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河口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2022-01-10文/玮,安

中国果业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老河口市果品果农

文/ 罗 玮,安 康

作者单位:湖北省老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老河口,441800)

特约编辑:艾 华

老河口市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地处鄂西北汉水中游东岸,紧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丹江口水库,具有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雨热同季等特点,沿江的冲积沙洲土壤肥沃,通透气好,地下水位高,灌溉方便,适宜砂梨栽培;丘陵岗地土层深厚,坡势缓和,常年生长的灌木丛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含量,适宜桃树种植。

一、产业现状

种植情况:老河口市以种植梨、桃为主,主要分布在洪山嘴、酂阳、光化、仙人渡、李楼、竹林桥及张集7 个乡镇办,2020 年水果统计面积0.343 万hm2,其中梨0.099 万hm2,桃0.177万hm2。梨品种以砂梨为主,包括翠冠、黄冠、圆黄、丰水、华梨一号、黄花、湘南、黄金等,成熟期在7 月上旬至10 月下旬。桃主要品种有黄金蜜、春雪一号、春冠、美脆、春雨黄桃2 号、春雨黄桃1 号、鄂桃一号、早凤王等,成熟期在5 月中旬持续至10 月下旬。在种质资源方面,老河口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选育和全国引种,为品种更新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新型经营主体情况:全市水果龙头企业及合作社主要有:绿沃投资有限公司、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三春果品苗木专业合作社、胜华果蔬专业合作社、莲花山果品专业合作社、豆叶黄果品专业合作社、金艳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满天红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文英沙梨合作社、万紫千红葡萄种植家庭农场、果源家庭农场、韩文佩家庭农场等。

技术支撑:依托或挂靠老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老河口市已经形成了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襄阳综合试验站、省农科院专家大院、襄阳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三级科研平台,为全市果树产业发展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难题。

销售情况:目前以合作社为主生产收购的优质果品,可向佳沃果业有限公司、鑫荣懋果品销售有限公司、盒马鲜生等全国多家高档生鲜超市供货,平均售价8~20 元/kg,销往上海、天津、武汉、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但优质果品量小,供不应求。果农生产的“大路果”,品种杂、质量较差,主要以外地客商、周边果贩收购为主,平均售价2~4 元/kg。

获奖情况:老河口市2014 年在全国首届“中华杯”优质梨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老河口大仙桃”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 年第一届“中华杯”南方早熟梨评比活动中获得1 个风味皇后奖、1 个金奖,“汉水及图” 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老河口砂梨” 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 年在“中华杯”评比会上获得1 个金奖,“汉水砂梨”荣获中国名优特产品称号;2018年在全国“秦安杯”桃评比会上获得1 金1 银,在武汉举行的早熟梨评比会上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2019 年梨获得国家良种繁育基地,同年8月在辽宁省瓦房店市举行的2019 年全国桃产业技术交流会暨“瓦房店”杯全国优质桃品鉴会上,老河口市“春雨黄桃” 品种荣获“三金三银”。2020 年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通过了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审定。2021 年老河口市“汉水”砂梨在梨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中华好梨”品鉴推介活动上,荣获“中华好梨”(特金奖)及银奖。

二、存在问题

果园面积减少。近10 年来,老河口市果树面积在不断减少,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果农种植果树积极性不高。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占经济比重愈来愈小,果园冬季修剪、疏花定果、人工授粉、套袋、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采摘等用工量大,用工成本逐年上升,纯收益有所下降。另外,这两年受疫情及持续降雨影响,果品存在价低、滞销。二是发生了严重病虫害。当前果树生产中,由于不科学的防治方法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如鸟害、梨瘿蚊、梨木虱、梨黄粉蚜和梨小食心虫等。三是由于城镇化推进,招商引资加大项目建设用地,挤占水果基地,导致水果面积缩减。四是“非粮化”“非农化”政策导致新发展水果受到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果品质量下降。生产中广大果农常注重追求数量,多数果农大量使用化肥,不重视有机肥的投入,导致果品质量下降。再加上一些果农为了抢占市场,提早采收,也降低了果品质量,市场上竞争力降低。

主栽品种缺乏。品种结构不合理,梨早熟品种偏少,桃新品种发展有限,梨和桃老品种均存在竞争力弱的现象。例如:黄花梨和湘南梨是老品种,外观差、品质差,市场需求量少。梨、桃种植规模小且零星分布,难以大量供货,不利于外地运输销售。

产业化程度低。桃和梨产业化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市场、流通组织加上企业、合作社与果农之间尚未形成较为紧密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是一种较松散的生产和销售关系,龙头组织数量少,带动能力有限。自产自销的果树种植模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新技术推广较缓。果树生产栽培管理技术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虽取得长足进步,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迟缓。年轻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经商,从事果树种植的农民年龄多在50~60 岁之间。这批中老年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果树的管理比较粗放,产出的果品很难达到统一标准的高品质。

基础设施不健全。老河口市紧邻汉江,但是还不能完全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究其原因就是基础设施不到位,没有灌溉用的沟渠、水井、蓄水塔等基本的农田设施,影响了水果生产。

产业链无法延伸。目前老河口市没有一家可以消化加工本市果品的企业。本市有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可以进行水果加工,但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所需水果加工原料首先需是加工品种,另外对果树基地标准化、面积也有严格要求,老河口市目前没有符合该企业要求的大面积标准化水果基地。

三、前景分析

适宜性分析:老河口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北纬32°10′~32°38′,东经110°30′~112°00′。据2017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连续5年市气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6.2 ℃,最高39.2 ℃,最低-10.6 ℃,无霜期349 天,降雨量927.1 mm(年最大1 094.2 mm,年最小484.5 mm)。降雨日数116 天,日照时数1 588.7小时(见表1)。老河口市气候适宜梨、桃栽培。土壤种类繁多,酸碱度大部分是中性。汉水河流境长58 km,境内流域面积26.8 km2。沿汉水流域有超过2 万hm2冲积沙洲和1.33 万hm2丘陵岗地,十分适宜种植优质果树。

经济效益分析:果品每667 m2平均纯收益4 500~9 000 元,大田作物650 元,果品生产效益远高于大田作物。每667 m2果园,一年生产成本:农药打5~8 次,共300 元;肥料300 元,包括尿素、复合肥,有机肥200~300 元;每个工80~120 元/天,约需600 元。共需费用约1 500 元。一年果品收益:每667 m2产量2 000~3 500 kg,价格以3 元/kg 计,收益6 000~10 500 元。每667 m2大田作物一年生产成本:40 kg 复合肥、10 kg尿素,大约150 元;种子25 kg,50 元;除草剂大约15 元,农药30~40 元;收割费用工50 元;共计约350 元。大田作物一年收益:每667 m2产量400 kg,收益1 000 元左右。

表1 2017 年9 月1 日至2021 年9 月1 日老河口天气概况

市场需求分析:长江中下游砂梨区是全国发展砂梨的优势产区,老河口市是湖北省发展砂梨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砂梨早熟品种比北方早熟品种成熟期要早20~40 天,季节差价优势明显,而品质优于南方梨。老河口市发展晚熟桃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全国主要种植的桃品种,中熟品种占23%,晚熟品种占2%,绝大部分为早熟品种。老河口市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气温在15~30 ℃且降雨量少,非常适合生产优质晚熟桃,而且这期间中秋、国庆节市场需求量大。

四、发展对策

(一)发展思路

大力推进老河口市涵盖水果产业“生产+科技+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升级,构建和不断完善基地农民分享一、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联农带农机制;把建设高质量现代水果产业园,大力发展以梨、桃为主导的水果产业链,作为十四五期间推进老河口市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极。

(二)发展对策

给予政策扶持。果树前期没有收入,且苗木、肥料、用药投入费用大,导致水果发展后劲不足。应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发展水果的奖补政策,对新建果园、水果品牌打造、冷藏库建设等给予一定补贴,扶持水果产业发展。全力扶持全市水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政策优惠,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其流转土地,扩大产业规模,在建设用地、银行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引导建立销售渠道,产业园核心区水、点、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

稳步扩大面积。主要涉及“两区两带”。“两区”:核心区为洪山嘴镇;联动区包括光化办、酂阳办、李楼镇、仙人渡镇、袁冲乡、孟楼镇、竹林桥镇和张集镇等周边乡镇。“两带”:汉江百里砂梨带、丹渠百里黄桃带。鼓励各乡镇办在适宜地点种植梨、桃,扩大种植面积。将水果生产与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化升级相结合,带领群众走一条效益好、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提高贮藏能力。加大果品贮藏保鲜设施、运输设备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冷藏设施和保鲜技术,不断扩大贮藏能力,使保鲜能力达到1 万t。打造冷链物流业,提高新鲜果品的冷链运输能力,通过冷链物流专线,增强果品“走出去”的能力。

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培植春雨合作社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及水果新型经营主体。巩固和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加大果业订单销售,彻底改变果农各自为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为品牌打造、产业化营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业提档升级。选择部分新发展果树区域,引进湖北省农科院“双臂顺行式”树形先进专利技术,适当结合发展旅游观光采摘。该树形具有高品质、轻简化、省力化、标准化、机械化等优势,既适合产业发展,又适合观光采摘。可促进水果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发挥产业支撑作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品牌培育。坚持用品牌聚合资源、靠品牌壮大产业、以品牌抢占市场的观念,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扩大“汉水”砂梨、“风味皇后”“仙仙”品牌培育影响;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等,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大力宣传现有的品牌。建立果品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收集、整理、预测和发布果品市场信息,为果品生产营销企业及果农提供准确信息。

做好苗木繁育。果树品种纯真、健壮无病,才能保障建园后的果品优质、丰产和高效。要抓好优良品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及时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繁育,扎实做好良种果苗的繁育,培育出优质足量的苗木,以满足全市水果发展的需要。

推进有机认证。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果品质量安全政策宣传,加大果品检测工作力度,全市果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力争达到99%以上。通过果品套袋、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措施,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加大力度宣传推行安全生产,做到无公害农产品全覆盖,逐年增加绿色食品认证及有机食品转换认证面积。

开展农业招商。利用老河口市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发展水果产业规模,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出台优惠政策,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和鼓励市内外客商投资开发果树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兴办果品精、深加工企业,建立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含量现代化果品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完善公司与果农、公司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经营机制。

开展果品溯源。老河口市绿沃投资有限公司与京东合作打造了全国首个黄桃基地(京东农场)数字化溯源系统。今后,老河口市可依托绿投公司雷祖店黄桃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扩大自身黄桃基地溯源系统规模,并逐步将全市梨、桃基地纳入数字化溯源系统,借助京东“京品源”平台销售,加强果品产后精细化、商品化处理,提升绿投公司营销带动能力,把果品数字化溯源打造成该市水果的精致名片。

猜你喜欢

老河口市果品果农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展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湖北省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助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纪实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