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黄栀子间种生长状况分析

2022-01-10林晓英

现代园艺 2021年24期
关键词:冠幅鲜果栀子

林晓英

(罗源县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福建罗源 350600)

油茶和黄栀子均可在丘陵地区栽培,喜光、耐瘠薄,生态适应性相似,在福建省罗源县均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油茶与草珊瑚()、茶叶()、黄花菜()、金银花()、花生()等作物套种已有报道[7-11],但油茶和黄栀子在同一土地单元内间种未见报道。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油茶、黄栀子间种试验地设在福建省罗源县(26°23′~26°39′N,119°07′~119°54′E),地貌为鹫峰山脉东南支脉,境内多山岭,形如“W”,三高两低,以山地、丘陵为主,丘陵占全县面积的43.7%。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9.0℃,极端最高温39.0℃,极端最低温-3.9℃,平均无霜期296d。年平均降水量1645mm,年均日照1747.9h,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地带性土壤为酸性红壤,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气候和土壤均适宜油茶和黄栀子生长。试验林建立在罗源县霍口乡山垅湾村,设置06 大班、04 小班,海拔300~480m,土层厚60~80cm,原为松杂木采伐迹地。

2 试验方法

2013 年秋冬清杂后,采取鱼鳞状垦复,深20cm,按照试验设计,在同一阳坡面建立3 个区组,每个区组设3 个小区,各小区同为20m×30m 的长方形标准地。试验设3 个处理:①YHS 处理。油茶按照株行距3.0m×3.5m 的规格种植,在4 株油茶中,间种1 株黄栀子,黄栀子株行距规格为3.0m×3.5m,油茶与黄栀子呈“品”字形配置;②YHZ 处理。油茶按照株行距4.0m×4.0m的规格种植,在2 株油茶植株中央,行距2m 间种1 株黄栀子,黄栀子株行距规格为4.0m×2m;③YCK 处理。油茶按照株行距3.0m×3.5m 的规格种植,不套种黄栀子。每一标准地按照试验设计进行块状整地,油茶穴规格为60cm×60cm×40cm,黄栀子穴规格为50cm×50cm×30cm,挖明穴,每穴混施钙镁磷1kg,与表土混匀后回填至穴底部。

2014 年春,采用2 年生油茶苗(来源于福州市闽侯桐口林场闽43、闽48 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和1 年生黄栀子(来源于宁德市福鼎分光1 号无性系扦插苗)同时造林。造林当年检查成活率,及时补植,造林后每年除草松土2 次,适时整形修剪。油茶主干长至1m 后可定干,主干顶部留3~4 枝分布均匀的分枝作为骨干枝,在每个骨干枝上留2~3 枝作为主侧枝。之后逐年剪去过密枝、衰老枝、徒长枝、病虫枝、下脚枝等,生长季轻剪,冬季短剪,缩短长枝条,培育粗壮骨干枝、主侧枝。

整体油茶控制树高2.5m,树冠幅2.7~3.2m,黄栀子定植成活后开始定干,定干高20~25cm,采取多次轻剪、短剪的方式,剪去冠内枯枝、交叉枝、密生枝,使枝梢均匀分布,培育自然圆头树形,形成内疏外密、受光面均匀的饱满树体。为了与油茶形成良好的群落结构,控制植株高1.5m、植冠2.0m,相邻油茶与油茶、油茶与黄栀子间留与30~50cm 的空隙,减轻、减小彼此遮光几率。黄栀子3 年生后留果,油茶林6 年生后留果,每年测定鲜果产量。2020 年分树种进行全面调查,测定每株高度、地径、分枝数量、当年生新梢长度、新梢直径、冠幅、鲜果产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油茶林木生长状况

3.1.1 地径。人为控制树高时,地径是体现油茶林木生长量的重要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地径存在差异(见表1)。各处理两两间地径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但间种黄栀子的YHS 处理、YHZ 处理,地径比未间种黄栀子的YCK 处理增加了18.9%、13.5%,这表明间种黄栀子对油茶地径生长有促进作用。间种黄栀子,一是在林分未充分郁闭前,与油茶林木生长相独立,对水、肥、气、热争夺较少;二是增加林地覆盖度,减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油茶林种植株行距较大,幼林林木间大多处于裸露状态,降雨形成的径流对裸露地表进行冲刷,造成水、土、肥流失。有研究表明[12],套种花生的油茶幼林与油茶纯林相比,年径流量低于35.4%,前者养分总流失量仅是后者的84.40%。间种黄栀子的YHS 处理与YHZ 处理对比,YHS 处理地径增加幅度高于YHZ 处理,这与间种黄栀子数量、配置及油茶株行距有关。

表1 不同处理油茶林木生长状况

3.1.2 冠幅乘积。树冠是林木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唯一场所,人为控制树高时,油茶林木冠长受到限制,冠幅大小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因子。从表1 可知,各处冠幅从大到小依次为:YCK 处理>YHS 处理>YHZ 处理,YHZ 处理、YHS 处理为YCK 处理的98.6%和86.3%,表明间种黄栀子限制了冠幅乘积。经方差分析,各处理冠幅乘积未达到显著水平,YHS 处理与YHZ处理比冠幅乘积增加了14.2%,表明YHZ 处理单株冠幅乘积大于YHS 处理,这与间种配置和人为调控有关。

3.1.3 鲜果产量。作为经济林,鲜果产量是评价油茶林经济价值的关键指标,从表1 可知,油茶单株鲜果产量YHS 处理最高,其次是YCK 处理,YHZ 处理最低。

(1)YHS 处理比YCK 处理单株鲜果产量增加了24.9%。经显著性差异分析,YHS 处理与YCK 处理单株鲜果产量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YHS 处理与YCK 处理单位面积鲜果产量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在油茶经营密度相同时,间种黄栀子可增加油茶鲜果产量。

(2)YHS 处理比YHZ 处理单株鲜果产量增加37.1%。YHS 处理与YHZ 处理单株鲜果产量间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与单位面积油茶株数增加、有效覆盖增大有关。

(3)从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分析,YHS 处理与YHZ 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YCK 处理与YHZ 处理间也达到显著差异(p<0.05),说明适当增加经营密度,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油茶鲜果产量。

(4)最佳经营密度与立地条件、油茶品种、经营水平有关,有待于进一步试验,同时须指出,同一土地单元经济价值的高低,还应考量黄栀子收益。

3.2 黄栀子植株生长状况

3.2.1 地径。从表2 可知,黄栀子地径YHS 处理>YHZ处理,增加了14.8%,这与相邻植株距离和配置有关。YHS 处理油茶株行距为3.5m×3.0m,黄栀子与油茶呈错位“品”字型配置,黄栀子与黄栀子株行距为3.0×3.5m,生长空间较大。YHZ 处理油茶株行距为4.0m×4.0m,黄栀子与油茶等高配置,油茶与黄栀子株距2.0m,黄栀子与黄栀子间行距2.0m。当黄栀子冠幅控制在2.0m 时,行间树冠已开始胶结,甚至交叉,生长空间被压缩,竞争加剧,影响了地径生长。

表2 不同处理黄栀子植株生长状况

3.2.2 树冠体积。树冠是黄栀子果实载体和营养供体,从表2 中可知,YHS 处理树冠体积为2.634m3,比YHZ处理处理树冠体积增加了26.0%。树冠体积受冠高、冠幅影响,可对黄栀子采取控高措施,培育自然圆头形树体,冠高基本相等,不同植株树冠体积随冠幅增大而增大。从配置和株行距可知,YHS 处理黄栀子冠幅生长受到较大限制,而影响树冠体积。在油茶黄栀子间种林中,油茶与黄栀在垂直高度和水平长度方面进行调控,两者形成良好的结构,虽然2 种植株均为喜阳性植株,但彼此竞争较少。YHZ 处理黄栀子与黄栀子间株距间相邻空间小,相互间存在竞争和庇荫,树冠下部光照削弱,难免影响树冠体量大小。

3.2.3 鲜果产量。黄栀子叶、花、果、根均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中,果实经济价值最高。从表2 中可知,YHS 处理和YHZ 处理果实产量:(1)从单株维度分析,YHS 处理>YHZ 处理,YHS 处理单株果实产量比YHZ 处理增加了31.5%;(2)从单位面积维度分析,YHS 处理>YHZ处理,YHS 处理单位面积果实产量比YHZ 处理增加了23.6%。无论是单株果实产量,还是单位面积果实产量,两者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虽然YHZ 处理黄栀子种植株数增加了6.1%,但个体体量指标小于YHS 处理,影响了鲜果产量。

4 结语

油茶和黄栀子都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又存在竞争风险。油茶黄栀子间种试验表明,油茶、黄栀子间种林,采取密度控制、配置方式、整形修枝的技术措施,两者可以间种,林分结构较理想。试验结果表明,油茶与黄栀子间种,油茶林木地径、树高、冠幅乘积有不同程度变化,但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油茶无论是单株,还是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均为YHS 处理最高,其次是YCK 处理,YHZ 处理最低。YHS 处理比YCK 处理单株鲜果产量增加了24.9%,YHS 处理与YCK 处理单株鲜果产量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YHS 处理比YHZ 处理单株鲜果产量增加了37.1%,YHS 处理与YHZ 处理单株鲜果产量间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

从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分析,YHS 处理与YHZ 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YCK 处理与YHZ 处理间也达到显著差异(p<0.05)。黄栀子在间种林中生长状况良好,YHS 处理单位面积黄栀子产果量达到1.008t/hm2,显著高于YHZ 处理。遵循油茶为主、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建议采用YHS 处理,即油茶按照株行距3.0m×3.5m 种植,在4 株油茶中间,间种1 株黄栀子,黄栀子株行距同样为3.0m×3.5m,油茶与黄栀子呈“品”字形配置。

猜你喜欢

冠幅鲜果栀子
不同施肥种类对屏边县秃杉种子园林木生长的影响
豫南地区青钱柳生长节律研究
山楂树
峨眉含笑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三分之一故乡的栀子
9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听俗语 聊养生
治麦粒肿
少年情怀,栀子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