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研究坦度螺酮与脑电、皮电生物反馈治疗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焦虑的价值
2022-01-08张叶
张叶
精神分裂症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发作时可表现为认知功能损伤、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以及意志和行为障碍等情况,对周围人群及患者自身都有显著的影响[1]。对于处于稳定期的精神分裂患者来说,意识比较清醒,且神志正常,但会由于疾病出现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社交、工作以及生活受到疾病的影响,产生担忧心理。负性情绪的不断累积会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而从临床调查中可以看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焦虑的比例非常高,出现恐慌、紧张以及缺乏安全感、情绪烦躁等情绪,极易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更有甚者还会造成植物神经紊乱,影响其整个机体功能的发挥。坦度螺酮为临床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对焦虑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而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生物反馈治疗在各类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焦虑的治疗方法尚未有标准方案,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坦度螺酮与脑电、皮电生物反馈的对比研究,提升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焦虑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本院就诊的96例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焦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前瞻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34~70 岁,平均年龄(58.2±8.1)岁。观察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32~72 岁,平均年龄(58.7±8.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经系统治疗后,急性发作症状消失,进展到稳定期;经临床检查,SAPS、SANS 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等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恢复良好;患者HAMA 评分>14 分,SAS 评分>50 分。排除标准[4]:合并其他严重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合并肝肾、心脏等脏器或者组织功能异常者;对本研究药物或治疗方法不耐受及存在过敏反应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且患者及家属入组前充分了解本研究内容及风险性,签订入组协议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坦度螺酮(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046,规格:10 mg)治疗,用药方法:初始剂量保持在10 mg/次,1 次/d,治疗1 周后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疾病改善情况,适当将药量增加至30 mg/次,1 次d,连续用药6 周,若无病情改善,则更换治疗药物或方案。
1.2.2 观察组 采用脑电、皮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选择的治疗仪器为荷兰思必瑞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反馈MACK。操作方法为:将生物反馈仪的电极放在相应的位置,以左耳垂和右耳垂为参考电极,以FPT 为接地电极,将仪器滤波频率设置为0.5~60.0 Hz,时间常数为0.1 s。分别对患者实施α 波及θ 波治疗。α 波治疗过程中先将患者静止状态下的3 min 内脑电活动进行采集,并确定患者脑电生物反馈参数大致范围,并指导患者充分放松,将目标线定位在10。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放松情况调整目标线,并在反馈训练过程中,保证音乐时间在总治疗时间的80%以上。θ 波治疗过程中与α 波治疗一样,需要采集患者治疗前3 min 的静息脑电活动,并确定患者脑电活动的大致范围,指导患者充分放松,将目标线设定在0.2 并适当调整,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每次治疗过程中根据皮电生物反馈过程中收集到的患者皮肤温度、电位变化等信号进行研究,用于指导患者放松训练。脑皮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时间为20 min/次,3 次/周,连续治疗6 周共18 次后观察治疗效果。根据生物治疗反馈结果,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3 次/周,共训练6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以HAMA 及SAS 评分为评估标准,HAMA评分>14 分,SAS 评分>50 分为有焦虑症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6 周后进行评估。②比较两组疾病预后。以SANS、SAPS 评分为评估标准,分数越高表示精神分裂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 评分和S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 周后,两组患者HAMA 评分和SA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和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2 两组疾病预后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SANS评分为(51.3±10.3)分、SAPS 评分(12.3±6.2)分,与对照组的(52.0±11.4)、(11.9±5.6)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6、0.332,P=0.753、0.741>0.05);治疗后,观察组SANS 评分为(43.2±15.0)分,低于对照组的(50.1±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8,P=0.009<0.05)。治疗后,观察组SAPS 评分为(12.2±5.9)分,与对照组的(11.8±5.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P=0.725>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并发焦虑一般以患病早期以及疾病处于稳定期为多见,此时患者意识比较清醒,有正常的认知,由于对自身病情担忧以及受到疾病反复发作的折磨,或者正在服用的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等影响使患者出现担忧、恐慌或者烦躁等负性情绪,导致焦虑症状的出现[5]。对于合并焦虑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其治疗依从性不高,甚至有藏药、漏服以及拒服等情况,不利于精神分裂症的控制。在精神分裂症稳定期,针对患者抑郁症状,需要给予积极的诊疗,提升抗焦虑效果。从药物保守治疗方面看,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焦虑患者采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效果,患者可恢复平和的心境,但长期用药治疗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还容易复发[6]。就本研究选择的抗焦虑药物坦度螺酮,其通过激发5-羟色胺(5-HT)受体的作用,可使其与突触后膜5-HT1A以及5-HT2A受体相结合,使患者脑神经放电处于平衡状态,缓解患者焦虑症状。但患者长期使用可引发乏力、嗜睡以及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性还有待确定。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焦虑症状的发生与患者脑电活动释放有关,因此,临床研究的重点从单一的保守药物治疗开始提升到采用“生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干预的高度。通过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对焦虑状态的患者脑电、皮电生物活动进行有效的反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可获得患者更多脑电活动的证据,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改善焦虑状态[7]。对于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焦虑患者来说,采用脑电、皮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彻底放松身心,并且掌握正常生理功能状态,进行科学的放松训练,以达到条件反射的目的,消除患者生理或者病理紧张症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6 周后,两组患者HAMA 评分和SA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 评分和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N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PS 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通过脑电、皮电生物反馈治疗,患者可以在专业的指导下对自身正常生理功能准确的把握,并通过放松训练逐渐恢复自身生理功能,最终达到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从治疗效果看,脑电、皮电生物反馈治疗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促进疾病转归。
综上所述,与坦度螺酮相比,脑电、皮电生物反馈治疗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焦虑的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