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政策宣讲的传播策略研究
——以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传播实践为例

2022-01-10孙天垚刘光宇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北京市受众政策

孙天垚 刘光宇 廖 涛 黄 宇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44)

1 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的突出特点

宣讲主体与受众的多元性是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的突出特点。北京市政府为了促进本市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配合国家相应政策部署,制定和实施了多项科技创新政策[1],各级机构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政策的内容、意义和目标,讲解实施政策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为政策有效地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

一方面,宣讲北京市科技政策是以北京市科学技术员会科技政策法规宣讲团为主力,北京市经济信息员会、北京市税务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委办局为辅助,在全市范围内展开。202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面向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各区、各园区、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五新”政策、科创30条、科技人才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策共组织宣讲62场。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的组织机构不仅包括政府机构,还包括科技协会、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主体以及高校。这些机构承担着科技政策宣讲执行者的任务,同时扮演着科技政策宣讲受众的角色,形成从政府、协会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区的政策宣讲全民热潮。

另一方面,政策宣讲的受众既有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科研人员还有普通百姓。宣讲政策既要讲好政策也要讲好理论,更要讲好故事,使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受众从科技政策宣讲中受益,促进受众对科技政策“有所反馈,有所传播”。如北京市兴起的“全民宣讲行动”,为首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政策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宣讲队伍走进基层,和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结合北京科技创新政策,在基层掀起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推动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3]。宣讲会后,基层干部、群众对政策宣讲活动反响良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2 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的主要难点

2.1 形势变化暴露传统痼疾

进入新时代,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面临两方面的形势变化。首先,在传播内容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加大,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程加速,“三评”“破四唯”等关乎科技创新发展的各类政策密集出台,需要科技政策宣讲快速、及时传播,让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内容。其次,在传播渠道上,“两微一端”“抖音”等新媒介快速发展,5G、VR、AR、AI等新技术突飞猛进,为科技政策宣讲提供了新的展示及传播方式,对于科技政策宣讲既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科技政策宣讲的一些痼疾随之暴露:一是层级多[4]、管道长、环节繁等,致使传输受阻塞,且缺乏反馈机制,阻碍了科技政策有效实施;二是一些基层科技机构缺乏科技政策宣传方面的经费投入、宣讲人员配备不足、宣传工具落后等,致使科技政策宣传无法深入开展;三是现有的科技政策传播方法和手段单一,难以适应新时代科技传播工作的需求。新形势的发展对科技政策宣讲的创新传播提出了迫切要求[4]。

2.2 宣讲形式难以有效突破

近年来,中国科技政策宣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提升国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5]。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政策的宣传工作方面起着标杆作用,不同主办方高频率、多场次的科技政策宣讲活动,为创新主体送去科技政策红利,推动中央、北京市政策成功落地,为北京科技创新赋能。但就目前来看,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的组织方式,大都是主办方邀请宣讲专家组建宣讲团,以集中培训的线下宣讲会活动或者线上宣讲培训的形式呈现,即传统的“灌输式”将科技政策传递给大众。提到政策宣讲时,受众下意识的反应是定格于“一些专家在讲,一群人在听”的固定画面。这些较为传统、陈旧的宣传方式,难以对受众产生较强的吸引力,科技政策传播效果较弱,与新时代对科技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符,削弱了政策宣讲工作的创新性,并且与科技政策推动科技创新的初衷相背离,使科技政策宣讲丧失了内生动力,阻碍了科技政策宣讲工作的创新发展。

3 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实践的有效性评估

面临不断变化的形势,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实践一直坚持实践探索,归纳其经验做法,结合相关经典理论,可从内容创新、形势创新及媒介创新等3个维度构建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实践有效性的评估模型(图1)。

图1 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创新策略

3.1 内容创新维度评估

北京市的科技政策涉及面广,包括综合类政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政策、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财政和税收与金融政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及政策、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政策等。科技政策条目多、内容繁、理解难、运用率低,是大多数科技政策使用者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将科技政策内容真正传递给政策使用者并落地转化,是政策制定者、执行者一直关注的难题。北京科技政策宣讲实践正在深度挖掘政策内容的优化策略,围绕“宣讲专家讲什么,怎样才能讲出花样”产生效果。

第一,引入了议程设置,对内容进行了设计编排。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有学者提出议程设置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功能,根据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议题设置不同的“重要性”级别,进而影响人们对事件的判断与关注程度[6]。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实践已有意或无意地将议程设置理论引入科技政策宣讲的传播中,对科技政策内容的创新传播有所影响(图2)。如主办方会在举办科技政策宣讲会之前,围绕参会受众关注点、兴趣点,精心编排政策内容,巧妙设计宣讲专家、宣讲题目出场顺序,提高了受众对科技政策宣讲活动的关注度,产生良好的宣讲内容的传播效果。

图2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第二,采用了多种形式编辑,增强了内容趣味。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是传统媒体升级、科技宣传裂变的重要技术保障[7]。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实践已经开始引入数字技术,主要包括制作视频、制作H5、图解政策、制作MG动画等。扁平化的风格、大信息量、快节奏、高创意,使得科技政策在朋友圈、微博中广泛传播,并引发关注和讨论。

第三,开始构建内容数据库,梳理分类政策。在海量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掌握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和处理技术是大数据时代与时俱进的技能。数据库是我国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运用有助于组织和存储数据,以及高效地获取、处理、分析和理解数据[8]。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已开始构建科技政策宣讲内容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对科技政策信息进行组织、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实现对各类科技政策的梳理、分类以及快速定位和获取,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更全、更便捷的科技政策数据服务,为科技智库建设提供政策支撑。

3.2 形式创新维度评估

首先,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已开始创建线上科技政策智能化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线上服务平台以创新政策宣讲形式的多元化和易得性为导向,致力于促进科技政策传统宣讲方式与智能化服务手段相结合,推动科技政策宣讲的形式创新。主要包括创建科技政策线上专题网站和互联网应用群,积极利用手机端APP、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新兴媒体,提高科技政策宣讲的覆盖面,增强科技政策宣讲的渗透性和影响力。

其次,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正在搭建线上与线下联动平台,夯实宣讲效果。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线上培训推向新的高度,科技政策宣讲也由线下宣讲移置线上宣讲,腾讯会议、WeLink、企业微信、瞩目等会议APP成为科技政策线上宣讲的首选平台,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即可开展宣讲和收看宣讲,对时间和地点无要求,学员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在线上完成科技政策内容的学习。同时,课堂式、讲座式等线下科技政策宣讲培训也在克服线上宣讲存在的不足,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宣讲,及时解决科技政策在基层落实、执行中遇到的难题[4]。

3.3 媒介创新维度评估

在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信息的传播主体更加丰富,传播形式更加灵活,传播内容更加精准。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实践正在紧抓全媒体时代的契机,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科技政策宣讲工作。合理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打造服务平台,发挥其覆盖范围广、曝光率强、传播速度快等独特优势。结合线上、线下有机联动的宣讲模式,引入“互联网 +政策”理念,使科技政策宣讲常态化、长期化[9]。

一是利用广播频道,拓宽科技政策宣讲辐射范围。北京科技政策宣讲组织者通过了解听众的收听习惯,迎合听众需求,掌握听众兴趣动向,以听众为中心,设计丰富有趣的科技政策宣讲内容,固定广播频道推送科技政策最新讯息,定制广播主题节目,通过广播平台和网络平台交流观点,吸引大量听众的注意力[10]。

二是跨媒体内容制作,促进科技政策宣讲精准传播。2019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高质量广播电视内容供给,推动跨媒体内容制作与呈现[11],利用VR/AR技术实现内容传播精细化与沉浸化[11]。据此,北京科技政策宣讲开始注重发挥跨媒介传播的优势,提高接收者的受众面、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率,如信息内容全媒体(报纸、电视、网络等)平台传播,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受众信息方面的需求。

3.4 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媒介创新的关联评估

创新传播科技政策是针对传播受众而言,也就是受众接收科技政策信息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传播者的目标,包括科技政策信息的传递,受众对于科技政策的反馈,以及受众接收科技政策信息后所采取的行动。在科技政策宣讲的创新传播研究中,从“创新传播”的角度出发,大致可分为内容创新(基础)、形式创新(表现)和媒介创新(方法),三种创新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每一种创新的功能发挥与作用都离不开其他创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如图3所示,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媒介创新分别为三角形,三者组合成为稳定的三角结构,三者联动促使“传播效果”更坚固、更稳定。但在实际的研究中,往往是针对某一种创新策略展开深入研究,三者之间联动所产生的“传播效果”研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将为科技政策宣讲创新传播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图3 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媒介创新的联动作用

北京科技政策宣讲的实践效果显示,内容创新是科技政策创新传播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开展形式创新、媒介创新的基础。内容创新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内容创新决定形式创新,形式创新为内容创新服务。同一科技政策内容,由于宣讲条件不同,有着多种展现形式;同一宣讲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科技政策内容,即新的科技政策内容可以通过传统的宣讲形式呈现,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科技政策内容也可以通过新的宣讲形式再现,科技政策宣讲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整体而言,三维评估模型下的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正在取得积极向好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能够紧跟政策出台步伐,第一时间做好政策宣讲,在保持现有宣讲活力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宣讲内容、创新宣讲方式方法、丰富宣讲媒介,为科技政策的顺利执行、高效传播和真正落地保驾护航。二是能够以“创新宣讲形式”为抓手,研发性地开展宣讲,能够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组织宣讲活动,如科技政策宣讲进社区。三是探索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结合方式(图4),既注重科技政策执行者到受众“自上而下”的宣传,也注重科技政策受众到政策制定者“自下而上”的反馈,不断推动科技政策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12]。

图4 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传播模式

4 北京实践对我国科技政策宣讲传播的启示

在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科技传播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工作为新时代推进科技政策宣讲工作开拓创新,作出了北京探索,贡献了北京智慧。

第一,我国应重视科技政策宣讲的科学规划与布局,并提供持续性资助。首先要重视科技政策宣讲的顶层设计,设置国家层面的指导和资助计划。如为科技政策宣讲设立专项支持,由国家决策机构、科技资助机构、科技政策制定机构、科技政策研究机构牵头制定科技政策宣讲创新传播规划路线图,提高科技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的政策敏感度,引导宣讲者用新思路、新方法开展科技政策宣讲工作。

第二,我国应加强科技政策数据库建设与工具开发。目前,我国科技数据公开和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科技政策共享开放程度较低,科技政策需求者获取信息较困难,专业性的科技政策获取工具开发未能跟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政策的可得性。我国应促进政府科技数据公开化,构建科技政策数据库平台,设立科技政策工具开发专项,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社会受众与个体准确、高效获取科技政策信息提供便利。

第三,我国应建立科技政策宣传推广和正向反馈的循环机制[13]。针对科技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我国制定、优化相应的科技政策,高频率开展科技政策宣讲,推动一系列行之有效、成熟稳定的科技政策落实落地,调动了创新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进入快车道。当前,科技政策宣讲工作要重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中核心位置,围绕“四个面向”,不断加强对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科技政策解读。同时,应关注科技政策受众对于科技政策宣讲广度、深度与实用度等指标方面的反馈与评价,探索科技政策宣讲正向反馈循环机制和评价机制建设,推进科技政策更加有效传播,确保重大科技政策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北京市受众政策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政策
政策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助企政策
政策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