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配对CNP干预策略对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康复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022-01-08段传功
段传功
周口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河南 周口 466000)
慢性硬膜外血肿为临床常见疾病,据报道,硬膜外血肿占颅内血肿的25%~40%,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2]。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清除血肿,但手术作为强烈应激源,患者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进而影响术后康复进程,故临床需加强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医护配对临床护理路径(CNP)干预策略包括护理、医疗两种路径,护理主要围绕医疗制定,二者相辅相成,可为围术期护理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有效指导[3-4]。鉴于此,本研究尝试探讨医护配对CNP干预策略对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住院情况、神经功能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93例,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为51例、42例。对照组女19例,男23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2.48±6.23)岁;血肿分布部位:16例右额颞区、18例左额颞区、8例颅顶枕区。研究组女23例,男28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1.51±6.02)岁;血肿分布部位:19例右额颞区、21例左额颞区、11例颅顶枕区。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经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慢性硬膜外血肿;均行血肿腔钻孔引流术;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凝血机制异常;既往神经系统疾病史;血液、免疫系统疾病;合并癌症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语言沟通障碍或认知障碍者;合并严重感染。
1.2 方法两组均行血肿腔钻孔引流术。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监测患者基础生命体征,进行常规入院宣教,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告知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术后给予卧位护理、伤口护理、饮食护理等,出院时发放慢性硬膜外血肿术后院外健康指导手册,嘱患者定期复查。
1.2.2 研究组 于上述基础上实施医护配对CNP干预策略,成立干预小组,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科主任组成,共同制定医护配对CNP表,并对表格内容统一进行培训,小组成员严格依照医护配对CNP表设定内容、时间展开工作,由护士长、科主任负责监督、评价。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第1天。医疗路径:由主管医师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开术前检验、检查单,完成入院记录;护理路径: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为患者安置床位,进行入院宣教,根据医生开具的检验、检查单指导患者至相关科室完成检查。(2)入院第2天(术前1天)。医疗路径: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手术方案,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手术方案,患者或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护理路径:根据医师拟定手术方案,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练习床上排便、有效咳嗽、深呼吸等,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3)入院第3天(手术日)。医疗路径:医师实施血肿腔钻孔引流术,术毕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护理路径:护理人员携带患者术中用药、病历、CT片护送患者至手术室,术后返回病房室同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引流管护理、切口护理等。(4)入院第4~7天(术后第1~4天)。医疗路径:上级医师查房,并完成查房记录,查看切口、引流液情况,进行切口换药,根据病情判断头部引流管拔除时间。护理路径:观察患者引流量、切口渗出、神经功能情况,预防血肿复发、感染、脑梗死等并发症,给予被动运动、按摩3次/天,15min/次,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逐渐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如训练患者自行进食、洗脸、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5)入院第8~10天(术后第5~7天)。医疗路径: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切口情况予以拆线,通知患者出院,告知其复诊时间。护理路径: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给予出院指导,发放出院带药,嘱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按时复诊,发生头痛、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切口流脓等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平均术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范围0~100分,NIHSS分值范围0~42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好、神经缺损越严重。(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脊液漏、肺部感染、血肿复发、颅内积气积液。(4)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利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护士专业技能、态度热情、主动服务、心理支持、疾病知识宣教。总分0~100分,>81分即非常满意,61~81分即满意,≤60分即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相加之和占总例数比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住院情况、Barthel指数、NIHSS评分以(±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情况研究组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平均术前住院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住院情况(±s)
表1 住院情况(±s)
2.2 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Barthel指数、NIHSS评分(±s,分)
表2 Barthel指数、NIHSS评分(±s,分)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较对照组低(19.05%,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n(%)]
2.4 护理工作满意度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12%,高于对照组(76.19%,P<0.05),见表4。
表4 护理工作满意度[n(%)]
3 讨论
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可引起严重脑出血、脑疝、颅内压增高等疾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手术治疗可有效清除血肿,但术后康复进程缓慢,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给予适当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医护配对CNP干预策略护理措施可同医生诊断、治疗相同步,提高医护协作性,有效促进护理人员对护理程序的应用,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护理流程[7-8]。本研究对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实施医护配对CNP干预策略,结果显示,其平均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短,且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降低,提示医护配对CNP干预策略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考虑其原因,依照医护配对CNP表开展护理工作,可避免护理人员因个人能力、经验不足等造成的护理效果差异,提高医护人员救治观念及时间观念,医疗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可能与医护配对CNP干预策略中于术后早期开展被动运动、按摩,以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训练自行进食、洗脸、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有关。既往研究证实,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故对术后护理要求较高[9-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19.05%,P<0.05),可见,开展医护配对CNP干预策略,依照护理路径表由入院至出院全程实施精细化护理,可最大限度杜绝各类并发症发生。此外,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12%,高于对照组(76.19%,P<0.05),表明医护配对CNP干预策略能够提高硬膜外血肿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可知,医护配对CNP干预策略可促进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康复,对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