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放松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2022-01-08雷瑞新李春燕
雷瑞新 李春燕
临汾市骨科医院脊柱科 041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综合征,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并对神经根、马尾神经形成刺激或压迫,引起腰部、下肢疼痛〔1〕。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明显增多,且多发于中青年,对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积极治疗有着重要意义〔2-3〕。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为临床主要疗法,然而有10%~30%患者术后效果并不理想〔4〕。大量研究证实,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与腰痛之间有着明确的相关性〔5〕,负性情绪的存在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治疗同时需缓解负性情绪。本研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开展引导式放松疗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样本,均选取临汾市骨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6例患者。纳入标准:①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②经3~6个月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③伴随神经根性症状,④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⑤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⑥意识清醒、精神正常,⑦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冠心病、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障碍以及其他影响评价结果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参考组(53例)。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26~65岁,平均(48.89±3.30)岁;文化程度:高中15例,大专21例,本科及以上17例;平均年收入(11.52±2.31)万。参考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48.77±3.29)岁;文化程度:高中14例,大专25例,本科及以上14例;平均年收入(11.77±2.42)万。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健康教育:将疾病知识、护理内容、发病因素、引导式放松疗法优势制作成宣传册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提升其对护理和疾病的了解程度。日常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定期介绍疾病情况,缓解心理压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引导式放松疗法,具体如下:(1)人员培训。选拔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学历大专以上且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强的护士担任教育、引导以及研究人员,共计10人,护士长作为组长,所有人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均接受引导式放松疗法相关培训,并在考核合格后参与研究。(2)引导式放松疗法,主要包括音乐疗法、肌肉放松疗法,通过护士与患者一对一进行,确保治疗开始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①音乐疗法,医护人员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环境等,并由心理医生对患者心理、性格等做综合评定,依照评定结果、患者喜好推荐音乐,可选取5、6个同类型曲目循环播放,主要以悠扬、温馨、委婉曲目为主,每次音乐放松疗法在肌肉放松法之前或同时进行,每次治疗30 min,1次/d。②肌肉放松疗法。护士先将肌肉放松疗法告知患者,引导患者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安静状态下或音乐播放下,依次训练手、前臂、上臂、肩部、颈部、头面部、胸腹以及腿部共16组肌群放松,首先收紧特定部位肌肉,持续10 s后,放松10 s,20~30 min/次,2 d/次。放松训练开始前,护士用语言进行引导,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在放松训练时,用语言引导患者按照步骤进行。患者仅在住院期间接受引导式放松疗法。
1.3 观察指标
①焦虑自评量表(SAS)〔3〕:量表共20个问题,80分,超过50分表明患者情绪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分数与焦虑情绪成正比。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采用标记有1~10的直尺或纸条,两端分别为“0”“10”,代表无痛、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依照自己感受的疼痛情况来进行标记。其中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中;8~10分为差。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7〕:量表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性生活、旅行、社会活动共10个问题,每道题0~5分,最高分5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④生活质量量表(SF-36)〔8〕: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8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疗效判定
治愈:治疗后,患者疼痛感、临床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能力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疼痛感、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腰部活动能力明显提升;无效:治疗后,患者疼痛感、临床症状以及腰部活动能力均无改善〔9〕,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与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干预前、后两组SAS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SAS评分比较分)
2.3 干预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4 干预前、后两组ODI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ODI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ODI评分比较分)
2.5 干预前、后两组SF-36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SF-36评分显著增加,观察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见表5。
表5 干预前、后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骨科门诊中占30%~50%,为临床常见疾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患者为20~50岁青壮年,且70%患者腰部存在受伤史。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因素已经明确,主要有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过度负重、外伤、受寒、不良体位、脊柱畸形等〔10〕。近年来,学者在对影响腰椎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调查时发现,负性情绪亦为一项相关因素,且为术后疼痛改善率欠佳的预测因素。王妍等〔11〕在对442例行经皮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焦虑组、抑郁组患者术后日本矫形科学学会(JOA)评分、VAS均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组,证明了这一观点,因此在治疗同时采取有效手段干预患者负性情绪已经成为骨折工作者工作的重点。
患者普遍存在腰背部、下肢疼痛、功能受限等,因此在护理时主要将疼痛、活动障碍、忧虑、自理能力缺乏等作为重点。放松疗法是依据规律、科学的练习程序,有意识调节心理、生理活动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可对紧张刺激紊乱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躯体”两部分,因此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音乐放松疗法、肌肉放松疗法进行干预。有多项研究通过不同领域疾病中音乐疗法的应用证实了其在改善机体应激反应、缓解疼痛的效果〔12-14〕。肌肉放松疗法在交互抑制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放松疗法,患者在引导下有意识的依照特定顺序逐渐绷紧、放松全身肌肉,通过有意识的感受肌肉的松紧、轻重,体验到紧张、放松等感觉,更好的控制松弛过程,从而降低运动系统、提高营养性系统功能,达到降低应激反应、改善生理功能、减少负性情绪的效果。通过肌肉放松疗法不仅可对肌肉骨骼系统产生作用,同时能够使大脑皮层处于较低唤醒水平、协调全身器官〔15〕。本次证明,通过引导式放松疗法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音乐疗法、肌肉放松训练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长期慢性应激反应,这对手术改善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开展引导式放松疗法有助于缓解负性情绪,减轻疼痛,对机体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