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级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中慢行空间的设置
2022-01-09龙忠艳
龙忠艳
(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一、引言
随着国省干线公路规划的逐步完善,大量的国省干线实施提档升级,部分国道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而一级公路应部分限制接入,当公路具有干线功能时,与一级公路相交的节点应采用立体交叉形式;当公路具有集散功能时,与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交叉的节点宜采用立体交叉形式,因此互通式立体交叉逐步应用到普通国省干线工程中。但是公路相关规范设计车辆仅为机动车,未对非机动车、行人的设计做出具体指导,因此各个设计单位对互通范围内的非机动车的处理方式均不一致。本文结合高坝互通的施工设计图,总结了在一级公路互通式立交段设置慢行空间的原因,以及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二、工程概况
(一)项目位置
国道247线是一条干线公路,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境内,路线总体走向为由北向南,依次经过宜宾县、翠屏区和屏山县,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该条线路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区域路网,大幅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还提高了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沿线资源的开发,带动川南经济发展。国道247线与沿线重要乡镇的连接线、干线公路、主要集散公路的相交均采用立体交叉。
明威大道是东西走向的一级公路,是连接双谊产业园、双谊镇、明威镇、国道247线和G85银昆高速的主要集散道路。东起银昆高速象鼻互通收费站,西至双谊产业园。
高坝互通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境内,是国道247线上多座互通式立体交叉之一,为满足国道247线自贡至水富向车辆与明威大道、双谊产业园车辆的交通转换而设。高坝互通处于《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一体化管控区以北,临近翠屏区双谊产业园。
图1.高坝互通地理位置图
(二)建设条件
高坝互通建设区域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沿线地表基岩为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且零星裸露,覆盖层分布不均,山坡地段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厚度低于2m,平坝及沟谷地带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粉质黏土和软土,粉质黏土厚度低于8.9m,软土厚度在1.4m~6.5m之间。
高坝互通区域地表水主要为河水、水塘及水田中的上层滞水,粉质黏土及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较为贫乏。互通区路线范围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为软土,稳定性较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构筑物基础岩性稳定,地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三)技术标准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国道247线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为双向四车道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基宽24.5m,如图2所示;明威大道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为双向四车道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基宽27.5m;匝道路基宽9m(单向单车道),10.5m(单向双车道),如图3所示。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小桥涵、路基为1/50,大中桥1/10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高坝互通式立交采用全苜蓿叶方案。
图2.国道247线建设标准横断面
图3.明威大道建设标准横断面
(四)交通量预测
图4.高峰小时转向交通量
如图4所示,根据初设资料预测,2041年高坝互通式立交平均日交通量(AADT):自贡往来明威方向5876pcu/d,自贡往来双谊工业园方向3501pcu/d,双谊工业园往来机场方向4271pcu/d,自机场来明威方向4253pcu/d,方向不均匀系数D取50%,高峰小时系数K取0.105,换算成高峰小时转向交通量图(括号内数据)。交织段最大的交通量达1060pcu/h。转向主要交通流为自贡过境至明威方向。
三、初步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初步解读高坝互通施工设计图后,发现设计存在两个问题。
图5.初步设计推荐方案平面图
明威大道与国道247线交叉设置高坝互通后与双谊产业园规划道路相接,明威大道在互通前后路段均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慢行空间,但初步设计明威大道在互通范围内采用与国道247线相同的标准横断面,未设置慢行空间,导致双谊产业园与明威大道的慢行空间未贯通,慢行空间在高坝互通范围成为“断头路”。
高坝互通进入养护中心未设置减速车道,从养护中心进入明威大道也未设置加速车道,导致养护中心的进出成为安全隐患点。同时,明威大道路基宽度变化段未设置过渡渐变段,进一步加大了该区域交通安全风险。
四、施工图优化方案
高坝互通施工设计图在多方案、同精度比选全苜蓿叶互通和变形苜蓿叶互通后,结合交织段交通量大于600pcu/h,以及工期、变更管理、占地、造价等影响因素,决定采用带集散车道的全苜蓿叶互通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互通的安全性,并提出了慢行空间在高坝互通范围成为“断头路”的解决方法和实际存在的困难。
(一)解决方案
图6.施工图设计方案平面
增加I、J两条辅路作为明威大道慢行空间贯通整个高坝互通。设置I、J辅路能够进一步加强交通引导,在互通范围外提前分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避免非机动车和行人进入互通区域后无路可走;同时,由于I、J辅路分别下穿国道247线主线和4条右转直连式匝道,因此设置了通道涵,既解决了慢行空间的通行问题,也兼有互通范围的排水功能。此外,I、J辅路作为沿线村道赔建道路,具有完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的作用。
由于I辅路设计行车速度较低,其与主路之间存在1.25m宽的绿化带作为硬隔离,且养护中心仅有养护人员使用,在运营期间交通流量较小,因此不在主线上设置加减速车道进出养护中心,而是直接在养护中心进出口以“右进右出”平交口方式与I辅路相连,既解决了养护中心的出行问题,也减少了互通范围的交织。
(二)存在的困难
增加I、J两条辅路虽然提升了高坝互通的行车安全性,解决了高坝互通范围明威大道慢行空间的“断头路”问题,但是整个互通工程量和占地规模的增加,导致了整个高坝互通工程建安费成本翻倍。受造价的限制,施工图阶段未进一步优化设置国道247线方向的慢行空间。
表1.工程量初、施设对比表
高坝互通初步设计建安费为1.55亿元,施工图设计建安费为2.95亿元,施工图建安费较初步设计增加1.4亿,其主要原因有:I、J两条辅路总长2.819km,相应的路基、路面、软基等工程数量增加;因增加I、J辅路,需要在国道247线及4条直连式匝道上设置通道涵,同时I、J辅路跨越河沟需增设桥梁等,增加了造价;明威大道在互通范围增加了集散车道,总长1.4km,相应的路基、路面、软基等工程数量增加。
由于受造价、用地的限制,高坝互通只增加了明威大道方向慢行空间,可供非机动车、行人使用,基本实现了明威大道的机非分离,解决了非机动车主流上的通行问题;但未增加国道247线方向的辅路,不能实现互通范围的机非分离。运营期间,互通范围内仍然会存在极少部分的非机动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结语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设计时未考虑非机动车及行人,但由于国道不封闭,并未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因此实际生活中存在摩托、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行驶的现象,在基本路段非机动车基本行驶在右侧硬路肩位置。
在互通立交区域,各方向交通集中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分流、合流和交叉,其交通组织和运行条件远比公路的基本路段复杂,运行安全问题也比基本路段突出,尤其分合流鼻端处可能会混入非机动车,大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率。
从初步设计时,便应当重视非机动车的通行问题。例如全苜蓿叶互通,若初设时采用两层且不考虑非机动车通行问题,在施工图阶段解决,则需要大量增加匝道的条数及上跨、下穿的结构物数量和软基处理范围等,势必会增加用地数量和造价。此外,根据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初步设计批复后,互通式立交的位置或方案发生变化,属于较大的设计变更,需要重新审批,整个流程耗时较长。
在施工图阶段,通常受工期、用地、造价等限制,调整互通的形式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一级公路上设置互通式立交,尤其靠近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在前期选择互通立交的形式时,应当充分考虑在互通范围内,分离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以提高整个互通的安全性,选择对非机动车比较友好的互通形式,如“隧平桥”的三层菱形立交,或者在互通区域单独设置非机动车的转换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