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装设计》智慧课堂互动方式浅析

2022-01-07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张红颖张宗登

上海包装 2021年4期
关键词:包装设计师生智慧

■ 文/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张红颖,张宗登

《包装设计》在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中,属于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知识面较广,既涵盖VI设计、文字设计、版式设计、造型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又包括装潢设计、结构设计、平面软件设计、容器造型设计等相关技法,此外,还涉及到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广告策划、市场营销等跨学科内容,是理论、实践、技法的知识体系的集合。现有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理论知识不完善,技法演示不具体,教学互动性不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知识的吸收率,与当前行业所需的综合性包装设计人才要求不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智慧课堂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互联网+教育”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替代,而是借助新的信息技术,对教学行为进行要素重组,形成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更好发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以技术推动教育的创新,积极展开智慧课堂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重构等方面的研究[1]。智慧课堂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改革,借助微课、慕课、网络公开课、线上线下共享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来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的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理念。课程教学是智慧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智慧课堂是有形的智能化技术(硬智慧)与无形的教学方法、理念(软智慧),互相融合的结果。智慧课堂注重的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培养,这与艺术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很高的切合度,为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可能(见表1)。

表1 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对比

智慧课堂的实施,需从“教”与“学”两种课堂行为进行切入。从“教”的行为层面看,教师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智慧教学与智慧管理。教学数据统计、作业批改、教学资源共享等重复性高的工作,可以借助技术手段进行辅助,便于对学生进行差异化、高质量的指导。从“学”的行为层面看,学生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共享课等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智慧学习与智慧评价。网络上优质的教学资源,将学生从单一知识来源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学生可自主选择“授课教师”,从而进入多元知识体系之中。针对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或知识点,学生可以采取众创学习、自主学习等途径实现有针对性的解决,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探究能力。

2 《包装设计》智慧课堂的互动特征

从智慧课堂教学的本质上看,学生智慧的生成与能力的提升,是通过教学互动来实现的。在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包括四个方面的互动形态: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自我互动与反思。智慧课堂的互动形态在“教学相长”中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生成,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智慧潜能、情感认知与价值评判。智慧课堂的教学互动形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 教学方式的体验性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的,是学生与教师在学习互动中主动吸取的,学生的主动建构是知识被吸收内化的前提[2]。师生学习交流过程中的体验性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思考点[3]。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互动中,一旦产生体验感,学习过程就会不自觉的发生,知识也会在体验中被理解或者被创造。在智慧课堂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借助于媒介,没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学方式的体验性显得更为重要。在《包装设计》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前设置真实的设计问题,如,围绕身边的食品、酒、茶叶包装来创设真实的问题场域,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实践训练、技法表现等活动,建构新的知识点。教师提前在线上课程中植入普适性的包装知识点或问题点,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包装设计的痛点,进而获得沉浸式的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促使其在普适性的知识基础上生成设计智慧。

2.2 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生成性学习理论由美国学者威特罗克(M.C.Wittrock)提出,他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关联新的信息材料,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经验关联与动态生成,提升学生的思辩、学习、创新能力[4]。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学生、资源、媒介的交互统一,包括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与资源的动态交互。这种动态的强交互可有效促进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理解、启发、反思和补充,并不断生成新的资源信息,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结果。《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性很强,在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设计实践”被定位为最有效的知识传授方式。设计专业的教师习惯于将自己的学习经验移植到自己的课程教学中,并以自身的专业能力带证明这种学习的合理性。如果设计实践的内容、过程、目的、效果评价均有教师来决定,那么设计实践与生成性学习便没有关联。依据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论,设计实践应该是一种行动与反思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说,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既包括教师引导下的“实践”,也包括学生实践中的“反思”[5]。在智慧课堂教学中,要建构生成性的《包装设计》教学内容,需将教学的重点由教师主导的“实践”,转向学生自主实践的“反思”,通过师生充分的交流、沟通、互动,实现学生知识生成与自我发展。

2.3 教学情景的参与性

参与性学习是指师生作为交互主体,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学习情境需要各参与主体的行为、思维、情感融入,强调行为主体之间的交互性、真实性与有效性。参与性学习所属的学习层级较高,从识记、理解、应用、规律、创造等几个学习层级来看,参与性学习属于规律与创造层级,更加注重规律与方法的掌握[6]。在智慧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智慧课堂的教学形式发生在智能环境中,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动态性。从设计的本质来看,设计过程事实上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包装设计》智慧课堂需以问题探究为出发点,教师通过设定包装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多层次参与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智慧课堂的参与性还体现在对包装设计问题的重组与革新,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在充分参与设计调研、交流、分析的基础上,重组包装设计知识模块,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师生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参与”“交流”“互动”“对话”等形式,实现教学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共同发展。

3 《包装设计》智慧课堂的互动方式

互动与交流是教学真正得以实现的基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H.O.Lindgren))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教育,与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成效依靠于交往[7]。在《包装设计》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言语、非言语符号和信息技术设备为媒介,基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规律,积极主动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的设计技能的增长与设计智慧的提升。从互动方式来看,在设计类智慧课堂的活动教学形态中,其本质是显现信息技术和设计教学的融合,在教与学的融合发展中体现智能化、信息化、互动化的特点。

3.1 互动主体平等对话

《包装设计》是一门实践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智慧课堂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是课程有效互动的前提。环境开放、信息畅通、知识共享、文化反哺是师生平等参与的基础,作为教学主体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参与—合作”关系[8]。围绕包装设计相关的主题,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对话、讨论、交流,在信息共享中实现共同发展。通过探讨包装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创设有趣、新奇、充满疑问、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包装设计的智慧与奥秘,让学生在实践与亲历中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在包装设计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不再是以什么方式最有效的传递信息,而是通过优化学习环境、扩展学习资源,使不同主体在互动交流中获取“知识养料”。基于智慧信息平台的资源管理系统与服务系统,可以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样的包装资料与信息。教师在资料推送与互动交流中,通过观察、提示、发问等方式,引导课程教学的进度,避免学生被过多信息资源干扰,分散注意力,延长教学进度。

3.2 互动语言人机共存

智慧课堂以数字资源、可视信息、云平台为载体,师生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个动态发展、教学统一、交互活动、交互影响的过程。智慧课堂本质上是一种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互动交流能力是信息时代智慧课堂的核心标志[9]。与传统课题教学相比,智慧课堂交互信息多,教师不再单向度的发送信息,学生的接受、理解、加工也不是线性的,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间、学生与学生之、学生与平台之间多向的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非线性过程。

《包装设计》智慧课堂的信息构建,不再是包装专业知识的展示,还包括师生个人兴趣、情感等要素的融合。教师在包装设计课程建构中,着重聚焦包装信息与知识的选择、加工和“激活”,引导学生参与包装设计专题的探讨,共同构建“教学主题”或“教学文本”。教学文本既支持图片、文档类包装作品,也包括创作过程、小组讨论等视频类成果,展示分享的主体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发起。师生围绕这一教学文本开展对话、交流和互动,形成共同探索、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与学生的自我建构。除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还有借助智能化学习工具和信息化技术平台的人机交互,实现教师、学生、云平台之间的立体化互动。

3.3 互动数据精准反馈

智慧课堂除了教学文本的共建共享,教学过程的互动交流,其互动情境与教学效果还可以实现实时跟踪与动态反馈。教师基于云平台中动态、即时的学习数据,可以清楚的掌握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进而精准把握学情,合理调整教学方法,让因材施教有据可凭。云平台中的教学数据,对伴随式教学评价环节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云平台能即时采集课堂教学动态、学习行为数据,对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数字化内容实现“收、存、管、用”,再以数据化的方式呈现教与学的情境,包括课前预习与反馈、随堂实时测试与即时反馈、课后的作业评价及反馈,形成全过程、即时性、动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9]。

在《包装设计》智慧课堂的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可以将完成的设计调研报告或分析资料,通过信息终端上传到测试评价系统,系统通过评价分析,可以输出表格、条形图或饼图形式的评价结果,教师可以依据评价结果制定教学目标,发起教学互动,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堂开展教学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教学进度。在智慧课堂的任意环节,师生均可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智能终端上传,给师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形成可供参考的评价记录,以供后续分析。在智慧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表现不再依据个人经验来判断,而是通过客观数据的反馈,精准掌握学情,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3.4 互动内容动态生成

智慧课堂具有多元分析、评价合反馈的功能,能对学生的表现、行为、实测、作品实时评价与处理,并给出客观的统计分析数据,有助于对学情进行分析纠错,改变“预设”方案,动态生成新的教学起点。课堂教学本身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课堂有效互动是动态生成的互动,是以课堂事件作为师生的生长点的[10]。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实时了解学生动态,掌握课堂信息,根据课程状态做出预判,调整教学“预设”与行为,让师生互动更加自由、开放、有效。

《包装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智慧课堂中,师生互动是在开放而动态的氛围中进行,可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为了增强课程互动的有效性与知识的动态生成性,教师需要围绕包装设计专题开展教学预设,即教学设计。《包装设计》课程的互动交流,是针对设计专题,师生、生生、数字平台之间,进行多向、开放、动态的互动对话,教学过程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新的知识点大多在互动交流中动态生成。教学预设是重要且必须的,与知识生成共生共存,有效的教学互动以及知识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教师针对包装设计专题进行合理预设,可有效引导知识生成的方向与效果,促进教学平台资源的合理利用。

4 结 语

在智慧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才能实现自身意义的建构。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的智慧课堂,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课、数字教材、慕课、共享课、视频展示、公开课等互联网资源,实现问题的交互性与知识的反馈性,达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创作由原来的较难实施,变得容易开展,在多维信息资源与数字工具的加持下,学生的设计思维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在课程互动中,充分利用学生分享的创作成果,如图片、PPT文档、思维导图等,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设计智彗的生成。当然,数字化学习缺失课堂教学的人文素养与面对面互动,学生在海量资源库中也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因此,“互联网+教育”思维模式下的智慧课堂,应该思考如何实现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使学生在教师的知识与情感的正确引导下,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化。

猜你喜欢

包装设计师生智慧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螺旋上升教学策略在包装设计项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立体趣味性计算机包装设计课程开发的研究与验证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