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历史看中国商脉走向

2022-01-07王俞现

现代阅读 2022年1期
关键词:商人

王俞现

中国商帮史的源起,是白银在明朝上升为本位货币的历史。这一过程折射的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共振的全球化图景。

1424年,在位仅一年的明仁宗做了一件改变整个明朝命运的事情:同意户部尚书夏原吉开放银禁交易的建议。此举成为整个明朝货币史的拐点,也是徽商取代晋商在盐业领域地位的时间拐点。

到了清朝,由四口通商(广州、厦门、宁波、上海)到广州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一口通商,成就了广州十三行商人。十三行商人中福建商人最厉害,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主持洋务时曾对香山商人过于倚重,使香山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之后,以甬商为代表的浙商稍后碾压粤商而在上海滩崛起,两地商人随即开始了角力。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将山西票号推向了巅峰。因这一条脉络,近代海外侨商以福建、广东、浙江等地人居多,也使得邓小平主持改革开放时要率先在广东、福建两省首开4个经济特区,尔后又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口号。然而,尽管浙商几将中国商帮推向顶峰,苏商却成了中国最接近中正的商人群体。江苏商人的根在苏州,苏商群体的角色包容度之大、做到极致的商人数量之多,是其他商帮无法比拟的。

直到今天,六百余年的中国商帮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疑问,中国货币史、朝贡史、贸易史、社会经济史及明清不同身份商人的演变史等都交织其中。

一部商帮史,半部开封史

中国商帮史是多维度的,一部商帮史也几乎是一部中国开放与封闭的历史。

在明朝,中国海商绝大多数时候以海盗商人的身份活躍在海外贸易中。这些中国海上走私商人集团的存在,不经意结成一张遍及东亚、东南亚的贸易网络。他们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方殖民者的角力过程,成为这些国家肢解中国朝贡体系前,最后一道强有力的屏障。

鸦片战争后,茶、丝等曾为中国带来贸易顺差的传统外贸强势产业,逐渐因订单掌握在西方人手中而假手买办,被操纵于西方国家之手。胡雪岩的传奇是清朝本土商人与西方国家一次彪炳史册的商业对垒,中外勾结加之中法战争的军事干扰令胡雪岩一败涂地,从此中国丝业再无对抗西方渗透的商业势力,中国茶商、茶农损失惨重。

伴随汉口的开埠,及对俄国开放的力度过大,晋商在北方陆路丝茶贸易中的地位一朝中断。凭着过人的战略眼光,在撒手外贸时,晋商已找好票号的备胎。山西票业,是中国草根独立成长起来的金融业,在1904年以前几处于无政府管理状态之下,也是中国本土唯一可以与西方抗衡的产业。

及至辛亥革命,诸多票号因被抢劫导致存贷失衡而逐渐失去往日声势,日本侵华又进一步挤压票号发展空间,中国经济失去最后一道闸门。至此,中国完全沦为西方商品加资本的跑马圈地之所在。

士商勾连是中国的灾难

有关中国商人,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观点是,商人的社会地位低。其明证是,在古籍里“士农工商”的排序中,“商”位居最后一位。众口一词的说法是,这是抑商的体现。

在我看来,抑商恰恰证明商人势力过于强大。士农工商,不可否认在古代存在这种排序,但远难言是常态。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往往是农民闹革命,而不是商人或地主,这里面没有宏大的道理。在整个社会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基本是农民而不尽可能是商人。

义与利、士与商,在传统中国向来格格不入、泾渭分明,但到明朝,宦官专权及低薪制度让整个文官集团有了代言商人的倾向。

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商人甚至充当起连接清政府与外国贸易商人的中介角色。作为政府授权的商人——十三行行商,尤其是公行总商——代表清政府行使着集大清国外交、税务、治安、民政等诸多事务于一身的权利,这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清末民初,士商边界模糊,代表中国社会精英阶层的士绅逐渐瓦解,孕育出绅商。1904年,在旷世官商盛宣怀授意下,近代意义上第一家打破区域之限的商人组织——上海商务总会成立。以此为标志,中国商人第一次以一个阶层的方式出现。随后,各种商会组织如雨后春笋,并在辛亥革命中事实上扮演了清朝掘墓人的角色。

士商结合在特殊的历史节点具有积极意义,但当士商合流掌权,将农工置于一边,特权横行,就意味着社会灾难。如果未能有效、及时阻止,他们往往脱胎而成新的特殊利益集团。

山西八大商人,因在明末战争中暗中接济清军而在清初成为皇商。盐业是明清时的主要税源,到清朝中期,两淮盐场越发成为特权者的游戏场所,腐败滋生,盐价高企,怨声载道,恶化为社会毒瘤,以致执掌此地的官僚及代表性商人被肃整。

清朝洋务运动,虽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宗旨,打着自强的旗号,但纵观洋务派,自身却蜕变为不折不扣的既得利益者,与其商业代言人及幕后西方殖民者上下其手,成为1949年前中国的蛀虫。

这一现象最明显地体现在李鸿章和盛宣怀身上,两人与殖民者及其代言人买办眉来眼去,甚至与虎谋皮,是后来成为让清廷颜面扫地的“东南互保”的主要策划人或参与者。这两人,一个被人讥讽为“宰相合肥天下瘦”,一个被人描述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身后留下的财富之多,都到了需要用三四年时间统计的程度。

作为这种惯性的延续,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问题表面出在军阀割据上,深层次则是一家或几家之私俨然凌驾于整个社会之公上。民国政府没有能力扼制住这种局面的发酵,四大家族顺水推舟,由此所造成的社会失衡,最终由共产党出手团结工农、以公抑私而终结。

在中国,公与私是平衡社会的两大经纬,谁能够把握这种平衡,谁将执掌江山。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商抑制过甚,公私合营及消灭私有制缓冲了公私不分在中国的弥漫。

如今,商人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各地商人大会方兴未艾。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是中国当下对待企业家的基本格调。激发、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强化对企业家的爱护和尊重,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中国远不满足于此,正在以“亲”“清”为核心,致力于把权力关进铁笼子,简政放权,重塑政府职能部门的职权、边界,建立高效、廉洁的执政监察队伍与体系,以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为双方往来建立防火墙,这注定是开创性的。

无论中国社会阶层如何演化,士商或官商勾连历来都是中国潜在的最大社会风险。农民起义是显性的,官商勾连是隐性的,隐性的社会影响与恶果往往比显性的更甚。对个体商人的命运而言,士商勾连是中国商人的牢笼,历朝历代与权势走得过近的人,不出事则矣已,一出事就是关系人命或声誉的大事。所以为商要远视,要以走远路的心态,不谋一时之利,自动远离权钱交易,不偷税漏税,行正路,方能长久。

大商要有“中”字思维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和“度”的社会,凡事谋求平衡、和谐。一个能培植中气的社会,才能周身协和而接近理想状态。社会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贫富分化问题过于严重,一旦有所变故,损及的是整个系统,富人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最大限度地让更多人走出贫困线,就是对改革开放成果及富人的最好保全。

中国面临的种种共同问题,重中之重还是贫富不均及社会失衡问题。有人指望于中国培育出一个中产阶层来,思路没错,但贫富分化并不会借此自然解决。解决贫富问题不应只是政府的工作,有责任感的商人要有力所能及的担当。

但凡大商都要有站在政治的立场考量商业的敏感和情怀,把握行业之势是顺势而为,但最大的顺势,是顺国之势。商业是有其政治道义的,不可能需要时为自己搽脂抹粉,不需要时就变脸。真正的大商不可能伟大于一个孤掌难鸣的时代。

“中”字思维,不仅体现在维系士农工商4个阶层的平衡之中,也深刻烙印着有关公与私的话题。但凡大商,唯有具有纵深的商业史观,才更容易知深浅、晓分寸地把自我安放在时空的某个坐标中,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前承什么及后启的方向。

使命与担当之拷问

历史将铭记那些在大的历史时期具有标志性的产业奠基人、开拓人,如果他们赋有商业思想、家国情怀,更是难能可贵。

广东十三行里的伍氏家族,尽管富贵,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没有把持力,从事鸦片贸易,于民于国,终不光彩。盛宣怀在洋务运动中举办诸多实业及慈善,但他以官商身份游刃于公私之间,影响殊恶,尤其是在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中渗透个人利益,将国家利益捆绑到个人利益的战车上,怎么批判都不为过。

解放战争,让中国重新走上独立、自主之路。改革开放,让中国迈向复兴之路。这是中国走出鸦片战争以来被欺凌历史和洋务运动失败渊薮的奋斗结果。

如今,中国国有经济在北斗导航、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高铁、核工业等高精尖技术领域,民营经济在5G、新材料,以及移动互联网、AI+电商、支付、物流、共享交通、无人驾驶、无人机、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实现从一路跟随到逐渐领跑的历史演进,全球为之瞩目。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最高层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从善如流,不断将有关新经济及各隅发展的建议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真正与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有领跑之势。

中国崛起速度,史无前例。美国露出狰狞面目,不惜鼓动西方盟友围堵中国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更反衬出中国进步之神速。残酷的现实教育了中国人屏气凝神,团结一心,同甘共苦。

在明清商帮史上,开放和局部战争的大和平环境孕育了以山西商人为代表的诸多百年商业家族,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打乱了这一进程。是时,中国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

从商帮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或处于六百多年来堪称发展局面最为平顺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反省,不能允许屈辱的战争再次打乱中国的发展进程。惩治贪腐、捋清政商关系、消灭贫困等,都是深谋远虑的长治久安之举,这是与晚清、民国截然不同的气象。

未来,百年商业家族在中国群起,只是时间问题。当这一天来临时,或许以下4个问题仍将拷问着整个中国商人群体:

你们会有走出无原则趋近权势而不趋小利、走远路的自省、执着与远见吗?

你们会有为富也仁、以其无私成其私的大历史观和大担当吗?

你们会以政治家的眼光審视社会均衡发展,实现商业利润与国家利益双轮驱动吗?

如果向你们提出上述3个问题,你们会认为这是一厢情愿、一派胡言吗?

每个有抱负的中国商业领袖都要有身后意识,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传承或开创的商业商脉,对于定格自我在中国商业史上的地位的潜在意义。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权利、资本与商帮:中国商人600年兴衰史》)

猜你喜欢

商人
言而无信的商人
商人服象与象之分布
威尼斯商人
商人心中的能源梦
威尼斯商人(下)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文艺商人章小军
清代湖南的福建商人初探
古突厥人的词语Ortuq (Ortaq)“商人”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