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四史”学习现状及优化路径分析

2022-01-06潘晓敏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四史高校学生教育

潘晓敏

(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研究历史,总结历史经验,以历史的眼光展望未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1]。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可以使青年学生了解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高校学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如果高校学生没有正确意识形态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将会危及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加强四史学习,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下,才能使青年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2]。

1 高校学生“四史”学习现状分析

为了解当前高校学生的“四史”学习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对策提供客观依据,设计了《高校学生四史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对高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调查对象中,参加问卷调查的对象为高校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问卷调查内容涉及高校学生“四史”学习现状、高校学生对“四史”学习的认知和态度、高校的“四史”教育情况等几方面内容,问卷分析结果如下。

1.1高校学生对四史学习重要性的认知

如图1所示,在被调查的高校学生当中,85.11%的学生认为“四史”学习具有必要性,有14.89%的学生则认为四史可学可不学。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四史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存在一部分学生学习意愿不强,对四史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

图1 高校学生对“四史”学习重要性的认知情况

如表1所示,在对正在攻读不同学位的高校学生与“四史”学习重要性认识进行交叉分析时,发现学生所攻读的学位与认为“四史”学习必要性之间的关系数值是0.449,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学生正在攻读的学位与“四史”学习必要性的认知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生对于“四史”学习重要性的认知是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强,这为高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四史”教育提供了启示,低年级学生对“四史”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应该得到更多重视和培养。

表1 所攻读学位与“四史”学习必要性认知的相关性分析

1.2 高校“四史”学习效果的调查分析

如图2所示,有30%的高校学生对“四史”的了解和认识模糊,并不清晰“四史”具体指哪四个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四史”学习,学生对“四史”中的党史与新中国史较为熟悉,但是部分同学仍然不了解其他两方面的历史具体指哪些。这反映了学校在“四史”宣传方面的欠缺与不足。

图2 高校学生对“四史”的认知情况

如表2所示,对学生进行“四史”学习效果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四史”学习情况整体良好,多数人对“四史”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甚至有少数人对“四史”知识掌握非常全面。但是也反映出一小部分学生对“四史”学习知识掌握十分有限的情况。在四个不同历史的学习效果的横向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学生对新中国史的学习效果最佳。从总体上看,学生对党史和新中国史的了解掌握情况更好,而对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差一些。

表2 高校学生的“四史”学习效果

1.3 高校学生“四史”学习参与情况分析

在表3中,分析高校学生的“四史”学习参与情况,有7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学校开展的以“四史”学习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或者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这反映出多数学生得到了参与“四史”学习的机会,有25.53%的学生从来没有参与过学校举办的“四史”学习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这说明高校对“四史”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的动员性不足,教育的覆盖面还需要加大。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高校学生进行“四史”学习的途径多样,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途径仍然较为集中和单一,超过60%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电视学习“四史”,其次是通过讲座等形式。校园展板,橱窗,校园广播等其他方式占比较小,反映出高校在“四史”教育中的多样性举措存在不足。

表3 高校学生“四史”学习参与情况

图3 高校学生学习“四史”的途径

从图4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们喜欢和希望的教育方法这个问题上,有6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参与实践活动的途径来学习“四史”,以趣味性的方式来提升对“四史”的理解。有36.17%的学生喜好通过学术讲座、报告、论坛等方式获取“四史”知识。仅有25.53%的学生选择通过课堂学习来系统地学习“四史”,由思想政治课教师担负宣讲工作。这反映出在“四史”学习中,学生普遍渴求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

图4 高校学生“四史”学习方式偏好分析

综上所述,过去,在高校学生“四史”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着力提高“四史”教育实效,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对学习“四史”的重要性认知得到了提升,学习效果也较为可观。但也体现出高校“四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在教育的覆盖面上还有待提升,“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融合。其次,“四史”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因此在专题讲座、校园实践活动等方面工作开展应该更积极,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重,多途径、全方位营造“四史”学习氛围。

2 高校学生“四史”学习中村存在的问题

2.1 “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融合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中共中央办公厅在2020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调整创新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提出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设定课程模块[3]。这一指示突出了“四史”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要性,各地高校纷纷提高对“四史”教育的重视,将“四史”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流于形式,将“四史”教育生硬嫁接,思政课与“四史”教育仍然是“两张皮”,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此外,思政课对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讲述较为薄弱,尤其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成为许多学生的知识盲区。

2.2学习内容与方式单一,吸收效果不佳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个部分虽然各自自成体系,但是相互联系,内容交错纵横,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如果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历史事件学习“四史”,这样的学习流于形式,无法使学生从“四史”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不能使“四史”教育深入人心。长期以来,高校在“四史”教育内容的设置上缺乏创新,一味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教育方式缺乏生动性,学生在课堂缺乏主动性,成为被动接受的对象,使“四史”教育无法发挥应有的巨大教育价值。其次,高校开展的以“四史”学习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内容简单重复,千篇一律,“四史”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也并不能达到理想。教育教学方式上,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

2.3 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低

当代高校学生是青年中的代表,也是“四史”教育的重点对象,高校学生对“四史”的学习掌握,影响着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局。然而,由于教育宣传和影响力不足,学生无法认识到“四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四史”学习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无法认识到自身对学习“四史”的任务,更难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一方面,灌输为主的教育形式,这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了矛盾,使部分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使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在学生中减弱。高校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担当。提高对“四史”学习的重要性认知,重视“四史”文化的力量,充分发挥“四史”文化的重要作用,这是高校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重要标志。

3 高校学生“四史”学习的对策思考

3.1 打造以“四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课程

为提高“四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应该设置以“四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精品课程。并且将“四史”教育与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扩大课程的数量,保证全体高校学生的参与。以历史教育为基础,以思想教育为保障,使学生形成正取的历史观、政治观[5]“四史”学习的目标不是理论的掌握,最终目的是构建价值观念,引导正确的行为导向。高校在“四史”教育中,要注重增强教育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紧抓学生的心理需求,解决学生思想、信仰等多方面的困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充分使用多种教育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努力塑造更好的“四史”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6]。

3.2 提升高校学生主体性,学习提升“四史”文化素养

要使“四史”文化的内涵深深植根于高校学生的心灵之中,融于学生的品质之中,只有通过深入地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水平,才能自觉弘扬正气。深入学习“四史”,不仅能丰富自身思想,积累理论知识,还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自主水平。历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屹立不倒的根基,要引导当代高校学生主动学习“四史”,在生活中多看“四史”书籍、报刊,关注“四史”方面的知识。阅读和学习是当代高校学生的最佳途径,寻找优秀作品,挖掘营养,逐步树立高尚的精神情操。同时,高校学生要坚持经常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高校学生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四史”文化的学习是不可能正常进行的,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四史”学习就无从谈起。

3.3 构建多样化的“四史”教育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飞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飞速跃升,文化产品出现良莠不齐,一些虚假负面的信息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得到传播,渗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学生判断力不足,极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动摇他们的价值观。因此,高校要积极承担培养和导向责任,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通过多媒体历史工具的构建,开展权威性、有效性、人文性的“四史”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将“四史”学习融合在各类新媒体平台,整理“四史”的图文、音像资料,制作短视频、历史短文等,通过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使“四史”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四史”知识随时可见、可闻[7]。

3.4 提高宣传力,营造“四史”学习氛围

环境对每个人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学生学习“四史”也必然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同等重要,要增强社会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要大张旗鼓宣扬“四史”文化,营造全社会积极学习“四史”的社会风气,激发高校学生对“四史”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要完善“四史”教育相关的机制,使“四史”学习得到全社会的支持。高校学生在高校内成长学习,因此高校文化环境建设至关重要,高校必须肩负起“四史”文化教育的重任,要努力为高校学生学习“四史”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营造自由、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园展板、校园广播等多种宣传手段,使学生体会“四史”文化的巨大价值,从而积极学习和传承“四史”文化。

4 结束语

“四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也是珍贵的红色资源,推进高校学生“四史”学习,有助于新一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主旋律。研究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四史”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改进,在面对当前存在的“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融合不够、教育方式单一、学生主体性不足等多种问题时,必须要从打造以“四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课程、提升高校学生主体性 、构建多样化的“四史”教育途径,提高宣传力,营造“四史”学习氛围等方面优化高校学生“四史”学习途径,不断提高“四史”学习成效。

猜你喜欢

四史高校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