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发展小史

2022-01-07李树旺张磊

现代阅读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项金牌滑雪

李树旺 张磊

冬季奥运会的由来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冬季冰雪运动的兴起而确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自1924年 至今,冬季奥运会共举办了23届,最近的冬季奥运会是2018年于韩国平昌举办的第23届冬季奥运会。

19世纪,伴随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冬季运动在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迅速兴起。随之,滑冰、滑雪和雪橇等冬季运动组织纷纷成立,一些跨国性的冬季运动赛会也相继举办,如1880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举办的国际速度滑冰对抗赛,1885年德国汉堡举办的國际速度滑冰赛,1901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举办的北欧运动会,等等。这些赛事极大地推动了冬季运动的发展。

冬季奥运会的诞生离不开奥林匹克运动先驱顾拜旦的不懈努力。顾拜旦很早就设想在北欧运动会的基础上举办冬季奥运会,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认为,既然有了一个北欧运动会,没有必要再搞一个平行的冬季奥运会。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首次出现花样滑冰比赛,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除花样滑冰外还增加了冰球赛。1921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布拉格会议期间,挪威、瑞士等国代表提议举办冬季奥运会,讨论了冬季奥运会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有关方案。在1922年国际奥委会巴黎会议上,顾拜旦说服反对者,决定在1924年夏季奥运会前举行冰雪运动的比赛,这一比赛被称为“第八届奥林匹亚德体育周”,它只是奥运会前的冰雪项目表演。体育周比赛于1924年1月25日至2月4日在法国夏蒙尼举行,运动员精彩的表演在世界体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不再怀疑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必要性。1925年国际奥委会决定,以后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其届次按实际举办次数计算,并决定将“第八届奥林匹亚德体育周”正式命名为第一届冬季奥运会。

冬季奥运会最初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年和同一国家举行。从1928年的第2届冬季奥运会开始,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点改在不同的国家。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奥会以两年为相隔期交替举行。1924年第1届冬奥会只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3名运动员参加,且除美国、加拿大两国外,其余全属欧洲,比赛项目仅有4个大项14个单项。到2014年,参加第22届索契冬季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88个,运动员2856名,比赛为7个大项15个分项98个小项。而最近的平昌冬奥会,有92个国家和地区的2922名选手参赛,项目设置包括7个大项15个分项102个小项。

纵观冬季奥运会从1924至2018年的历史,承办方多为欧美国家。承办届次最多的是美国,共4届;法国次之,共3届;瑞士、挪威、奥地利、日本、意大利、加拿大都各承办两届。1972年日本札幌主办第11届冬奥会,冬季奥运会首次走出欧美进入亚洲。经过多年不断努力,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

冬奥会的诞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以及自身发展的体现。冬奥会从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无论从参赛国家的数量和运动员的人数,还是从比赛项目的设置,抑或从运动技术水平和成绩方面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冬奥会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贯彻奥林匹克宗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冬季奥运会竞争格局

纵观冬奥会的历史,冬奥会赛场金牌/奖牌之争已形成了相对清晰的两极分化的格局。

欧洲和美洲国家实力强劲,成为冬奥会的强势集团。冬奥会比赛受气候、温度等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和社会氛围等多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早期的冬奥会中,只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德国、苏联、挪威曾经“三足鼎立”,几乎囊括冬奥会金牌。后来,美国、加拿大的异军突起打破了三国的金牌垄断,使第一集团的金牌之争更加激烈。

随着冬季项目在全球的普及,冬奥会的参赛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但金牌和奖牌仍然集中在少数国家手中。以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为例,共有19个国家获得金牌,21个国家获得奖牌,二者数量均为历届冬奥会之最,但多数国家仅仅是在个别项目上有所突破,奖牌榜的主力仍然是欧洲和北美国家,这些国家所获得的奖牌数量占总数的80%,国际竞争两极分化严重。欧美国家的强项在于雪上项目。在索契冬奥会上,雪上项目金牌总数为69枚,占金牌总数的70%。除此之外,越野滑雪、冬季两项、高山滑雪共有33枚金牌,而这些冬奥会比赛的主要项目一直都是欧洲人的金牌库。

目前,在冰雪强国中,德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的夺金项目覆盖范围广,而挪威、荷兰这些国家,虽然优势项目群覆盖范围相对狭窄,但也将其竞技水平发挥至极致。

东亚国家有所突破,但难以撼动传统格局。中国、日本、韩国在某些项目上有所突破,引领亚洲一席之地。在冬奥会的发展历程中,亚洲的参赛国较少且实力有限。第2届冬奥会,日本成为首个参赛的亚洲国家,随后韩国、黎巴嫩、朝鲜、蒙古、印度等国相继登上冬奥会的舞台。1980年,中国队首次组团参赛。在1972年札幌冬奥会上,日本选手笠谷幸借东道主之便在跳台滑雪赛中取胜,打破欧美人一统天下的局面。1992年第16届冬奥会,韩国在男子短道速滑赛中获得首金。2002年第19届冬奥会,中国选手杨扬在女子短道速滑赛中为我国获得首金。自此,中、日、韩三国踏上冬奥会夺金旅程。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亚洲的冬季运动实力达到历史新高,韩国和中国分别以6金6银2铜和5金2银4铜的成绩位列第5名和第7名,创造了各自的冬奥会最佳战绩。亚洲势力的崛起使奖牌分布过于集中的局面有所缓和,但多数国家的“昙花一现”难以撼动欧美等老牌劲旅的领先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亚洲国家的夺金面窄,项目发展不平衡,存在“冰强雪弱”的实力特征。在短道速滑项目中,中、韩两国几乎垄断了近几届比赛的金牌,但在冬季奥运会的基础大项和金牌大项——雪上项目中,两国的竞争实力都较弱。中、韩之外,日本虽然踏上了冬奥会夺牌之路,但在近几届比赛中竞技实力呈现下滑的趋势。

大洋洲的冬季运动起步较晚,只有澳大利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澳大利亚获得2金1银的历史最好成绩,但仍不能改变大洋洲冬季运动持续落后的局面。

我国冬季冰雪运动的发展

1979年,中国奥委会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1980年,中国代表队首次参加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奥会。1988年,中国女将李琰参加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第15届冬奥会,夺得女子短道速滑1000米金牌、500米铜牌和1500米铜牌,在冬奥会的赛场上第一次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当时短道速滑尚未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属于表演项目。第19届冬奥会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举行,我国运动员杨扬勇夺女子500米、1000米短道速滑两枚金牌,中国代表团在该项目上正式实现“零的突破”,五星红旗正式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升起。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奥运健儿获得了5金2银4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奖牌榜上居于第7位。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主办权,成为世界上首座主办夏季和冬季两个奥运会的“双奥”城市。

中国的冬奥发展历程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和普及的真实写照,也是竞技性冰雪运动开展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竞争格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在某些项目中竞争实力较强,但夺金面窄,整体实力较弱,冬奥会比赛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明显不足。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例,我国只参加了不到50个小项比赛,且冰上项目居多,占全部项目2/3的雪上项目参加得少而又少。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我国开展了雪车、雪橇两个大项,还筹划开展了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北欧两项中的部分小项。按照2015年申办冬奥会成功后的规划,到2018年时,小项开展数量超过了冬奥会设项总数的90%。但这些项目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发展的难度很大,只能希望在某些相对适合中国运动员身体特点的项目上有所突破。

中国冬奥会的冲金点仍然集中于冰上项目,“冰强雪弱”特点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项目的强有力竞争优势。雪上项目是冬奥会项目的主项,金牌数占总数的70%,但这类项目却是中国的短板。我国运动员在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这些以技巧见长的项目上适应较快,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基础大项上很难闯入世界前20名。新增的一些雪上项目的小项,中国或尚未開展或刚刚起步,竞争力不足。

总体而言,冬奥会上我国女运动员的赛场成绩好于男运动员的赛场成绩。从历届冬奥会运动成绩可以看出,我国女运动员的金牌数和奖牌数都胜于男运动员,我国女子冰雪运动以发展快、项目多、实力强、潜力大的特点优于男子冰雪运动的发展。

从我国冬季项目的现实情况看,冬季项目开展地区少,项目基础和人才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解放军部队和东北的部分体育院校,形成了传统的“长白山冰雪带”。随着北京成功申办冬季奥运会,结合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形成了“京张冰雪带”与“长白山冰雪带”相呼应的大格局,并促进了冰雪运动在华北、东北的开展与逐渐辐射全国。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冬奥会项目及观赛指南》)

猜你喜欢

小项金牌滑雪
迟来的金牌
冬来啦,滑雪去
敦煌
嘿,一起去滑雪吧!
敦煌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滑雪
金牌字帖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