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呼吸肌训练结合振动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意义观察
2022-01-08都雪娇
都雪娇
坠积性肺炎是老年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坠积性肺炎是长期卧床休息引起的常见医院感染呼吸道并发症。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同时增加了住院费用,也是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肺炎,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治疗费用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老年长期卧床活动性小,分泌物容易堆积肺部两侧叶背叶,同时双肺气管和小气道紊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体外引起坠积性肺炎[1]。尤其是老年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咳嗽反射减弱且痰难咳出。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中小气管,在肺底积聚而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有研究报道术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高达35%,居手术并发症首位[2]。呼吸肌训练又称呼吸调节,通过影响神经消化、循环等多系统功能,吸气肌训练是一种主要针对膈肌和胸吸气肌群呼吸训练方式,结合振动排痰能有效协调呼吸肌功能改善肺功能,增加肺活量,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56.5~74.0 岁,平均年龄(65.0±5.1)岁;脑出血23例,脑梗死27例;部分丧失自理能力27例,完全丧失自理能力23例;体质量指数(BMI)17.0~21.0 kg/m2。试验组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54.5~72.0 岁,平均年龄(63.4±3.1)岁;脑出血24例,脑梗死26例;部分丧失自理能力22例,完全丧失自理能力28例;BMI 17.2~21.5 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评分<7 分;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无胸腔和腹腔大出血征象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无振动咳痰指征患者;精神清楚且生命体征稳定患者,无严重痴呆和失语症患者,可配合治疗;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及有严重认知,或意识障碍者;完全性失语,或研究期间康复治疗中断者;其他疾病所致功能障碍者;脑血管病或其他器官严重疾病;严重术前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患者;严重呼吸道、胸部外伤,既往胸腔感染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控制基础疾病、生命体征监测、疾病观察和肠内营养、对于无临床禁忌证的患者,每天3:00、9:00、15:00、21:00 将床头抬高30~45°,保持15 min,防呕吐和误吸。呼吸肌训练:首先采取胸廓训练,采取仰卧位,屈髋屈膝,让患者双手放在肋间肌上,让患者缓慢呼吸,同时可以给予阻力,让患者在阻力情况下完成呼吸动作。膈肌训练:取仰卧位,头部抬高,使用腹式呼吸,在脐部放置1 kg 沙袋,锻炼持续10 min/次。缩唇呼吸:让患者闭口经鼻深吸气,呼气时要缩拢口唇,缓慢呼尽气体,患者熟练掌握以上缩唇呼吸和阻力呼吸后,让患者自行锻炼,2次/d。每天监测患者体温,每2天检查1次胸片。引导患者于清醒时咳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仪器振动排痰。使用G5 振动排痰仪(威海市博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叩诊时使用直径为90 mm 的圆形海绵治疗头,振动频率为30 Hz,20 min/次,2 次/d,痰粘稠不易咳出时雾化吸入。改变患者体位时保持插管的中心位置,防止位置不当插管末端压迫气道壁,造成气道出血。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坠积性肺炎发生情况、预后良好情况、排痰量、痰液粘稠度、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坠积性肺炎判定标准: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结合气道分泌物培养、血常规检查以及胸部X 线检査,参照《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确定。预后判定标准: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定,分为5 个等级,1 级为死亡,5 级为预后良好。痰液粘稠度:对于无痰咳出的患者不计入研究,分为3 度,Ⅰ度为稀痰,痰液可顺利咳出,外观成泡沫样或米汤,较为稀薄;Ⅱ度为中度粘痰,痰液尚能咳出,但外观较粘稠;Ⅲ度为重度粘痰,痰液不易咳出,成黄色,外观较Ⅱ度明显粘稠。呼吸困难判定标准:参照修正的Borg 量表标准评分,分值范围0~10 分,分数越高表明呼吸越困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坠积性肺炎发生情况及预后良好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坠积性肺炎发生情况及预后良好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排痰量、痰液粘稠度及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痰液粘稠度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排痰量、痰液粘稠度及呼吸困难评分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排痰量、痰液粘稠度及呼吸困难评分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FEV1、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 试验组患者PaCO2、Pa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mm Hg)
表4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坠积性肺炎是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是由患者长期卧床导致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流至肺底所致。多数为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的混合感染,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而且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4,5]。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坠积性肺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肺泡处于瘀血状态,导致细菌感染,主要的原因包括患者长期卧床,咳痰无力,痰不易咳出而流至肺底;长期卧床使胸部活动范围小,且分泌物易积聚在肺部,患者长期卧床不起,血液循环受阻而血流速度慢,易在肺部形成微血栓[7];坠积性肺炎患者伴有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等多种疾病,导致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和免疫功能低下,对致病菌抵抗力差而引起肺部感染,部分患者使用胃管而引起误吸或咳嗽。目前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方法主要为药物防护,预防主要针对临床实践中的易感因素[8]。使用抗生素和中药制剂与中药处方相结合,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及时叩击背部、祛痰和有效的气道湿化是预防老年长期卧床后肺部感染的关键。振动排痰能显著减轻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呼吸阻力,增加排痰量,而且振动排痰能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传统频率不可控、用力不均匀和不能使痰液工作方向移动、排痰效果差等缺点[9]。优化翻身、叩背和体位管理方案,有计划、有重点地保持气道通畅,有效维持肺通气功能,改善患者预后。采取呼吸肌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让呼气肌和吸气肌更主动的参与有效收缩,增加肺泡的通气量,防止吞咽肌群发生萎缩[10]。
综上所述,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呼吸肌训练结合振动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