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模式探讨
2022-01-10孔婷婷
孔婷婷
摘要:众所周知,在国内的教育事业体系组成结构中,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向社会处于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在这一本质属性之下,高职院校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重心、核心放在专业课程教育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之上,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限,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后续的就业、创业,甚至从宏观角度上来说还会加剧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势,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故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生涯;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教学方式
前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全阶段不同学科的专业教育工作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也包含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但与此同时,包含高职院校学生主体在内的多方对象都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崭新且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然而目前来看,国内高职院校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包含系统性、全面性不足等等,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首先阐述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模式的重要性,其次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续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希望对现代高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引导。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一线岗位培育技术型人才资源,多数高职院校专业学生毕业之后面对的都是职业岗位,从这一角度上来说,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同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和深刻地认知自身,并且加深对于社会的理解,提升其核心竞争力[1],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趋势中站稳脚跟,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成功具有重要且非凡的意义,总结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规划是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必备能力之一
伴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社会中各项工作实现了精细化发展,不同岗位技术人才平均水平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与此同时,社会对于人才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一点在一线技术型人才群体中的表现比较明显。依据相关了解和调查可以发现,部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工作人员的能力考察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已经是一项必备的能力。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的角度上来说,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由此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过程中,都能够具有相对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简单来说就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做“无用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极为重要的[2]。
(二)更好地确立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其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阶段具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的制定方面存在着统一的问题,就是“好高骛远”,这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方面出现比较大的问题,而且在部分学生的目标“好高骛远”的情况下,在实际的职业、人生发展过程中难以获取到相对应的信心,做无用功的概率也会提升。而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之后,学生能够清晰认知到自身的综合情况,并且以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职业工作和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保持“循序渐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近年以来,国内社会经济保持着高度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状态良好产生的强力支持之下,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就业趋势。目前国内职业活动方面的竞争十分突出,而为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学生就需要切实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激烈的就业趋势中站稳脚跟。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存在着四处求职的现象[3],经常货比三家,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但这种求职方式明显浪费时间,也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存在缺陷的一种表现,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难以有的放矢地选择自身的职业和岗位。
二、現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内容,其中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是这一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然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限,实践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目前来看,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不足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都比较强,简单来说,由于职业市场随时在变化,因此需要保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和动态性特点。然而目前来看,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系统性明显不足,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老师为教学而教学,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不能完全发挥[4]。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包含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不足,难以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部分高职院校的观念过于传统,习惯性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的提升方面,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思想重视程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二)职业目标定位比较模糊
目前来看,现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很大一部分的文化知识积淀不足,人生阅历也不丰富,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眼界短浅,定位方面也比较模糊,没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占据其中的绝大多数,另外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经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后虽然能够做出自身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但是存在着明显的好高骛远的情况,做出的职业目标定位相对笼统和模糊,而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对学生现实的工作、人生发展进行对应的指导,长此以往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失去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自信,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作用。
笔者进行研究和调查之后发现,国内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接近六成以上的学生没有做出明确、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也不知晓该怎样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走偏路、走错路的情况,徒增资源和精力上的消耗[5]。
(三)对于社会职业认知水平不足
在现如今社会高水平发展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就业方式都在不断产生变化,其中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依靠家人、亲属可以完成介绍就业,另一部分会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就业,除此之外还具有部分学生会盲目找工作。
虽然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方式和渠道都在逐渐增多,然而这也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会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等等现象,导致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会“随大流”进行盲目的就业,最终导致自身的工作不符合理想需求,久而久之还会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就业产生倦怠和厌弃。
三、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施模式
(一)实现多层级分工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来说,想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交由专门、专业人员负责,这样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比较强的工作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内需要实现多层级分工,其中:
校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交由就业服务中心部门和教务管理处共同负责完成,同时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教务管理处依据实际情况编写教学大纲和安排课时内容。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既要涉及到理论层面的教学,同时还需要安排实践教学环节[6],促使高职院校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之后,能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简单来说,一方面需要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够切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另外,在多层级分工的过程中,为了将实践教育分工做好,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邀请社会中的成功人士和杰出校友,以讲座、座谈会等等方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实现这项工作的多层级分工,同时还可以逐渐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感性认知,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比较明显。
(二)实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贯穿始终
高職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全面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内容,因此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能保持一蹴而就的工作态度,需要保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动态性,也就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落实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当中。
在新生入学阶段就需要开展基础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入教育工作,包含在校内外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教育,必要情况下可以利用好校内的大屏显示设备,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概念导入到新生的内心当中,并且生根发芽;
其次,在大一的下学期就可以开展“定行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就能够知晓自身的所学知识未来能够在哪一行业中就业和发展,从而具有相对应的心理准备[7],负责教学的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可从事专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可以通过信息收集、企业走访和调查报告等等方式完成这项工作;
在大二、大三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到多项影响因素,包含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能力发展情况以及行业动态等等,以此做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调整。这样既能够符合现代的行业市场动态变化,同时还可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帮助和引导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同时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但凡是教育性质的工作,教师在其中永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亦是如此。为了促进负责这项工作的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对应的提升,高职院校主要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需要加强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专业培训,保持定期定时进行,可以邀请具有其他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成功经验的教师,在校内通过讲座的方式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方式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8];
另一方面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从外界引入专业的人才资源,确保校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师资团队上的支撑。例如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之下,可以开展模拟招聘会,提供企业岗位需求信息, 针对专业特点组织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推荐,最终达到就业的目 的。
结论: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现代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将自身的重点、核心放在专业教育工作当中,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因此后续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首要的一点就是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重视实践教育,从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促使高职院校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得到提升,这对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硕.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3):259-260.
[2]徐佳.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1(32):174-176.
[3]丁林林.高职院校班主任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1,12(21):124-125.
[4]王慧鹏.标准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学生就创业的影响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1(18):115-117.
[5]朱仙颖.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09):122-123.
[6]廖康平,付从荣.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21,5(02):5-11.
[7]于美琦.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构建策略与实施途径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1):80-83.
[8]周婷.“双创”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2):214-215.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农业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2021JSJG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