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1-08秦陆兵
秦陆兵
脑梗死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治愈难、病发快的特点,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栓、血管闭塞、血管狭窄等病变,脑梗死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群体,临床症状包括偏瘫、失语等,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意识障碍和死亡情况[1]。氯吡格雷是一种使血小板凝聚、血栓素合成受到阻止,使前列腺环素分泌增加的药物;阿司匹林是一种使血栓、血小板凝聚、释放受到抑制的药物[2,3]。本研究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62~78 岁,平均年龄(65.71±4.08)岁;男28例,女22例;18例基底节梗死、11例脑干梗死、12例小脑梗死、7例丘脑梗死、2例其他部位梗死。观察组年龄62~77 岁,平均年龄(65.91±3.70)岁;男27例,女23例;16例基底节梗死、11例脑干梗死、13例小脑梗死、8例丘脑梗死、2例其他部位梗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标准字H20067269)治疗,100 mg/次,1 次/d,共3 个疗程,1 个疗程为5 d。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标准字H20123116),阿司匹林用药同对照组,氯吡格雷口服75 mg/次,1 次/d,共3 个疗程,1 个疗程为5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症状,神经功能、血液流变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水平视为显效;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相关指标恢复≥50%视为有效;症状无变化,神经功能、血液流变相关指标无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②对比两组患者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在内的血液流变相关指标。③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ADL 评分。④对比两组患者包括血栓、恶心呕吐、再梗阻在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相关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ADL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ADL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ADL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脑梗死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群体,但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生活、工作压力增大,熬夜现象大幅度增加,人们身体和心脏的负担严重加大,脑梗死的发病人群逐渐向年轻化发展,且发病率、死亡率均有所提高,该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研究显示,目前,脑梗死是世界死亡原因第三位、我国死亡原因首位[5],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治愈难、病发快、预后差的特点,具有偏瘫、失语的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死亡的情况。脑梗死发病原因包括脑水肿、血栓扩展、血栓再形成、侧支循环不良等,后遗症可能有口眼斜歪、肢体活动不灵等[6],严重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心理负担加重,社会角色受到影响。治疗脑梗死的方法众多,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颅内压降低治疗、亚低温治疗等[7],但如何使患者的治疗时间缩短,使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
阿司匹林是一种最早用于抗血栓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酸性强,在胃内难被溶解,生物利用性高,具有吸收快、作用强、分布广泛等的特点,作用是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减少血栓形成,抗凝血作用良好,是一种临床上治疗脑梗死的首要治疗药物[8]。阿司匹林具有治疗镇痛、发热的治疗效果,抑制环氧酶是阿司匹林用于脑梗死治疗的基本机制,对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抑制效果良好,保护脑组织内线粒体,脑缺血耐受能力得到增强。阿司匹林在临床上治疗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阿司匹林具有副作用大的缺点,严重损害患者的肾脏,甚至患者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的情况,目前小剂量疗法是目前阿司匹林被推崇使用的主要疗法。氯吡格雷是一种能够对血小板起抑制作用的药物,氯吡格雷使得血小板的聚集、谷氨酸的释放受到有效的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比例得到有效调节,细胞内的钙浓度得到降低[9]。血小板会引发心脏和脑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异常动脉循环,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改善血小板引起的此类的不良事件。氯吡格雷能够使血小板受体结合腺苷二磷酸的过程受到阻止,使纤维蛋白结合糖蛋白的过程受到破坏。脂质细胞、斑块中巨噬细胞受到氯吡格雷的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数量得到有效的增加,斑块得到稳定[10]。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能够使血小板凝聚得到有效抑制,血栓能够溶解于短时间内,血供因此得以提高。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后,患者的的病情得到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一定的降低,患者的生命健康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效果显著,具有推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