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CL 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复合控制策略

2022-01-06吴强李欣洛李圣清龙霞飞

湖南电力 2021年5期
关键词:框图传递函数稳态

吴强,李欣洛,李圣清,龙霞飞

(1.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2.光伏微电网智能控制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 株洲 412007)

0 引言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与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等优点,因此如何高效利用太阳能源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1-5]。光伏逆变器作为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不仅需要提升效率,还需保证入网电流总谐波(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 符合国家并网标准[6]。并网逆变器常见拓扑结构有L 型、LC 型和LCL 型。其中LCL 型并网逆变器能降低并网电流的谐波畸变率,滤除并网电流高次谐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7-8]。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在逆变器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文献 [9] 表明传统比例积分 PI(Proportional Integral) 控制算法简单,利于较小系统的稳态误差,但对于交流信号不能实现无误差调节,且PI 控制缺乏抑制各低次电流谐波的能力[10-11],需通过额外的谐波补偿机制以提高并网电流的性能。文献[12] 提出了比例复数积分PCI(Proportional Complex Integral) 控制,理论上可以完全消除稳态误差,但因其基波频率处增益无穷大,与传统基于旋转坐标系的PI 控制相比,PCI控制省去了网侧软件与锁相环硬件系统,提高了控制可靠性[13-14]。文献[15] 提出RC 控制对误差可进行周期性累加,从而实现系统无静差跟踪,因此被视为复合逆变系统的首选。文献[16] 引入RC 控制来消除周期性的负载谐波,构成复合控制系统,既可减少计算,又能有效控制谐波。RC 控制可以很好地抑制系统中的周期性扰动信号,稳态性能较好,但是单一的RC 控制动态性差,需要与其他控制结合才能实现其控制效果[17]。传统的PI+RC 控制可以用来消除谐波,但文献[18] 指出PI 与RC 控制的串联或并联均存在电流畸变,从而导致控制效果不理想。文献[19] 采用RC 控制与PI 控制技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并网谐波,但算法比较复杂,稳定性有待提高。文献[20] 提出将PCI+RC 控制结合应用于LC 型并网逆变器,经对比发现稳态精度高于PI+RC 控制。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PCI+RC 控制结合起来应用在LCL 型并网逆变器上。针对光伏逆变器并网谐波和稳态误差较大问题,提出一种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复合控制策略。首先分析PCI、RC 原理,然后设计PCI 参数并加入RC 控制原理,该方法不仅能消除交流稳态误差,而且能够提高控制稳态精度,保证并网电流质量良好。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PCI+RC 控制在LCL 型逆变器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1 LCL 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1.1 拓扑结构

LCL 滤波器可对并网电流进行滤波,起到抑制高频谐波作用。图1 为LCL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

图中L1、L2分别为为桥臂侧、网侧滤波电感,C为滤波电容,L1、L2和C组成LCL 滤波器;Udc为逆变器输出电压,UC为三相电容电压,Ug为三相电网电压;i1、i2、iC分别为为逆变器侧、网侧、电容电流,r1和r2为线路阻抗。

1.2 数学模型

由图1 可得LCL 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为:

LCL 逆变器控制框图如图2 所示。

图2 LCL 逆变器控制框图

LCL 逆变器并网电流与输出电压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式中,A =L1L2C;B =L1r2C +L2r2C +L1+L2;C =L1+L2+r1r2C;D =r1+r2。

由图2 可得,并网电流的闭环传递函数特征方程为:

式中,G(s)为并网电流控制方法传递函数,KPWM为逆变器侧放大系数,H为电流反馈系数。

2 PCI+RC 控制策略

2.1 PCI 控制策略

传统PI 控制虽然动态性能好,但无法实现无静差跟踪。对PI 控制方法采用旋转的d-q坐标进行电流跟踪,图3 为旋转坐标系PI 控制的结构框图。

图3 旋转坐标系PI 控制框图

由图3 可得:

式中,eα(t)、eβ(t) 为输出误差量,Uα(t)、Uβ(t)为输出量,T2s/2r为坐标变换矩阵,GPI(s) 为PI 控制器传递函数。GPI(s) =KP+KI/S,其中KI为积分系数,KP为比例系数。

式(4) 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后得到:

由此可知PCI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由此看出PI 为PCI 的一种特殊控制,将GPI(s)和GPCI(s) 的传递函数分别代入式(3) 得:

由式(7)、(8) 特征方程可看出PI 与PCI 控制器的实部相同,PCI 控制多出一个虚部。说明二者有相同响应速度,但PCI 暂态过程会出现振荡。

PCI 控制器在基波频率处的增益为:

ω=ω0时,PCI 控制器传递函数在复频域内加入了开环极点,在该频率下增益趋近于无穷大,PCI 控制有较好的动态性与稳态性,并且PCI 控制能实现系统零稳态误差控制,可实现基波电流零稳态误差,但是抑制谐波电流能力有限。RC 控制动态响应速度慢,对误差信号存在一个周期的延时,但可以保证输出波形精确跟踪给定周期性参考信号。

2.2 RC 控制策略

RC 控制是一种基于内模原理的控制策略,可降低死区和电网电压周期扰动影响,RC 控制系统框图如图4 所示。图中,I(z) 为电流误差,K(z) 为RC 控制内模,Q(z)Z-N为RC 控制环节的离散域传递函数,P(z) 为离散控制对象,ig为网侧输出电流。

图4 RC 控制系统框图

由图4 可得RC 控制传递函数为:

Z-N为延长环节,N为一个基波周期的采样点数,本文额定频率为50 Hz,开关频率与采样频率均为10 kHz,则周期采样点数N=200,考虑到逆变器计算延迟时间约为2 个周期,故延迟环节为Z198。通常采样低通滤波器或者小于1 的常数,本文Q(z) =0.95,可获得较好的控制效益与精度。补偿器C(z) =KrZKS(z),Kr为RC 控制器增益,ZK超前补偿环节,S(z) 为低通滤波器。当C(z)P(z)=1 时,C(z) 为理想补偿器。

简化式(2) 开环传递函数并将参数代入得:

由前述推导可得补偿器为:

C(s) 经双线性离散化后为:

2.3 PCI+RC 控制策略设计

需设计的参数为KP、KI根据图5 建立数学模型。K为逆变器等效增益,KPWM为脉宽调制等效增益。

图5 PCI 控制并网系统结构

已知式(6) PCI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求得并网系统传递函数为:

简化后得:

式中,a0=KPWMKPK;a1=KPWMKIK-jω0KPWMKPK;b0=L1L2CS4;b1=KPWMKL2C-jω0L1L2C;b2=L1+L2-jω0KPWMKL2C;b3=KPWMKPK-jω0(L1+L2);b4=KPWMKIK-jω0KPWMKPK。

取L1=5 mH,L2=1 mH,C=2.2 uF,ω0=2πf0,K=KPWM=1,代入参数,考虑系统稳定裕度及带宽,得到KP、KI有效范围:0

图6 PCI 控制器波特图

将上述PCI 控制和RC 控制应用到系统中。PCI 控制能加快响应速度,快速调节跟踪误差,RC 控制可以进行无静差跟踪,降低输出波形畸变率,故将这两种控制复合。基于PCI 控制和RC 控制的复合控制框图如图7 所示。

图7 PCI+RC 复合控制框图

PCI+RC 控制的传递函数如下:

将PCI 控制器与RC 控制器并联,对系统的输出进行影响。系统中存在大扰动,跟踪误差增加,PCI 控制器起到调节作用,RC 控制器输出不发生变化,一直到系统达到新的稳态。系统处于稳态时,系统的跟踪误差小,PCI 控制不作用,由RC控制来控制系统所需运行。

3 仿真分析

在Matlab/Simulink 仿真软件上搭建模型,验证PCI+RC 复合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并与PI+RC控制模型进行对比,系统参数见表1。

表1 系统仿真模型参数

PI+RC 控制波形如图8 所示,复合控制波形如图9 所示,经0.3 s 后电流波形开始稳定,经过对比两种复合控制波形图,图9 所示采用PCI+RC 复合控制的三相并网电流波形更好,对并网电流谐波可起到很好抑制作用。

图8 PI+RC 控制的并网电流

图9 PCI+RC 控制的并网电流

如图10、11 所示,PI+RC 控制的并网电流对应THD 值为3.88%,采用PCI+RC 控制对应THD值为1.00%,加入复合控制后并网电流总谐波畸变率降低了2.88 个百分点,可知后者稳态波形质量更高,达到并网标准,并且在并网逆变器稳定状态运行时降低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可见本文提出的改进复合控制能很好地抑制电流谐波,证明了PCI+RC 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图10 PI+RC 控制的并网电流THD

图11 PCI+RC 控制的并网电流THD

4 结论

本文以降低并网电流谐波为目的,研究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PCI+RC 控制策略。结合PCI控制可消除稳态误差与RC 控制稳态性能好的特性,将PCI 控制与RC 控制复合应用于LCL 型光伏逆变系统,并对谐波进行抑制。通过仿真结果对比,采用复合控制的并网逆变系统交流侧并网电流THD 值明显减小,具有更低的谐波畸变率,稳态电流波形质量更好。实例验证表明该策略能有效抑制谐波,提高并网电流稳态精度。由此证明PCI+RC 复合控制策略在直接控制交流变量时的性能更加优越,提高了光伏逆变器输出的谐波抑制能力,降低了逆变器并网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可行性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框图传递函数稳态
衰老相关的蛋白稳态失衡
多尺度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异特征和传递函数构建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传递函数研究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PSS2A模型在水泥余热机组励磁中的实现与应用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捷豹I-PACE纯电动汽车高压蓄电池充电系统(三)
电路图2017年凯迪拉克XT5
算法框图的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