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大岭山地区中小学生水痘流行特征与抗体浓度水平关系的探讨
2022-01-08吴德泰杨欲静叶东清
吴德泰 杨欲静 叶东清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的飞沫和日常接触传播,易感者接触后80%~90%发病,具有高度传染性[1]。2005年底国家将水痘列入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并明确了水痘的报告标准[2],全国各地开始报告水痘病例和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水痘事件)。水痘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在人群聚集场所(如学校)容易发生水痘群体性发病、扩散,有着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作者在课题设定时间内通过调查东莞市大岭山地区中小学生水痘抗体浓度水平现况,并结合东莞市2013年1月~2020年12月的疫情报告数据,对水痘的流行特征(年龄特征)和抗体浓度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为推行二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登记在东莞市大岭山镇发病的水痘确诊学生资料,按年龄组分类统计累计发病学生人数。中小学生人数资料来源于《东莞市教育统计年鉴》。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入学时间:2013~2020年)在大岭镇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中小学生水痘患者102例归为患病学生组,其中男59例,女43例;年龄7~15 岁;同时根据患者填报的传染病卡信息,通过本院防保科人员与患者所在学校班级联系,建议同班未患病的学生前来本院抽血测定抗体浓度水平(知情同意原则),并对愿意前来抽血的学生106例归为未患病学生组,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7~15 岁。患病学生组与未患病学生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于抽血前均给予知情同意告知,将同意进行抽血检测并承担相关费用者纳入本项目受试对象,不同意抽血或不同意承担检测费用者从本项目中删除。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读的大岭山镇中小学校学生,有水痘疫苗接种史,首次发病并符合水痘的临床诊断标准;②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读的大岭山镇中小学校学生,为水痘发病学生的同班或同级同学,有水痘疫苗接种史,若与水痘患者有接触史,则需经医学观察3 周而未患病者;③流行病学特征中的分析对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大岭山镇中小学学生水痘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人数。排除标准:①无水痘疫苗接种史;②自然感染患者;③非大岭山镇学籍的中小学学生。
1.3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年1月1 日~2020年12月31 日东莞市大岭山镇水痘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人数,按年龄分组,对各年龄组学生的水痘累计发病率进行分析。由本院检验科专业人员采集学生外周静脉血2ml,离心后抽取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使用德国维润赛润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采用ELISA 法进行定量测定水痘IgG 抗体GMC。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患病学生组和未患病学生组不同性别水痘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患病学生组和未患病学生组各年龄段水痘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患病学生组和未患病学生组水痘总体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分析2013~2020年中小学各年龄组学生水痘累计发病率及2013~2020年中小学生各年龄组水痘累计发病率与抗体浓度变化的关系。水痘IgG 抗体GMC<100 mIU/ml 判定为阴性,水痘IgG 抗体GMC≥100 mIU/ml 判定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多组间GMC 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病学生组不同性别水痘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 患病学生组不同性别水痘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病学生组不同性别水痘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n(%),]
表1 患病学生组不同性别水痘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n(%),]
注:男女比较,P>0.05
2.2 未患病学生组不同性别水痘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 未患病学生组不同性别水痘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未患病学生组不同性别水痘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n(%),]
表2 未患病学生组不同性别水痘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n(%),]
注:男女比较,P>0.05
2.3 患病学生组与未患病学生组各年龄段水痘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 患病学生组各年龄段水痘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C 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患病学生组各年龄段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C 也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病学生组与未患病学生组各年龄段水痘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n(%),]
表3 患病学生组与未患病学生组各年龄段水痘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n(%),]
注:患病学生组和未患病学生组各年龄段比较,P<0.05
2.4 患病学生组与未患病学生组水痘总体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 未患病学生组水痘总体抗体阳性率为61.32%,抗体GMC 为(118.80±30.98)mIU/ml;患病学生组水痘总体抗体阳性率为 43.14%,抗体GMC 为(102.51±27.22)mIU/ml。患病学生组水痘总体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C 均低于未患病学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患病学生组与未患病学生组水痘总体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n(%),]
表4 患病学生组与未患病学生组水痘总体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比较[n(%),]
注:与未患病学生组比较,aP<0.05
2.5 2013~2020年中小学各年龄段学生水痘累计发病率分析 2013年1月~2020年12月中小学生随年龄增长,各年龄段水痘累计发病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013~2020年中小学各年龄段学生水痘累计发病率分析(n,%)
2.6 2013~2020年中小学生各年龄段水痘累计发病率与抗体浓度变化关系 2013年1月~2020年12月中小学生随年龄增长,各年龄组水痘累计发病率逐年增多,而体内抗体GMC 则呈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2013~2020年中小学生各年龄段水痘累计发病率与抗体浓度变化关系
3 讨论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特别容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如学校引起暴发或流行,每年水痘突破病例发生率有随时间上升的趋势[3-5]。世界贸易组织(WTO)认为除疫苗外,似乎没有其他措施可以控制水痘再易感人群中的传播或发病[6]。相关研究[7]发现,第一剂次接种后的1年内疫苗保护的有效性为97%,而在第2年则下降到86%,随后的几年里仍有小幅度的下降。研究发现,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虽可以有效预防水痘的暴发与流行,但因水痘抗体浓度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故水痘疫苗接种后的保护时效仍待讨论。本研究所选对象均为已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中小学生,旨在通过对接种后学生体内抗体浓度水平变化调查,找出中小学生水痘发病率与抗体浓度水平之间关系,为推行二剂次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患病组及未患病组不同性别水痘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学生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C 均低于未患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组对象学生按年龄段分类研究显示,各年龄段抗体阳性率、抗体GMC 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研究结果与王翠玲等[8]研究结果一致。通过对2013~2020年中小学生水痘各年龄段累计发病率研究显示,随年龄增长,水痘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率的增长与学生体内水痘抗体浓度水平下降呈明显负相关。由此提示一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有限,保护时限不持久,多于接种后≥5年内发生突破性水痘病例。由于随着年龄增长,抗体浓度水平下降,疫苗保护作用也在降低,所以全国各地近年来发生多起突破性水痘疫情,其中2017、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突破性水痘疫情均发生在学校[9]。近期有关研究提示,现有一针剂次免疫程序无法有效阻断水痘在托幼、中小学校传播[10],提示有必要调整现有水痘疫苗免疫程序。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建议针对重点人群如在校学生等加强水痘接种针次,在做好1 岁以上儿童接种一剂次水痘疫苗的基础上,于小学入学前可接种第二剂次强化免疫[11,12],提高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从而提高水痘疫苗对人群的保护能力,避免在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生突破性水痘疫情,从面减少因疫情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身体健康的影响。
综上所述,东莞市大岭山地区中小学学生体内抗体浓度水平随年龄增长出现逐年下降趋势,故应在小学入学前给予第二剂次疫苗接种,其意义在于推行二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维持体内抗体浓度水平,获得更长的免疫保护时限,避免因突破性水痘暴发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