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2-01-07王泽恒胡文强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型

付 净,刘 虹,刘 辉,王泽恒,胡文强

(吉林化工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创新能力是衡量专业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1]。新工科建设强调创新实践类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认证指标[2]。随着产业经济的快速变革,企业愈发需要专业技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安全专业人才[3]。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提升安全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以满足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国内高校通常采用创新竞赛、创新实验及创业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意识[4]。还有学者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讨论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本文关注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在明确创新能力内在作用机制的前提下,分别从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协同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及多元化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等方面探索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校企协同育人理念下将创新理念和思维融入课程体系优化及实践平台建设过程中,以此提升安全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一、 创新能力的解读

创新即创造新的事物,是现有思维模式下可获取有益效果的创造性实践行为[6]。创新能力可以理解为能够创造新价值的心理和行为特征[7]。高校人才培养中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可具体表述为在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养成最终形成创新性技能的过程。其中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活动,是创新的动力[8]。创新意识是指引起创造性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及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是创新的内在指引[9]。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6]。创新精神、意识和思维的正向作用最终表现为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的行为技能。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综合考虑创新的各个要素将其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是促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的动力,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性。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指引下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势,通过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建设及创新型实践活动开展等方式明确新工科安全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策略和新路径。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中强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且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10]。“校企协同”育人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11]。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规划安全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一) 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

路径1: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首先应合理优化课程体系,整合交叉知识点并精简课程内容,如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在危险源辨识及评估方法及内容上存在交叉,应整合精简。随后将创新思维融入课程体系中的各个模块内,如图2所示。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可划分为通识性知识模块(人文素质、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知识模块(专业基础、专业技术或特色类课程)、实践知识模块(基础与专业实验课程、工程实践类课程)、拓展与创新知识模块(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类课程)[12]。课程体系中不仅要设有专门的创新模块用于提升创新思维的实践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内均应融入创新元素,除了增设创新课程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创新思维开发方法、创新思维扩展理念及安全科技前沿知识等。

图2 创新型课程体系构建框架

(二) 创新型多维实践平台建设

路径2:创新型实践平台的建设及多维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型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如图3所示。校内实践活动中心及校企协同创新型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提升安全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13]。校内实践活动应注重专业技能、综合设计能力及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环节纳入创新思维,如创新型专业实验方案设计及检验、创新课程设计与规划等。同时利用校企协同实践基地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以校企资源共享解决共性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型技术实验、综合型工程试验与体验、工程实践案例演练及安全科技分享等实习环节的创新思维锻炼项目。实践基地企业教师提供实践和技能上的指导,使学生在掌握工程实践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创新意识,形成工程实践创新的惯性思维。在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思维的开发及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

图3 创新型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

(三) 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路径3: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1)组建梯队式创新型教师团队。从年龄、职称、学科背景及学缘结构等方面完善专业教师队伍。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具有各自的特点,青年教师通常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热情且思维活跃,中年教师的专业视角开阔、专业发展洞察力较强,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稳健的思维态度,综合优势形成“老+中+青”梯队式创新型师资队伍,以此带动整个专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此外安全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决定了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越丰富越有利于学科知识领域的全覆盖,越便于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引领。(2)“校企双师”队伍建设。创新来源于科学,创新应用于实践,“校企双师”队伍的建设为专业学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更有利于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创新实践技能的发挥[14]。(3)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专业教师应加强对学科新思想、新方法、新进展及未来发展动态的持续关注,具备捕捉行业变革的洞察力[15]。同时深入企业实践掌握产业发展对安全专业领域的新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 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活动开展

路径4:创新创业活动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双创”中心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应用提供了载体和平台,具体项目活动的开展原则:(1)设定以解决企业或行业实际安全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思维锻炼项目,关注安全科学在工程及管理领域的创新,可涉及安全管理咨询创新、安全工程技术方法创新、安全设施的设计创新等[16]。(2)根据安全工程学科交叉属性,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要考虑多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安全科学+多学科”综合创新团队,以及“理论+实践”结合的校企联合研发团队。团队、资金、平台及各类资源的完善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三、结 语

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且实现全员覆盖,培养途径和方式呈现为有组织的多元化路径。将创新元素融入到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创新平台运行中是使安全专业人才具备多行业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多维创新平台、重构“梯队式”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双创活动,可进一步推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切实提升安全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增强其行业发展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