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性生活事件对高职学前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2022-01-05陈全银危玲玲罗小漫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韧性性生活主观

陈全银,危玲玲,罗小漫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党的十九大提出:办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幼有优育成为民生刚需。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是关键。高职院校作为幼儿园教师主阵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关乎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备受国家高度重视,2021 年7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希冀通过加强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的四级管理体系,致力于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主观幸福感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指标之一,成为众多学者观照的命题话语。主观幸福感属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反映出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认知、体验与评价[1],其能够有效规避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2-3]。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又受到心理资本[4]、压力[5]、应对方式[6]及社会支持[7]等多种因素的交错影响,其中负性生活事件是最直接且最强烈的因素。负性生活事件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某些会对个体造成极大不良改变和影响的事件[8]。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9-10],个体遭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会使其产生焦虑、紧张不良情绪,长期遭受负性生事件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的消极影响。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实证调研表明,负面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和其他3 个因子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11]。

负性生活事件不仅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还会诱发个体产生反刍思维。反刍思维是指个体反复思考自己抑郁的事实、症状产生的原因、意义和可能结果的行为和想法[12]。相关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与反刍思维呈正相关,个体遭受负性事件影响越严重,越容易出现反刍思维[13-14]。此外,反刍思维能够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15],反刍思维的产生能够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心理韧性也叫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或负性事件时维持并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特质[16]。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且互为因果,一方面心理韧性作为个体应对负性生活的积极心理资源,能有效缓解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17];另一方面个体长时间遭受负性生活事件的严重影响,会降低其心理韧性的水平[18]。心理韧性能够正向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Ghimbulut等人提出,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元胜任力能够帮助个体获得主观幸福感[19];曹璐发现,心理韧性的各个维度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20];还有研究证实,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高心理韧性者体验到较少的压力和更多的主观幸福感[21]1。综上所述,负性生活事件、心理韧性及反刍思维都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但作用机制和方向却截然不同。尽管有关负性生活事件、心理韧性、反刍思维及主观幸福感之间两者、三者的研究成果颇多,但鲜有研究追问四个变量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拓展挖掘。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高职学前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反刍思维与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以期为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及反刍思维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贵州省、广西省四所高专院校(六盘水幼专、贵阳幼专、铜仁幼专、广西幼专)的高职学前专业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调研共发放问卷2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152 份,有效回收率为97%。其中男生 139 人(6.5%),女生 2013 人(93.5%);农村学生1869 人(86.8%),城镇学生283 人(13.2%);大一学生1110 人(51.6%),大二学生747人(34.7%),大三学生295人(13.7%)。

1.2 研究工具

1.2.1 生活事件量表

笔者采用刘贤臣等人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22],共计27 个题项。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1表示“没发生过”,5表示“发生过且有严重影响”,个体得分越高代表负性生活事件给其造成的影响越严重。根据高职学前专业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得分的高低进行分类,将平均得分在(4-5)为重度负性生活事件,(2-4)为中度负性生活事件,(1-2)为轻度负性生活事件。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9。

1.2.2 反刍思维量表

采用Nolen-Hoeksema 编制,韩秀和杨宏飞等人修订的反刍思维量表[23],共计27个题项。该量表采用1(从不)到4(总是)的四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反刍思维倾向越严重。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3。

1.2.3 心理韧性量表

采用胡月琴和甘怡群共同编制的心理韧性量表[24],共计27 个题项,其中1,2,5,6,9,12,15,16,17,21,26,27题为反向计分。该表采用1(完全符合)至5(完全不符合)5 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5。

1.2.4 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Diener 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25],共计19个题项,其中消极情绪的题项需反向计分。生活满意度维度采用从1(强烈反对)到7(非常赞成)7点计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采用1(根本没有)到7(所有时间)的7点计分。根据高职学前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的高低进行分类,将平均得分在(1-3)为低水平主观幸福感,(3-5)为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5-7)为高度水平主观幸福感。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9。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并运用Bootstrap 程序检验反刍思维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2 统计结果

2.1 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差异分析

结果显示,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平均得分为1.83,低于理论中值3,表明高职学前专业学生遭受的负性生活事件影响较小;按照平均得分的高低进行分类,其中重度负性生活事件(4-5 分)占比2.5%,中度负性生活事件(2-4分)占比28.6%,轻度负性生活事件(1-2 分)占比68.9%。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4.52;其中高水平主观幸福感(5-7分)占比24.6%,中水平主观幸福感(3-5 分)占比72.8%,低水平主观幸福感(1-3分)占比2.6%。反刍思维与心理韧性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76,3.51。由表1 可知,男生在负性生活事件得分上高于女生,农村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反刍思维得分高于城镇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表1 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结果

2.2 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高职学前专业学生感受到的负性生活事件与反刍思维呈显著正相关(γ= 0.637,p<0.01),与心理韧性(γ=-0.369,p<0.01)、主观幸福感(γ=-0.423,p<0.01)呈显著负相关;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反刍思维与心理韧性(γ=-0.404,p<0.01)、主观幸福感(γ=-0.502,p<0.01)呈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γ=0.599,p<0.01)。

表2 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结果

2.3 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根据温忠麟等人推荐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将负面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心理韧性及主观幸福感四个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以负面生活事件作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反刍思维和心理韧性为中介变量。各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负性生活事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反刍思维(β=0.637,p<0.001);负性生活事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韧性(β=-0.189,p<0.001),反刍思维能显著负向预测心理韧性(β=-0.283,p<0.001)。当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及心理韧性同时预测主观幸福感时,负性生活事件依然能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087,p<0.001),反刍思维(β=-0.260,p<0.001)与心理韧性(β=0.462,p<0.01)能分别负向及正向的预测主观幸福感。即表明,反刍思维与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3 各变量间的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Bootstrap 方法与Process 程序相结合对上述中介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重复抽取1000次,采用SPSS Process 组件模型6。结果表明,总间接效应值为-0.469,占总效应的79.4%,且置信区间不包含0,进一步证实反刍思维与心理韧性在学前专业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具体路径: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主观幸福感(间接效应1)、负性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间接效应2)和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间接效应3),95%置信区间都不包含0,即表明反刍思维、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高职学前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中介效应显著,且反刍思维与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见表4)。

表4 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及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与马兰[26]的研究结论相一致。高职学前专业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水平之所以偏低归咎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源主要由负性人际关系事件、负性学习压力事件、负性健康适应事件构成,而亲友与财产丧失、受处罚两个因子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拉低了负性生活事件的总体得分;另一方面,各大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进行心理咨询,高职学前专业学生遭受学业压力、人力关系及亲友丧失等负性生活事件时可及时给予咨询与辅导,避免负性生活事件的负面效应。但同时也值得注意,仍有31.1%高职学前专业学生表示遭受过生活负面事件的影响,高职学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对这类学生加以预防与引导。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与杨洪猛[27]的研究结论一致。大学阶段是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家庭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婚恋与友谊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而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不高,容易导致网络偏差影响,降低其主观幸福感。此外,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生在负性生活事件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职学前专业男生更注重人际关系的维护,负性人际关系事件的发生对其影响程度更为严重。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学前专业男生经过高考的失利,加之社会对男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相对女生而言男生面临的学业压力更加巨大。

3.2 反刍思维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笔者在本研究中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可以通过反刍思维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控制理论指出,负性生活事件具有累积性及破坏性,当高职学前专业学生需要面对承受的负性生活事件数量越多,影响程度越大,个体会对负性生活事件等进行反复回忆甚至强迫性思考,产生反刍思维倾向,甚至频繁地进行反刍思维活动[28]。高反刍思维的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缺乏问题解决的能力,更多采取情绪性的应对方式,即通过忍耐、逃避、发泄和幻想否认等消极方式来应对负性生活事件引发的心理冲突[29],且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水平不高[30],进而影响高职学前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获得。

其次,负性生活事件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冯喜珍、张璐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31]3。心理韧性整合模型认为,心理韧性的发展是在压力事件与保护性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的[32]。适宜的负性生活事件能够增强个体人际协助、积极认知等心理韧性因子;相反,严重或频繁的负性生活显著负面影响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引发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心理韧性作为一种保护性因素能够很好缓冲负性生活事件给高职学前专业学生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心理韧性作为高职学前专业学生面对压力与挫折的一种适应良好的心理特质和反弹能力,与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33]。高心理韧性的高职学前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协调各种积极心理及利用各种可获得性社会资源,以应对负性生活事件,从而弱化负性生活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最后,负性生活事件还可以通过反刍思维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体而言,高职学前专业学生长期遭受负性生活事件的困扰容易产生反刍思维。反应风格理论[34]认为,反刍思维使个体对情绪状态及其原因和影响过度关注,反复回想挫折情境和不良后果,沉浸在负面情绪当中。心理韧性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因素,能够有效缓冲负性生活事件与反刍思维两个来自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影响,提升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通过中介效应值分析得出,由于心理韧性变量的介入,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效应值在降低,即反刍思维与心理韧性在高职学前专业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韧性性生活主观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性爱和谐有秘诀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性生活有“ 八 忌 ”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