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爨龙颜碑》艺术文化概说

2022-01-06岳凯传

中华书画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拓本书风碑文

□ 岳凯传

一、《爨龙颜碑》历代碑评

1.清前对《爨龙颜碑》碑评

中国书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体发展演变的终结期,楷、行、草三种书体发展完备,铭刻书体也由隶向楷逐渐过渡,书法盛极一时。但由于晋武帝时期禁止树碑导致中原数百年间碑铭断绝,因此南碑的书学史料价值极为珍贵。在云南边疆的爨氏统治集团,虽遥奉东晋年号为正朔,却突破了禁碑的限制,出现了《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碑。由于“二爨”这种隶楷相杂的书写方式已不再符合唐人尚法的书法审美,自此逐渐被湮没于历史,各种文字对其研究甚少,更无具体历史性的记载。到宋、元、明三朝,对“二爨”虽有仅限于史学上的零散记录,但其影响力还是微乎其微,直到清代碑学的兴起,“二爨”才真正被世人所知。

李苦禅 跋《爨龙颜碑》之二 纸本释文:底是早拓而字尚未损泐者,比后拓者多十余字,且拓工亦佳,可宝惜之。六五初冬,励公购跋记之。钤印:苦禅审定(朱)

李苦禅 跋《爨龙颜碑》之一 纸本释文:此碑拓之尚早,拓工亦佳。后此者拓工多泐,字数亦减损多矣。此碑出世而《爨宝子碑》世间尚不知也。甲寅夏月,苦禅题记。钤印:老禅(白)

元大德五年(1301),时任宣慰副使兼管军万户李京著《云南志略》四卷。他在《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曾著录此碑,文中提到“按今陆凉州爨府君碑,载爨氏出楚令尹子文之后,受姓班氏,西汉末食河南也,因以为氏,为镇蛮校尉、宁州刺史”①。简述了爨氏之由来,这番话也是摘引碑文中语,可见《爨龙颜碑》在元代时已被发现,但当中未记载出土时间和地点,故《爨龙颜碑》的出土时间应在元大德五年之前。

明天顺五年(1461)所编《明一统志》卷八十七在《曲靖军民府》中著录有“南北朝爨龙颜”,并注云:“南宁州同乐县人,仕宋,累官龙骧将军、镇蛮校尉、宁州刺史,封邛都县侯,有碑,在故纳河县西三十里。”②

明代周弘祖的《古今书刻》及《大明一统志》均有记载:“邛都县侯爨龙颜碑,龙颜侍刘宋封侯,碑在陆良州西。”③这是对《爨龙颜碑》所在位置的最早记载,这也说明《爨龙颜碑》在当时就已经受到史学界一些学者的重视。

明代《云南通志·第十七卷》中对《爨龙颜碑》也有详载:“邛都县侯爨龙颜,南宁州人,文帝永嘉年间累官龙骧将军、镇蛮校尉、宁州刺使。”④

据记最早的拓本为明拓,此后明清两代的云南志书著录不辍,且有乾隆间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中也曾提及,嘉庆时桂馥在《扎扑》中作了考证,由此可见《爨龙颜碑》在清代之前已被世人所知,但研究的重点主要在史学方面,为研究云南地区的文化、爨氏家族史及爨氏统治集团内部官职设置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但是并未涉及书法艺术方面,所以其影响不广。

2.清后对《爨龙颜碑》碑评

对于爨龙颜等生平事迹,清代刑部侍郎冯甦所撰《滇考》卷上《隋史·万岁平爨翫》有载:“自南北纷争,宁州道绝,爨习、爨琛之后,以方土大姓,自为君长。宋元嘉十九年,晋宁太守爨松子举兵反宁州,刺史徐循讨平之,其后爨龙颜仕宋,为龙骧将军,封卭都侯。”⑤

清道光七年(1827),云贵总督、金石学家阮元在陆良贞元堡即现在的薛官堡访得,责令建亭保护,并记下跋语一段:“此碑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求之北地,亦不可多得,乃云南第一古石。”以阮元当时的政治地位和在学术界的声望,一经提倡,许多学者文人竞相传拓考释,故此声名大著。

阮元之子阮福评《爨龙颜碑》:“可叹刘宋、萧齐八十年间,宇内竟无片石,伟哉此碑。远立边裔,至今岿然为刘宋以来录碑诸家所未见,即乾隆年间王司寇昶在滇搜访金石亦未之见。”⑥

书家桂馥认为此碑“王法兼用隶法,饶有古拙之趣”,金石家杨守敬言:“入碑版最先者,在南则有晋、宋之大小二爨。”⑦又《平碑记》云:“正书自《葛祚碑》数字而外,此为最古,绝用隶法,极其变化,虽亦兼折刀之笔,而温醇尔雅,绝无寒气之态。”可见《爨龙颜碑》的书法地位均得到两人的认可。

范寿铭《循园金石文字跋尾》则云:“盖由分入隶之始,开六朝、唐、宋、元无数法门。”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碑品第十七》中将《爨龙颜碑》列为神品首位,同入神品的还有《嵩高灵庙碑阴》和《石门铭》⑧。《广艺舟双楫·宝南第九》记载云:“宋碑则有《爨龙颜碑》,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⑨《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称:“《爨龙颜》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⑩康有为还在《论书绝句第二十七》中专门给《爨龙颜碑》写了一首七绝诗:“铁石纵横体势奇,相斯笔法孰传之;汉经以后音尘绝,惟有《龙颜》第一碑。”由此可见,康有为对《爨龙颜碑》推崇之至。

[南朝宋]《爨龙颜碑》原石

从以上的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对“二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清代乾嘉学派昌盛后,其研究领域涉及历史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金石学、书法学等学科,至此《爨龙颜碑》的价值终得显现。

二、《爨龙颜碑》志文溯源

1.《爨龙颜碑》的形制与风貌

从碑刻的发展历程来看,汉碑可谓是中国碑刻的代表。由于魏晋碑刻承袭了汉碑传统,因此,“二爨碑”无论在碑刻形制上,还是在细节的装饰中,均与汉碑保持着高度的相似性。

李国松 题《爨龙颜碑并阴》 25.9×15.4cm×2 上海图书馆藏释文:『卓尔不群』,碑文第十二行。『不』字撇笔,道光中叶以前拓本已泐及下端,此本仅损中间少许。『群』字次横,道光中叶以前拓本已微泐右端,此本无损。『次第驎崇』,碑文第廿一行。『驎』字马旁钩笔,道光中叶以前拓本已与石花并连,此本则尚清晰可见。己巳三月廿七日,新得沈均初藏初拓《爨龙颜碑》,以旧藏道光中叶以前拓本对校一过,随笔记之。槃翁。此碑为云南第一石,阮文达督滇时始访得,道光七年建亭护之,刻跋语于碑末二行之下。逮道光十二年,知州邱均恩又增刻一跋于碑文第十九、廿二两行之下。初拓本无阮跋者至为希见,有阮跋而无邱跋者,近亦不可多得矣。此初拓本,乃沈均初故物,经常熟翁文恭鉴定,朱笔题记,甚可珍。碑阴亦旧拓也。己巳三月,以重直从上虞罗雪堂参事易得,欣喜志之。槃翁。钤印:槃翁(白)

从《爨龙颜碑》的形制来看,碑额为半圆形,这来源于汉代流行的琬圭,其碑阳上端雕有青龙、白虎,碑阴上部刻有朱雀;从其形貌看,下部正中穿孔,左右刻日月,日中刻三足乌,月中有蟾蜍,这都属于汉碑文化的典型特征;从碑文的书刻情况来看,既有自身鲜明的地域色彩,又延续了内地书风,其与中原碑文有着显见的承继关系,主要表现在立碑撰文、文体辞章、行文格式等几个方面;从刻石书风分析,《爨龙颜碑》作为南朝为数不多的石刻文字,采用了当时通行的楷书作为入碑书体,这种与内地书风保持趋同的举措也在情理之中。整体布局疏密相间,笔画粗细有致,颇具朴茂之气,其疏朗的字距、行距,使其大小字体错落有致,与北朝的诸多石刻书风均有一定的相似性。康有为言:“《爨龙颜》与《灵庙碑阴》同体,浑金璞玉皆师元常,实承中郎之正统,《梁石阙》所自出。”也说明了这一点。

2.《爨龙颜碑》与中原内地的趋同性

其一,汉魏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在政权更迭的历史中,政治约束力也相对松弛,促使其时的边疆地区在思想文化上呈现出异常活跃的一面。在这一时期,爨姓等大姓在云南地区有着强大势力,这与汉地门阀世族强盛有着一定相似性。

门阀世族是从汉末至南北朝这段时期的一个特殊历史现象,即部分豪门大族掌握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机要,成为社会重要资源的占有者,至东晋时期达到顶峰。通过相关研究并结合其他史料,可以发现,在当时的南中地区(包括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情况与汉地也极为相似,大姓大族势力强大,处于统治地位,其中“爨氏”就是典型的代表。又根据《爨龙颜碑》的记载,爨氏本姓“班”,因汉末采邑于爨而改姓,大约在三国时期迁徙至建宁同乐县,所以爨氏不是云南土著的少数民族,而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汉人,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就是他们祖辈中的代表人物。在迁到云南之后,爨氏迅速发展,不断壮大,最终成为宁州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世族之一。

其二,《爨龙颜碑》碑文体现了较高的汉文化水平,符合六朝的文风特征。《爨龙颜碑》碑高三米多,分碑阳、碑阴,共一千余字,正文主体也分铭、颂两个部分,但内容要比《爨宝子碑》详实,其行文基本符合碑铭体的标准格式:首先祖述家族历史,远接华夏正脉,宣称爨氏为少昊、颛顼、祝融的后裔;然后记述家族早期的迁徙过程,抬出远祖中的楚令尹子文、班朗、班固、班彪等人;再讲述家族近世之变迁,始祖爨肃为曹魏名臣,后子孙南迁进入南中,成为大族,正文叙说碑主爨龙颜的生平功绩;最后是韵文颂辞。碑文文风用语雅正、音韵谐和、句法生动、深情委婉,且引用《诗经》《易经》《论语》《孟子》《庄子》《楚辞》等典籍中的词句和典故,自然贴切。

刘鹗 跋《爨龙颜碑》 纸本释文:此碑于道光十二年壬辰为阮文达公访得。邱君均思适作州牧,拓数本携至粤西。此本有石琢堂先生跋,甲午距壬辰仅二年耳,又无阮文达刻跋于后,可见是邱公出土时拓本,辗转流入吴中者。刻下碑已经石匠凿过,欲求原石拓本,希如星凤,况出土本耶。乙巳五月端阳,铁云识。钤印:铁云(朱)

其三,《爨龙颜碑》符合当时铭石书法的书风。《爨龙颜碑》享誉盛名,为世所重,最初原因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书法面目。康有为对《爨龙颜碑》推崇备至赞赏有加,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其列为南北朝时期碑刻中之“神品”,喻其“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晚清阮元提出“北碑南帖论”认为在六朝时期,南北方的书风是迥然不同的,北方重碑,书风刚健雄强,多存古法;南方重帖,书风文雅精巧,多有趣意。然《爨龙颜碑》是阮元在任云贵总督时访得的,虽为南碑,书法面目却与他所提北碑特征并无二致,甚至更为刚健雄强。实则阮元和康有为的理论显得偏颇,原因在于碑与帖不可同论,北方留存下来的多为碑刻,南方留存下来的多为书帖,书风确实迥异,但并不能仅以此来证明南北书风的异同。之后陆续出土的东晋、南朝墓志,也证明在南方存在与北碑相似的书体,如南朝出土的《刘怀民墓志》,刻于刘宋大明八年(464),只比《爨龙颜碑》晚六年,风格与其大致相似。由此看出,六朝时期的云南地区,在书法风格上是与汉地同步的,书写水平并无逊色,然《爨龙颜碑》承继内地文化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内地审美和思想上的拘囿。在其发展和演变中,融入地域文化与审美意趣,展现出自由奔放的精神风貌,使其迥异于同时期的中原书风。推崇北碑的康有为将其列为神品并非轻率之举。

由上可知,当时的云南地区,随着汉人世族的迁入,汉地文化也随之而入。总体来说,其文化水平还是较发达的,与汉地具有很高的趋同性。

三、小结

《爨龙颜碑》是以汉文化为底蕴,边疆多元文化砥砺、交融而成的典型代表和历史见证,不仅在书法界享有崇高地位,在史学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书风彰显了对汉碑的继承,同时也表现了其对汉地文化的吸收和发展;碑文则反映了爨氏家族的历史和南中文化,以及魏晋南北朝的南中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作为立于云南书面文学代表性的汉文碑刻,《爨龙颜碑》无疑是爨文化乃至南中地区历史文化的“见证碑”。■

注释:

①《云南通志》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明一统志》卷八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周弘祖《古今书刻》,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441页。

④邹应龙修、李之阳纂《云南通志》,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8年,第6页。

⑤[清]冯甦《滇考》卷上《隋史·万岁平爨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清]阮福《滇南古金石录》,中华书局,1982年,第21页。

⑧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载《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第830页。

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载《历代书法论文选》,第805页。

⑩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载《历代书法论文选》,第832页。

猜你喜欢

拓本书风碑文
纵横有象
——晚清以降颜氏书风在湖南特展
读《甲骨文捃》(二)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泰山上的汉字记忆——《纪泰山铭》清代拓本
彝族碑文略论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快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