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体育事业的精神摇篮
2022-01-07马振东
马振东
中央苏区体育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开创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建设事业。在极其严酷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中央苏区体育以“一切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总原则为指导,提出了“发展赤色体育运动,养成工农群众的集团精神与强健体格”与“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的指导思想,从无到有,从自发到自觉,从薄弱到强大,从普及到提高,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之势,建立起了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红色体育事业。中央苏区发展体育事业指导思想的正确提出,源于党对中央苏区社会实际和中国革命的深刻认识,形成了以服务于党的伟大事业为宗旨的爱国主义体育精神、以服务于崇高革命理想为灵魂的集体主义体育精神、以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的人本主义体育精神、以自强不息与艰苦创业为特色的革命乐观主义体育精神和以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为核心的科学主义体育精神。
中央苏区体育是党局部执政时期取得丰硕成果的社会建设事业之一。中央苏区体育事业在短时间内从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为战争时期发展体育运动提供了实践经验,即体育组织管理方式多元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化、体育宣传手段多样化、体育竞赛价值取向非功利化;积累了开展军队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丰富经验,明确军队体育的开展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必须紧紧围绕革命战争的需要、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和因陋就简的革命作风,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项目要具有乡土气息、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群众体育的开展要与生产生活相协调、发挥民间体育的锻炼价值、确立发展群众体育的基本原则;为后续战争时期培养和锻炼了大批体育工作的骨干。凝结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本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中央苏区体育精神在后续战争时期得到了继承、发扬与创新,为党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领导,使体育事业的目标同党的伟大事业的目标相契合是党的体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依靠。
中央苏区体育事业的伟大成就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奠定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即体育的发展必须与伟大的事业紧密结合,必须树立“体育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第二,奠定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础,普及与经常化的新体育指导方针是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思想的体现,与中央苏区时期的体育指导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第三,奠定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制度基础,新中国体育事业所形成的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與中央苏区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会的组织管理体系具有历史的渊源。第四,中央苏区时期倡导的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土洋结合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所形成的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小型多样的基本原则得到了继承与发扬,成为新中国发展群众体育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坚持与贯彻,确立了体育在新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中央苏区体育事业开展的时间虽然短暂,却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体现了独特的历史作用。中央苏区体育为新体育的建立开辟了道路,为社会主义体育价值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思想,为丰富中华体育精神增添了内容,是中央苏区体育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留下的历史遗产,对当前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摘自新华出版社《中央苏区红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