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视大智慧

2022-01-08艾广明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小智鸡肋小聪明

文/艾广明

智慧是思维的能力和成果,有智慧,人类才成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虽然都有智慧,可有多少智慧,有怎样的智慧,可就不好一概而论了。评论某人有智慧,可不是随便说说,一般指其聪明睿智,有所高见,岂可浪得虚名。有智慧还不算高超,天外有天,“大智慧”或“大智”,是高一级的智慧,更令人向往和追求。

智慧是为个人为社会服务的,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想法和目标相一致就是有用的智慧。智慧常用,平常的智慧当然不能称作大智慧。当情况比较复杂,前景模糊,令人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在这种情况下有真知灼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棋高一着,才称得上大智慧。某摊位业主接待顾客,肯定得动动脑筋,怎可轻言有大智慧。领导干部呢,运用智慧的机会比较多,同时要求也高,岂可拿个主意就说是大智慧。领导干部发表见解,当面容易得到赞赏,不乏溢美之词,对一些捧场话何必太当真!

从社会人生大视野观察,大智慧首先表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古人论述大智慧,多从宇宙人生着眼。“心事浩茫连广宇。”认识的格局大,思路深邃广远,更能产生大智慧。国家、人类社会和个人命运相连,道理相通,掌握更有普遍性的道理,大智慧才有根基。有理论、思想修养的根脉,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随时都能生成经世致用的智慧,有的也称得上大智慧。

大智慧多在大事上体现出来,但寻常事情也可能蕴含着大智慧。比如领导干部处理下属的纠纷,谈吐之间,其看问题的眼界、深度,处理矛盾的艺术都会体现出来。一件平常之事,也焕发出大智慧的光彩。有大智慧的人平时也好学多思,经历较长时间的修炼。古人将智慧分为大智、中智、小智,小智、中智是大智的基础,平时懒得动脑筋,小智都很欠缺,怎会忽然生出大智慧。

大智慧在于开辟新思路,解决大问题,不在于调门有多高、口气有多大,好学深思、求真务实才是最重要的。老子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大不一定显著,大智慧也不一定灿烂夺目,尽在认识解决问题的才智之中。自我感觉具备大智慧,绝非等闲之辈,急于示人以高明,很可能沦为“小聪明”。《三国演义》里杨修喜欢在曹操跟前耍弄小聪明,闲谈时曹操可以容忍,但蛊惑军心还是使得曹操大怒。曹操正要喝鸡汤,将领来问夜间口号,曹操对着汤里的鸡骨头随口说一句“鸡肋,鸡肋”。身为幕僚的杨修听传口令为“鸡肋”,便叫身边的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还对将领解释: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来日魏王必退兵归也。引得大家都收拾行装,等着撤退。曹操知道情况后,以造谣扰乱军心的罪名杀了杨修。夜间口号是军中联络暗语,不在于字面意思是什么,猜测口令的微言大义有什么必要呢?杨修作为军中幕僚,散布流言扰乱军心,这算得上有智慧吗?

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总是从点到面,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一时一处看来是正确的认识,到更广阔的领域,更长一点时间,很可能证明是错误的。小智也是智慧,自有用武之地,但毕竟有所局限。有局限而不自知,轻易自诩有大智慧,反倒成了“小聪明”。“小聪明”是大智慧的反义词,避免小聪明,超越小聪明,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研究问题,有所创见,距大智慧才会更近一些。

大智慧并不排斥常见常用的智慧,大智往往渗透在小智之中,离开针对具体问题的思考,不能形成付诸实行的决策,空洞的大智慧又有多大用处呢?大智、小智相辅相成,融会贯通,人们的精神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小智鸡肋小聪明
智慧与小聪明
如是灭度鸡肋型员工
“谁也比不上我聪明!”
小智变形记(7)
小聪明
小聪明
小智变形记(2)
鸡肋再好还是鸡肋
“退可守”没错,但也别忘了“进可攻”
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