较少这一现状值得深思。
3 针刺疗法于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虽然历经股权更迭、融资困难,但民营企业依旧选择迎难而上。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进深水区,政策导向不明朗。国家和地方对于民营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近乎于零,政策支持也在有限的权利允许范围内进行。民营企业在各种困难下,正在进行产业萎缩。这种产业萎缩一方面表现于各大企业缩减开支,精减人员。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市场上相同行业企业数量的减少,行业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洗牌。
2.4 失眠 失眠越来越成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透析患者失眠的发病率高达79%
。多项研究表明,针刺在治疗MHD患者失眠上疗效显著。俞琪等
通过高通量透析联合针灸发现可有效提高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和觉醒状态,有效率高达93.33%。杨欣等
在常规透析的基础上联合皮内针法,可有效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失眠症状。朱树义等
使用头皮针治疗MHD患者失眠发现疗效显著且安全。李岩等
使用酸枣仁汤联合针刺治疗失眠发现比单用酸枣仁汤效果更好。
3.3 针刺治疗方案缺乏标准 众所周知,针刺治疗是一种个体化治疗,遵循着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总原则,实际临床中我们发现,用一种原则去指导疾病的治疗常伴随多种主观问题。尽管中国针灸学会建立了一系列标准化组织机构,编制了《针灸标准化发展纲要》和针灸标准体系,但实际实践起来并不理想
。临床中,面对同一种疾病,不同临床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不尽相同,而即使用固定标准制定了一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案,不同医生的行针手法和经验也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很大差异。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多数患者具有固定3次/周到医院透析3~4 h的就诊规律,且透析过程中使用一定剂量的抗凝剂。针对这一群体,选择透析日针刺还是非透析日针刺方案目前没有具体标准和共识。相较于以往其他针刺治疗通常采用的连续数天治疗为一疗程,很难要求透析患者非透析日至医院就诊。因此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这一群体,如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尚无定论,如今多数相关临床研究多为各临床医生自行制定。
3.4 针刺疗效验证存在困难 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很多,不仅是选穴部位,尤其是其针刺手法,很难用现代量化指标进行衡量。而目前临床文章基本只提到针刺的穴位和留针时间,很少提及相关辨证方法和行针手法等,这不仅给针刺治疗的疗效性和认可度带来很大障碍,也导致了临床操作的重复性存在困难。张维教授指出,对于针灸的疗效评价模式不能照搬西方医学,采用中医特色的、非量化的方法加以评价更为全面合理,在国际公认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法基础上还需配合针灸的特色内容,如经络辨证、补泻手法、穴位配伍等,这些关键技术必须在临床研究当中详细描述、记录
。
4 MHD患者针刺治疗的安全性
目前临床有关MHD患者针刺治疗的相关试验并未发现安全隐患,但由于针刺是一种创伤性治疗,尽管其侵入性小,但依旧存在血管损伤、出血等情况。考虑MHD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通常使用抗凝剂,出血风险较常人更高。以动静脉内瘘为生命通路的患者,其上肢血管的保护较其他患者更为小心。长期反复针刺是否增加患者皮肤、血管等感染风险尚不得而知。对动静脉内瘘侧存在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针刺内关、外关、曲池等穴位是否增加了误刺的风险,目前所见的临床研究中并未发现相关描述。仅根据目前检索到的临床研究,我们并未发现针刺治疗MHD患者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该项操作基本安全。
5 讨论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透析人群呈“井喷”式增长。目前MHD患者的生存已不是主要目的,如何做好透析患者的后期康复工作,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针刺作为物理疗法,因其“简、便、验、廉”,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疾病,但其侵袭性操作往往让血液透析中心的医生望而却步。此外,许多针刺治疗的研究缺乏定性定量的操作标准,缺少大样本的临床疗效观察以及远期疗效评判,在疗效评价方面也没有详细的统一和标准,这不仅在西医界饱受逅病,许多中医的临床医生,亦会对部分临床疗效存在质疑。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近些年来逐渐发展壮大的新群体,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极大增加了医疗负担。针刺治疗成本低廉,效果可观,安全性高,作为中医界极具特色的代表性治疗手段,期待后期更多大型全面的实验数据支持,为人类医疗事业创造更多价值。
[1] 吴根诚.疼痛的针刺疗法[A]//江澄川,赵志奇,蒋豪.疼痛的基础与临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47-257.
[2] 闫怀士.针灸治疗效应的现代分析[C].新时代 新思维新跨越 新发展——2019 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 周年回顾,2019(8):1580-1584.
[3] 朱良哲,许文娟,李秋景,等.补泻针刺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PTH,β2 微球蛋白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12):1763-1765.
[4] 许文娟,李秋景,黄雪红,等.针灸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的机制探讨[C].第十一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182-183.
[5] 刘成福.针刺曲池、血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8,10(5):256-257.
[6] 许焱,史振伟,王质刚.透析患者的高血压-非容量依赖因素[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3):164-166.
[7] 李波漩,孟祥刚,杜宇征.针刺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3):373-378.
[8] 王洋,张丽丽,胡汉通,等.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机制的国际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2):97-101.
[9] 于思明,苑芳.针灸治疗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6,32(3):30-32.
[10] 江琪. 针刺治疗血液透析中高血压症32 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1,20(5):52-53.
[11] 曹玫,马锦华.针刺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4):64-66.
[12] 冯胜奎,赵文学,叶纯,等.中药,针刺结合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并发肌痉挛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27(8):617-619.
[13] 袁珊,谢席胜,冯胜刚,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尿毒症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9,31(11):1730-1735.
[14] 俞琪,谢建军,胡金秀,等.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针灸治疗尿毒症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32):14-18.
[15] 杨欣,周微,李一凡,等.皮内针干预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症状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6):614-615.
[16] 朱树义,陈文科,赵玲玲.头皮针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 年学术年会,2018(10):1689.
[17] 李岩,远方.酸枣仁汤联合针刺对维持性透析尿毒症患者失眠及焦虑状态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9):133-136.
[18] 冯慧玲.耳穴联合针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阳虚水湿型口渴患者的干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19] 李丹琦.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恶心,呕吐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1):1018-1018.
[20] 李丹琦.针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943.
[21] 刘瑶,李伟.针刺穴位联合药物治疗规律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重症的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 年学术年会,2018 (10):1013.
[22] 董卓渊,范艳平,杨家凯.针灸治疗肾透析伴抑郁症患者39 例[J].中医杂志,2007,48(5):429.
[23] 张维.略谈针灸学在循证医学时代的发展问题[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