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高边坡抗滑桩设计与综合评价

2022-01-06郭立华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滑坡体实测值抗滑桩

郭立华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路基高边坡上部有一处滑坡体,长度为55 m,水平距离380 m、宽330 m,滑坡体厚度为13~37 m之间,滑坡体前后缘高差为118 m。该滑坡体岩体破碎,风化严重,滑动面有破碎带,内部有次生夹泥,有滑动变形,滑床岩体类别为砂岩,强度较高,稳定性良好。

2 滑坡体抗滑桩加固设计

2.1 抗滑桩加固方案

为了有效控制高边坡滑坡体位移,设计采用抗滑桩进行加固。该滑坡体一共设置46根抗滑桩,其中8根位移滑坡体两侧边缘(每侧4根),断面尺寸为2.0 m×3.0 m,单桩设计抗滑力为2 MN,另外38位于滑动体中部,断面尺寸为2.5 m×4.0 m,单桩设计抗滑力为15 MN。为了提高加固效果,在部分抗滑桩顶部设置预应力锚索,设计长度为30 m,其中锚固段长度为12 m。为了确定抗滑桩对滑坡体的加固效果,完工后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监测,在滑坡体内部布置的抗滑桩上部布置10根测斜管和5根钢筋计,整理监测结果作为分析抗滑桩加固效果的依据。

2.2 抗滑桩内力计算

(1)锚固段地层抗力计算

选取I-31号抗滑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锚固段地层抗力计算。I-31号抗滑桩断面尺寸为2.5 m×4.0 m,桩长30 m,其中锚固段长度为12 m。锚固段长度岩体类型为砂岩,结构完整,稳定性良好。锚固段地层抗力采用“K”法进行计算,查表确定地基反力系数为4×108N/m3。

I-31号抗滑桩侧向位移测斜管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在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公式(1)对每延米地基反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I-31号抗滑桩侧向位移测斜管监测结果

表2 I-31号抗滑桩锚固段每延米的地基反力计算值

σ(i)=Kibsi

(1)

式中:σ(i)为深度为i米处地层抗力;Ki为深度为i米处地基反力系数;B为抗滑桩的宽度;si为抗滑桩滑动面以下深度为i米处的侧向位移。

(2)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

锚索拉力T为868 kN,结合表1中锚固段每延米的地基反力计算结果,通过公式(2)和公式(3)计算缓坡体剩余下滑力和力矩。

(2)

(3)

式中:l为锚索作用点到滑动面的距离,l=4.211。

计算得出抗滑桩剩余下滑力F=10.89 MN,根据钢筋计监测结果,分析确定埋深为8 m、13 m、17 m和20 m位置的抗滑桩截面钢筋受力。通过计算得出各截面处的弯矩,I-31号抗滑桩钢筋计单根钢筋受力监测结果和截面弯矩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I-31号单根钢筋受力和截面弯矩计算结果统计表

I-31号抗滑桩深度为16~20 m为回填土,这个深度范围内滑坡剩余下滑力接近于零。取z=16 m,采用MATLAB计算软件分析得出滑坡体剩余下滑力的分布函数如下

f(z)=-3.29z2+32.6z+989.3

式中:z的取值范围为-16~0。分析上述分布函数可知,该函数分布曲线形状接近于三角形。抗滑桩埋深z在-15~-13.2 m段,抗滑桩后部滑坡体的推力小于抗滑桩前部的土层抗力,该深度范围内滑坡体剩余下滑力小于0。抗滑桩埋深z在-13.2 m~0段,滑坡剩余下滑力与抗滑桩埋深成正比。

(3)抗滑桩内力对比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确定I-31号抗滑桩上部假设作用力,计算确定抗滑桩的理论弯矩值和剪力值,得出最大弯矩值为19.7 MN·m,最大剪力为6.49 MN。结合抗滑桩弯矩和剪力监测结果,绘制抗滑桩弯矩、剪力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曲线,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抗滑桩弯矩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曲线

图2 抗滑桩剪力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曲线

对比分析图1和图2曲线变化情况,抗滑桩的弯矩和剪力的实测值均远小于理论计算值,说明抗滑桩的实际受力远小于极限抗滑力,得出抗滑桩的工作状态是稳定安全的。

为了准确评价抗滑桩的工作状态,还需要计算安全度K,是抗滑桩弯矩和剪力最大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最大值的比值,计算结果如下。

弯矩安全度K1=95.73/19.7=4.86

剪力安全度K2=33.66/6.49=5.19

内力安全度K3=16/10.89=1.47

结合弯矩、剪力、内力安全度计算结果,I-24号抗滑桩处于安全状态,且抗滑桩工作状态时所受的下滑力远低于极限抗滑力,说明抗滑桩设计偏安全,安全余度较大,可以对桩体设计进行优化。

2.3 抗滑桩所受滑坡剩余下滑力的反演

结合抗滑桩所处地层地质情况,确定抗滑桩锚设计参数,建立有限元抗滑桩分析模型。以I-31号抗滑桩为研究对象,设计桩长为30 m,其中锚固段长度为12 m,设计锚索长度为35 m。滑坡体剩余下滑力取2~15 MN,结合分布型式,进行侧向位移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位移如表4所示。

表4 I-31号抗滑桩侧向位移计算结果

结合表4有限元分析结果,对不同分布型式抗滑桩侧向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抗滑桩侧向位移实测值与计算值接近,说明二者的符合度较高。通过滑坡剩余下滑力反演分析,得出矩形滑坡推力2.89 MN,三角形为4.45 MN,梯形为4.316 MN,阶梯形为5.1 MN。结合本项目抗滑桩所处的地质情况,四种分布型式均满足要求。按照最保守的梯型分析,滑坡推力值为5.1 MN。结合设计资料,设计抗滑力为15 MW,结合上述计算方法得出抗滑桩安全度K=3,说明抗滑桩处于偏安全状态,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3 抗滑桩工作状态综合评价

结合上述抗滑桩内力和抗滑力计算结果,确定I-31号抗滑桩处于安全状态。结合抗滑桩弯矩、剪力和抗滑力有限元计算结果和监测结果,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安全度分别为安全度4.86、5.19和1.47。通过滑坡剩余下滑力反演分析,得出抗滑桩安全度K=3。

综合分析上述计算结果,I-31号抗滑桩的安全度均大于1,处于安全状态。结合抗滑桩侧向位移监测结果,位移值变化量较小,说明坡体处于稳定状态,抗滑桩可有效控制滑坡位移。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该抗滑桩有效提高了滑坡体的稳定性,且具有较高的安全余度。

4 结 语

为了合理评价抗滑桩的抗滑效果,采用MATLAB计算软件,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抗滑桩弯矩、剪力和滑坡剩余下滑力,并结合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对比分析抗滑桩内力计算结果和监测数据,I-31号抗滑桩安全度均大于1,说明抗滑桩处于安全状态,且安全余度较大;

(2)对比分析抗滑桩侧向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得出抗滑桩安全度为3,说明I-31号抗滑桩处于安全状态。

总之,I-31号抗滑桩具有较高的安全余度,处于偏安全状态,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猜你喜欢

滑坡体实测值抗滑桩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6NOC2022年6月6月CERNET2国内互联互通总流量降50G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基于Midas-GTS的某高速公路堆积型滑坡治理前后稳定性分析
滑坡体浅埋隧道进洞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Ansys屋盖不同单元类型下的模态分析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一种基于实测值理论计算的导航台电磁干扰分析方法
浅析比重瓶法实测土粒比重
T形横截面抗滑桩截面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