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探究
——基于“语言+”能力导向理念

2022-01-06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语言英语

张 清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 武汉:430011)

如何解决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不科学、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过程形式化、评价信度和效度低等问题,一直是应用型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2020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这一新要求给应用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改进带来了契机。此外,OBE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智慧教育的飞速发展和新文科的深入推进,促使课堂教学评价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革新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思路,探索特色化的新时代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1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文献综述

靳玉乐提出新时代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改革须遵循科学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原则,从理念现代化、制度科学化、管理高效化、内容全面化、文化人文化、主体多元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赵婷婷建议突出英语学科特色,坚持分类评价,推进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形式智能化、过程制度化[1];司林波认为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要关注价值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2];杨清提出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要凸显导向清晰度、指标合理度、教师参与度、机制成熟度[3]。

S. Guthrie,W.W amae,S. Diepeveen,S. Wooding,J. Grant,R. Europe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层次应用功能,促进评价应用主体逐渐从宏观向中层和微观“下移”[4]。Guild He认为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应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两方面同时改进,积极调研多方利益相关者对于高校培养职责、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相关要素的认识[5]。Osman, A; Cuellar,E; Brown,SA ; Lutz,BD提出课堂教学评价侧重教学信念、教学实践、评价信念和评价实践[6]。

2 “语言+”能力内涵

英语人才“语言+”核心能力是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以英语语言专业技能为中心,与“时代特色、多元文化、综合素养、职业技能”四维度进行有效对接(如图1所示),以培养掌握英语语言专业技能、通晓英语国家文化、具备大局眼光和全球视野、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其中“语言+时代特色”核心能力立足“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发展战略,侧重培养英语人才熟悉中国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具备全球视野等核心能力,引导学生熟悉中国历史,了解英语国家优秀文明,把握世界局势和时代潮流。“语言+多元文化”核心能力聚焦“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融合现状,涵盖通晓国际规则、跨国文化融合、国际交流沟通等核心能力,培养国别区域文化理解力、表达力、沟通力和跨文化同理心等综合性能力。“语言+综合素养”核心能力着眼培养英语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包括通识人文素养、跨界知识整合、复杂问题解决等核心能力,旨在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人。“语言+职业技能”核心能力聚焦社会经济新常态,以高质量对口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语言专业技能、信息技术运用、职业发展规划、创新创业等核心能力[7]。

图1 “语言+”英语人才核心能力内涵

3 应用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思路

3.1 评价理念由“奖惩性”转向“发展性”

应用型高校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关注教育主体的功利性需要,对育人的本体价值重视不够,将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质量评价混为一体,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往往考察学生的TEM4、TEM8专业证书及TOEFL和IELTS等英语考试通过率、毕业生考研升学率、就业率和教学竞赛获奖率等结果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具有较明显的滞后性,无法及时反映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则是将学生期末在线测评的教学质量评价数据作为职称评定条件、年底绩效考核、荣誉称号评定等奖惩性评价。这种“重结果、轻反馈”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忽视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评价本质,不利于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及时调整与优化,应转向“重反馈、重改进”的发展性评价,探索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及时改进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切实帮助教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3.2 结果评价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

应用型高校当前对英语课堂的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于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管理”的量化评价分数,这种课堂教学形式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笼统,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宽泛,没有结合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特点,评价信度和效度难以保证。在英语课堂的教学评价中可积极探索将“重数量”的分数量化指标转向“重质量”的综合性评价模式,基于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数据,结合英语教师自评,英语课堂教学的优秀同行、语言学科教学督导的定性评价,将督导随堂听课的文字性评价、同行集体评课的建议性评价和英语课堂师生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评价等有效融合。

3.3 过程评价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式”

应用型高校可尝试将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由现行的“粗放式”简单反馈转向“精细式”多重落实,探索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如持续推进常态化语言类学科督导与教学同行的评教活动,定期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典型性教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改进,为评教分数暂时处于低位的教师提供针对性教学改进方案;采用“校-院”两级课堂教学评价改进反馈体系,通过反馈单、监控月报、数据发布等方式规范教学反馈落实流程;学院可基于英语学科特点对公共英语课堂和专业英语课堂进行分类评价,成立英语课堂教学督导办公室,专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监控等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做到“课堂有评价,评价有反馈,反馈有落实,落实有改进”,环环相扣,切实将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反馈及时、教学改进落实到位。

3.4 增值评价由“普遍性”转向“针对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探索增值评价由传统的“重数据、重结果”的横向评价转向“重过程、重成长”的纵向评价,是应用型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增值评价由偏重结果转向注重成长和进步的增量,针对不同类型教师探索“私人订制”式增值评价模式,如针对初登讲台的“朝阳式”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质量提升方案,针对评价分数相对靠后的“夕阳式”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质量改进方案,针对评价系数靠前的“骄阳式”教师提供建议性完善方案,针对“听说读写译”不同类型的英语课程划分不同评价指标,系统地记录各类教师评价数据,定期研讨,形成共识,汇聚成校本特色、院系特色、学科特色的集体教学评价经验。

4 深化应用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举措

4.1 “基础+特色”校本化教学评价理念

“基础”教学评价理念具备普遍适用性,具体表现在融合OBE能力导向教育和课程思政价值理念,对接“语言+时代特色”能力,着重关注“熟悉中国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具备全球视野”等核心能力培养;引进“1+X”证书制度教学理念,考察学生考取英语专业技能证书的比例,如TEM4、TEM8、CATTI、IELTS和TOEFL等语言技能类证书和教师资格证、导游证等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语言+职业技能”核心能力的培养。“特色”教学评价具备一般针对性特点。应针对新文科需培养的应用型、“语言+”复合型、技术型英语人才为主要目标,结合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办学定位、能力目标、服务定向、校园文化、办学历史等特点,聚焦本校课堂存在的典型问题和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强的“校本化”特色评价理念。

4.2 “共性+个性”动态化教学评价标准

“共性”教学评价标准主要是针对教学评价标准设立过程中存在的“拿来主义”和“放任主义”现象,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以“语言+综合素养”和“语言+职业技能”核心能力目标为导向,探索“逻辑自洽、结构严整、内涵不雷同、外延不交叉”的教学评价宏观通用体系,重在评价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效等,关注“综合素养”能力和“职业技能”能力养成的达成度。《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坚持分类评价[8],“个性”教学评价标准基于“共性”宏观通用评价标准,突出英语学科特色,以“语言+时代特色”和“语言+多元文化”核心能力目标为导向,探索“分方向、分课程”个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立足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特点,根据学生兴趣和职业规划需求将“语言+”英语人才分为教育方向、翻译方向、商务方向、旅游方向等不同类型人才,分别设置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教学评价标准。

4.3 “主观+客观”规范化教学评价形式

探索规范化的“主观+客观”教学评价体系。“主观”评价形式包含持续性轻度自评、周期性中度自评和总结性深度自评。轻度自评关注英语课程的学习进度、学情分析、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等,轻度自评周期为每周一次,便于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及时调整与优化。周期性中度自评重点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师生互动程度、学生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自评每月一次,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效。总结性深度自评需对照“语言+”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对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客观”评价形式包含专业性评价、行政性评价和社会性评价。其中专业性评价主要指邀请行业内优秀英语教师和学校英语学科督导员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行政性评价主要是指邀请学校教务处针对英语学生学习成效,基于TEM4、TEM8考试通过率,英语学科教学大赛、英语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量等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社会性评价重点关注企事业单位、第三方机构如麦可思、艾瑞深等对“语言+”英语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4.4 “线上+线下”智慧化教学评价机制

在教育智能时代,以智能技术统计分析数据为精准实施教学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应用型高校可基于线下传统教学评价模式,融入“互联网+教育”理念[9],结合云端在线评价方式,协同评价“语言+”英语人才课堂教学质量,打造“评价-改进-再评价-再改进”的智慧化良性循环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持续机制。一是可持续推进校级督导监测和院级督导监测相结合、定期开展随堂听课、座谈研讨、公开课展示等传统线下教学评价模式,侧重定性的文字评价。二是借助希沃信鸽、雨课堂、学习通、智慧树、钉钉或强智等教务管理系统,开展多元化线上教学评价,融合教学督导、教师自评和学生参评三方数据,以特定比例进行加权平均,侧重定量的数据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10]。

4.5 “内部+外部”多元化教学评价主体

积极探索“内外结合、多方参与、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教学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一是包含学校教学管理层、在校师生和英语学科专家督导多方参与的“内部”评价,重点关注“语言+时代特色”与“语言+综合素养”核心能力,主要评估英语课堂教学能力目标、“语言+”英语人才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学分学时制度、英语课程教材教参选择、学科竞赛成果、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进度、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教学满意度等;二是包含上级主管部门、同类院校英语专业执教同行和英语专业对口企事业单位的多方互动的“外部”评估,重点关注“语言+多元文化”和“语言+职业技能”核心能力,评价“语言+”英语特色人才与岗位“能力链”对接度、“语言+”英语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达成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导向度、“语言+”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等[7]。

图2 “内部+外部”多元化教学评价主体

5 结语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旨在以评促改,通过改革教育评价,与育人深度融合、有效联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攻坚工程,为了构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作为传统的大众学科,在新文科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要把握英语学科特点,致力于规范评价指标、回归评价初心,基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有序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逐步落实,最终建构起适合应用型高校特色的、培养“语言+”英语人才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语言英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酷酷英语林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