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2025年中俄科技创新合作路线图》 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022-01-06刘伟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11期
关键词:路线图中俄框架

文/刘伟

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加强两国在科学、技术与创新领域的务实合作成为新时代的重点任务之一,在该领域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对两国经济发展与守望相助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宣布2020年、2021年举办“中俄科技创新年”。为更好地规划未来的主要合作方向,推动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中俄双方着手制定《2020—2025年中俄科技创新合作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

2020年8月26日,“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式在钓鱼台举行,在孙春兰副总理和戈利科娃副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和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部长法利科夫签署了《路线图》。作为中俄科技创新合作领域的纲领性文件,《路线图》一经发布,即受到了两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路线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1992年12月18日)框架内实施,根据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年5月)、《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国家计划》(2019年3月)等相关战略规划范围寻找最大公约数。其总体目标包括系统性梳理合作成效及前期经验,为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参与者提供指导意见;商定中俄作为伙伴国未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先发展方向;确定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重点合作项目并推动实施;促进科技创新领域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推进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建设;加强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提升科技创新对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化与其他国家在国际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建设,携手应对关乎人类健康与福祉的全球性挑战。

为保证《路线图》的顺利实施以及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任务启动之初便确立了聚焦战略目标、促进跨界协同、保证人才供给、优化创新生态、实现互利共赢五项基本原则。

《路线图》明确指出,两国的优先合作领域包括科学研究、创新合作、科技交流、大科学项目等。

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领域的联合项目

为保证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高质量与高水平,需要合理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以及技术创新的布局,双方希望利用现有的物质和智力资源,重点在以下优先方向开展研究:数字、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交通系统、新材料与纳米技术、能源与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绿色农业技术、地球科学、海洋技术、精准医疗、生命科学、生物医学与工程、认知和神经科学以及双方商定的其他领域。双方支持在优先领域开展联合前沿性研究,包括交叉学科项目。

双方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科研合作:在对等资助原则的基础上,开展联合项目征集,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项目;提高青年科学家在联合科研项目中的占比;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举办联合研讨会、专题讨论会、论坛、圆桌会议、网络研讨会和展览会等;推动建设联合科研中心、实验室以及科研团队;支持与发展基于“大科学”装置的联合科研活动;丰富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科学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形式与实践;支持宣传两国科研成果的联合学术期刊以及国际刊物;加强在社会经济与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方向预测方面的网络协作;在国际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框架内开展科技创新领域的多边合作。

2021年9月17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二十五届例会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和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副部长鲍切诺娃共同主持会议

拓展创新领域合作

为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应用体系,通过技术产业化提升两国工业潜力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双方积极拓展在创新领域的合作。

推动“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基金”的建立与发展,该基金于2019年由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联合设立,投资支持旨在发展中俄经济关键行业创新技术的项目,并实现项目商业化;通过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项目;搭建科技界、产业界与金融界之间跨界协同的长效创新平台,如共建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产业园区以及覆盖项目从创意到产业应用成长全周期的新型研发机构;扩大中俄地区间的创新对接与协作,包括创新集群与科技园区之间的合作;建立最佳合作实践案例数据库,建设两国地区城市与创新集群的动态数据观测与分析中心,发展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地方创新集群在中俄境内互设创新合作机构、办公室或代表处,推动联合科研成果在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境内实现产业化及商业化;支持双方相关机构组织和举办中、小型企业的创新项目竞赛;吸引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基金建设,激活科研成果应用满足工业需求的商业化机制。

加强科研人员交流互动、高质量培养青年人才

人才是一切科技创新行为的主体。加强科研人员交流互动、高质量地培养青年人才是成功开展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首要前提和必要保证。

双方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构建知识培养体系,促进两国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教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具体包括:开展双边长、短期学术进修、暑期学校和学术互访,促进中俄科学家、青年学者之间的经验交流;支持在联合研究计划和项目框架内的科研人员交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开展人员培训、职业技能提高及科学教育中心之间的最佳实践交流;开展双学位项目,包括联合指导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论文;以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基地,开展双边长、短期教育交流、进修以及生产实践活动;探讨在中俄优先合作领域依托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创建联合科学实验室以及虚拟科研中心。

共同开展国际大科学项目

对于在国际大科学项目中的成功合作,中俄双方均感到满意。双方有意共同开展和参与由中俄发起的国际大科学项目。

双方决定,将全力推动在基于超导粒子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NICA)大科学装置框架下的互利合作,将在NICA大科学装置框架下开展子项目合作,并共同为子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双方同意就中国与联合核子研究所合作事宜进行积极磋商,在联合核子研究所框架内,以及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科研设施与“大科学”项目工作组)科研与创新合作多边倡议框架内推广合作的成功经验。双方有意在微生物大数据研究网络、先进同步辐射源和加速器等方面,开展合作并积极推动建立流行病学研究与发展国际数据库。

基于超导粒子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NICA)

此外,路线图还就以下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中俄两国将在一流高校、世界级科学教育中心方面开展合作。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RFBR)将进一步加强与扩大合作。

双方商定,在包括“中俄科技创新年”的活动框架内继续举办专题会议和展会(如圆桌会议、学术会议、展览),包括在哈尔滨和叶卡捷琳堡举办的中俄博览会框架下的中俄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问题圆桌会议、中俄科技创新日、中俄高技术论坛、中俄青年科学家论坛、中俄创新对话及其他专题会展活动。

人文属性在《路线图》中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中俄双方都认为,必须特别重视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这不仅是增进两国人民理解与互信的基础,也是有效应对目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政策的基础。《路线图》以单独文本段落对“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表述,把“高质量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保证人才供给的重要举措,支持宣传两国科研成果的联合学术期刊和国际刊物,鼓励采用多种形式的传播推广激发民间合作意愿,给予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适当的荣誉激励等。科技与人文并举是《路线图》的一大创新点。

中俄科技创新合作不会独立于外部世界而存在,因此《路线图》是包容性的,而非排他性的。《路线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深化与其他国家在国际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全文共有6处具体倡导与第三国、国际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和国际科学技术信息中心(ICSTI)开展合作。预设与多边机制的接口是《路线图》的又一大创新点。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俄科技创新合作拥有相对完整的合作框架和成熟的合作机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两国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方向的一致性、比较优势的互补性以及双边合作的互利性为进一步加强中俄科技创新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俄两国共同致力于扩大科技创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两国人民共谋福祉。

猜你喜欢

路线图中俄框架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框架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从党代会报告解读上海发展路线图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